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汝芳

- 姓名:罗汝芳
- 别名:字惟德,号近溪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南城(今江西南城)人
- 出生日期:1515年6月13日
- 逝世日期:1588年10月21日
- 民族族群:
罗汝芳(1515年6月13日-1588年10月21日)明代哲学家,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字惟德,号近溪。南城(今江西南城)人。1553年进士,知太湖县,擢刑部主事,出守宁国府,又补守东昌,迁云南副使,悉修境内水利,转参政。1577年进表,讲学于广慧寺,朝士多从之者。张居正恶其讲学,勒令致仕。归与弟子在江西、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地讲学。所至弟子满座,而他自己却未尝以师席自居。少时读薛瑄语录,便决志“全吾澄然湛然之体”。后受学于颜钧,拜称弟子,为王艮再传弟子,尽得其理学之传。致仕后,与其门下往来于江浙、金陵、闽、广之间,潜心讲学,所至弟子满座,多时达数千人,影响颇大。其学以“赤子之心”为宗旨。正如黄宗羲所称:“以赤子良心不学不虑为的,以天地万物同体彻形骸忘物我为大”。认为赤子孩提初生不染之心即是天理良知,最为纯净。“赤子出胎,最初啼叫一声,想其叫时,只是爱恋母亲怀抱,却指著这个爱根而名为仁”,以“仁”为种子,就可培养出义、礼、智、信。强调道德本性的自然纯朴,“赤子之心,浑然天理,细着其知不必虑,能不必学”。认为“知”有两种:用日常行之知是以“虑”而知,属“人之知”;“顺而出之知”的知是无须把持的“天之知”,要用“天之知”觉“人之知”,主张“吾之此身无异于天地万物,而天地万物亦无异于吾之此身”。在道德修养上,提倡“不屑凑泊”、“不依畔岸”,完全听任良心的自然律令,“解缆放船,顺风张棹,则巨浸汪洋,纵横任我”,“明目张胆而行天下之大道”。主张把道德伦理与个人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强调道即在身,“手也是道,足也是道,耳目又也是道”,言行举止,吃饭喝茶都可以悟道。要人们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指出离开日用生活勿求“良知”。他还重视孝悌原则的感化作用,认为它是一切道德的核心和基础,所有道德原则和规范,“皆必归会孝弟”。他还师事胡宗正学《易》,谈炼丹飞升之术;从学于玄觉,谈因果以及祖师禅之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养方法。其学虽以赤子良心,不学不虑为宗旨,但已渗透佛、老思想,其常涉及“浑沦顺适”、“鬼窟活计”更近于佛教禅学。《明儒学案》评其“不落义理,不落想象,先生真得祖师禅之精者。”著作有《近溪子文集》。
罗汝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九转灵砂大丹
九转灵砂大丹,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炼制九转灵砂大丹之法。先作准备:将水银、硫黄炒研成青金头末,造炉铸鼎,升砂煮砂,用花银作银珠子。准备完毕开始炼九转丹。第一转先以银珠与煮过灵砂配合成药头,人炉固济,升火伏炼而得初真丹。然后以前转所炼丹药为料,再加砂添汞烧炼。依次得到第二转正阳丹、三转绝真丹、四转灵妙丹、五转水仙丹、六转通玄丹、七转宝神丹、八转神宝丹、九转登真丹。书中详载各转所需药物及入药烧炼方法。据称从第五转起,所得丹药可点汞成金。至九转丹成,服之可以升仙。
周易玩辞
十六卷,宋项世安著。书成于嘉泰二年(1202年)。本书专门阐释《周易》象辞。南宋庆元年间,项安世谪居江陵,杜门不出,专攻四书五经,写成《周易玩辞》一书。此书不沿旧说,独辟蹊径,专门从《周易》的象与辞入手解释《易》旨。自序以为,《周易》之道四,其实只有二,即象与辞,变是象之进退,占为辞之吉凶。不谈象,就不能知变;不通辞,就不能知吉凶。故自述以得于程颐《易传》者著为此书,却不仅以义理,而兼谈象数。马端临、虞集曾作序,盛推此书。
儒林公议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田况撰。 《稗海》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作二卷,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均作一卷。本书主要记载宋初建隆至庆历间(960—1048)数十年中北宋的政治事件以及皇帝、大臣们的言行片断,也有一部分涉及五代十国时的事情。共九十多则,不分时间先后,文字长短也不一,短的几十字,长的达千言。作者虽为夏竦幕僚,但对于夏竦所深嫉的富弼、范仲淹等人,常赞不绝口,书中对北宋党祸之起甚为关心,但能不标榜门户,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所以《笔记小说大观》本的《提要》认为:本书“颜曰‘公议’,庶几当之无愧”。书中有些政事描叙,能写出人物的性格,可当传记文学看。如关于为皇太后祝寿的问题,范仲淹力持己见,要按规定办事,使皇太后很不高兴,要兴师问罪,曾经推荐过范仲淹的晏殊知道后,十分害怕,马上把他叫去训一顿,但范不肯迁就,回去写了一封信说明自己的观点,其刚直不阿的性格有较好的表现。它如陈彭年为皇帝修改文章、范仲淹屡犯吕夷简之锋等故事,也有一定的小说气味。
懋斋诗钞
诗别集。一卷。清爱新觉罗敦敏撰。此集为残卷,署名“燕野顽民”之藏主题云:“蕴辉阁藏。自乾隆二十九年(按:有误,应为乾隆二十三年)戊寅起至三十一年(按:有误,应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止,共二百四十首。其割裂不完之篇,想皆删而不留者。然草本惜只一卷,约不止此也。予有《四松堂集》,今又得此残本,故略为粘补成卷,因并识之。”可知今所见本乃是“燕野顽民”之“粘补本”,并非原本形状,故多颠倒错谬之处。作者在《东皋集》小序中云:“自山海归,谢客闭门,唯时时来往东皋间。……大约烟波渔艇之作居多,遂以‘东皋’名之。”故知此集作者自题为《东皋集》。估计此残本只是《懋斋诗钞》中的一个小集。集中保存了作者与曹雪芹过从唱和的一些诗篇,对了解曹雪芹生平、经历、思想、性格颇有参考价值,故为《红楼梦》研究者所重视。其诗在思想艺术上也有一定的价值。此集为抄本,文学古籍刊行社于1955年影印出版。
湘绮楼词钞
近代词集。1卷。王闿运著。1917年秋家刻本,线装1册。收词57首,附唱和词3首。其词以抒写个人悲愁见长,充满时代的失落感。名篇如[摸鱼儿]《庚午题岳阳楼用稼轩韵》、[长亭怨]《沙市晴望》、[辘轳金井]《废圃寻春见樱桃花感赋》等,皆传诵一时。闿运以诗文见称于时,群推为湖湘派领袖,词亦别有风格。论者谓“闿运经术与诗,颇滋物议,其词独抗高调,语欲惊人。往往凌纸怪发,精光逼人。次亦警练绵密,不作凡语”(沈轶刘、富寿荪(清词菁华》)。
白话北史
《北史》,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唐李延寿撰。高宗显庆四年(659)成书。一百卷。分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记载起自北魏登国元年(386)迄于隋义宁二年(618),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等朝二百三十三年历史。此为《北史》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