王庭珪

- 姓名:王庭珪
- 别名:字民瞻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079
- 逝世日期:1171
- 民族族群:
王庭珪(1079—1171),字民瞻,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自少刻志于学,通经史百家。崇宁二年,三舍法行,一试为选首。政和八年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弃官家居,教授生徒,葺茅堂于卢溪之上,号卢溪。绍兴十二年,胡铨上疏乞斩秦桧,贬新州,王庭珪以诗送行,有“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之句,坐流放夜郎。秦桧死,许自便。孝宗召对便殿,除国子监主簿、直敷文阁。乾道八年卒,年九十三。庭珪以诗文驰名,杨万里称其“言直而工,诗源于杜甫,文自韩愈出,大要主于雄刚浑大”(《卢溪先生文集序》)。其政论文章如《上皇帝书》、《上李丞相书》,纵论南宋形势,提出相应对策,力主抗金;《盗贼论》反对朝廷苟且招安,指责此法为“养虎狼疽根之术”;散文《游庐山记》也严谨有法。明代邓韨称赞其文章“词致雄浑雅健”,“多该物理,悉事会,不为空言”(《嘉靖重刻卢溪先生文集后序》),并非虚美之辞。诗歌创作多于文,如盛为人所传诵的《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二首》诗,言辞激切,自有一种矫然亢厉之气,足以流传千古(《历代诗发》卷二八)。其他诗如《寅陂行》、《庐陵行》对农民疾苦、盗贼横行等社会现实均有所涉,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也有一些诗歌描绘自然风光,如《早行》、《次韵张子春赋瑶林春色》、《入辰州界道中用子韵》等篇,都秀丽清新,描摹如画。又擅长作词,《历代词话》卷七称其词“格力雅健,兴寄高远”。像“醉中暂听,离歌几许,听不能终泪如雨。无情江水,断送扁舟何处”(《感皇恩》),“白发相逢,犹唱当时曲”(《点绛唇》),沈雄以为皆可歌唱(《古今词话·词评》上卷)。著有《泸溪集》五十卷、《易解》二十卷、《六经讲义》十卷、《论语讲义》五卷、《语录》五卷、《杂志》五卷、《沧海遗珠》二卷、《方外书》十卷、《校字》一卷、《凤停山丛录》一卷(胡铨《王公墓志铭》),今大多已佚。文集五十卷,为其孙辈及门人于南宋淳熙间编辑刊行,杨万里为作序(杨万里《卢溪先生文集序》),今存明嘉靖五年刻本、《四库全书》本。其词在宋代时已有单刻本《卢溪词》一卷行世(《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原本不传,今有赵万里辑本。《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四十三首。《全宋诗》卷一四五二至一四七七录其诗二十六卷。《全宋文》卷三四○六至三四一六收其文十一卷。事迹见周必大《王公行状》(《周文忠公集》卷二九)、胡铨《王公墓志铭》(《澹庵集》卷二九)、《南宋书》卷六三。
王庭珪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来自沼泽乡的女孩
塞尔玛·拉格洛夫自幼就受到传奇故事的熏陶濡染,后来又酷爱思索,想像力非常丰富。只有这样的一颗心灵才能够大胆地去揣测解释那肉眼所观察不到的神秘世界的奥秘。……正如沙漠中炽热空气的折射使得旅行者目睹海市蜃楼的奇景一样,她的情真意切浓墨重彩的想像力更赋予了她的幻觉以传神的力量,从而使得这些幻想变活起来。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小说丛书:来自沼泽乡的女孩》收录了:《斋戒之灵与皮特·诺德》、《神枪手雷欧的故事》、《神来之作》、《弗莱翠卡小姐》、《圣诞来客》、《他母亲的肖像》、《来自沼泽乡的女孩》、《昆格哈拉的森林女王》等二十三篇中短篇小说作品。 塞尔玛·拉格洛芙,女性,瑞典人。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是瑞典第一位得到这一荣誉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这一文学奖的女性。代表作品有:《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唐宫二十朝演义
民国时期著名小说家许啸天著三部历史宫闱长篇小说之一。全书一百回,洋洋百万言,描述了从隋炀帝到赵匡胤三百年间的宫闱秘史,其中着重写唐朝二十代皇帝的宫廷生活。作家依据正史,旁采各家笔记杂著,搜罗详备,申详纠谬,抉择谨严,凡这时期宫闱秘闻,朝野遗迹,以及名士、美人、英雄、豪杰之遗闻轶事,无不笔之于书。全书结构严谨,疏密得体,一气呵成,洒洒如贯珠;文笔生动富丽,所写事件、人物,场面如在,形象欲活;演绎行于稽考之后,劝惩寓于谈笑之间,描摹渲染,皆成妙谛。文字浅显而多情趣,余味无穷,读之令人爱不释手。
帝京篇
①组诗,是唐太宗李世民诗作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明人胡应麟认为 “唐初惟文皇帝 (太宗)《帝京篇》藻赡精采,最为杰作。”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五引),评价甚高。诗为五言体组诗,共十首。从“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的长安殿写起,作者渐次写其在崇文馆读书的情景,写在阅武馆习武骑射,写在临乐馆听乐观舞,写在禁苑放马驰骋,写游翠渚,写日暮返归……篇末最后警策自己要戒慎君道,要做到去奢抑费、体恤下情,纳谏慎刑: “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奉天竭诚敬,归民恩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全诗写得很有气势。虽然描写的是作者个人帝王生活的全过程,但其中也透露出唐初中央皇朝大一统的气魄和声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写法上看,《帝京篇》 是学习汉代描写京都诸赋的章法入诗,全诗一气呵成,首尾相贯,层次分明,章法不乱,绘景抒怀,剪裁得当; 辞藻虽富丽精工,但并不晦涩难懂。自太宗《帝京篇》 以后,唐人创作了不少《帝京》组诗,从章法结构看,其中有很多作品是学习太宗此诗而来的,可见其影响与作用。肇始之功,当之无愧。②七言歌行。骆宾王作。诗中铺叙了京都文物的繁华,官僚住宅的富丽堂皇,倡家狎邪宴饮的淫乐,揭露了初唐统治者的腐朽生活,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愤懑。同时诗人还警告那些达官贵人不要自以为“千载长骄奢,”转眼之间就可能“失浪委泥沙”。诗中排比铺陈而不堆砌,以五七言参差转换的方式使诗句流转利落。据《旧唐书·骆宾王传》载, “当时以为绝唱”,是和卢照邻《长安古意》齐名的初唐杰作。
徐志摩诗歌全集
《徐志摩诗歌全集》收录了徐志摩生前发表的《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诗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诗篇,合并为《醒!醒!》。诗人虽然轻轻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却会永存于读者心中。徐志摩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尽管他自己说:“在二十四岁以前,诗,不论新旧,与我是完全没有相干。”但他一旦拿起笔来,佳作便犹如山洪暴发一般涌现出来。作为新月派诗人的代表,徐志摩的诗作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同时具有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他的诗就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而他那驳杂的思想也在这个世界中一一体现。他的诗歌写爱情、写生活、写景色、写人间疾苦。
战国策注
汉人高诱撰。《隋书·经籍志》录为二十一卷,《唐书·艺文志》增至三十二卷。北宋时存十卷(篇)。宋人曾巩校定《战国策》三十三篇,高诱注十篇。宋人姚宏绍兴十六年(1146)据曾本及高诱残注重加校定,即今通行的三十三卷高注本。宋人鲍彪绍兴十七年(1147)参考《史记》诸书为之作注,存高注之旧,又正其衍脱。地理本《汉书·地理志》,字训本《说文》。移《西周》为首卷,稍改刘向校定次序。元人吴师道又作补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战国策》点校本,以清嘉庆八年(1803)黄丕烈刊刻的姚宏本为底本,汇集鲍、吴诸人之注及黄丕烈《战国策札记》,分四百九十七章,附录序、提要、1973年马王堆出土帛书释文、姚本鲍本篇目分合对照表、鲍本篇目次序表等。
说罪要行法
佛教律仪书。唐义净撰。一卷。述说忏悔之法。内容有三部分:一为月半、月末二时忆所犯罪,并对人“发露”,以除罪;次为“每食罢发愿法”;三为“洗净法”。此书见载于诸版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