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秉

高秉
  • 姓名:高秉
  • 别名:字青畴,号泽公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辽阳(今辽宁辽阳市)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高秉,清诗人、画家。生卒年不详。字青畴,号泽公。晚年号蒙叟。辽阳(今辽宁辽阳市)人。其绘画美学思想,重视审美对象之“神”,认为其曾祖高其佩“绘无情有情之物,尽得其神”,提出“万物之有情者必有神。花木之无情者亦有神”的美学命题,把传神美学普遍化。强调写意的审美特征,在于追求“机趣”:“画以有机趣胜,不拘理法者。”审美技法和透视法则,服从于传神标准的宗旨,人物与花卉,均须以得神气为审美标准。赞扬高其佩“指画群仙宫娥,信手涂抹,粗服乱头,愈形其美”。强调学高其佩的指画,对其“随意信手偶致,尺寸距度微有未合者,若稍以己见正之,合则合矣,而神气失之远矣,反逊其未合者之为美也。”又说:“花木之枝叶,人物之衣纹,筋骨尺寸,不必定合矩度,如天籁自鸣,非比寻常丝竹之音。”反映中国人审美观念中崇尚自然又不拘泥其矩度的精神。指出画家应从“大处着眼”,不要“规规于笔法墨气间”,即从人品修养上下功夫。其作品即使有率意浅露、粗率累重,也不落小家数,仍令人感到“大雅不群”。主张以“静气”的审美范畴去鉴赏书画,或从事创作,认为传统美学,多言“理法”,言“笔墨”,言“家数”,言“气味”,“气韵”,“气势”,“气魄”,但“少言及静气也。书画至于成就,必有静气,方为神品。”在艺术的审美风格上,则主张多样化,既肯定“用意超脱,气味醇厚,魄力雄壮”的风格,也赞扬“以工艳为贵者”、“以厚为贵者”、“以奇为贵者”的风格。著有《指头画说》,记高其佩的创作方法及其轶事。有《昭代丛书》本。

高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

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

19世纪中期,在中国有一位年轻、富裕而且非常西方化的纨绔子弟金福,他冷漠无情,厌倦生活,听不进他最忠实的朋友加老师王先生的真诚相劝。在金福准备结婚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股票下跌,已经破产了。于是他给自己买了份高额人寿保险后准备自杀。但他没有勇气,只好把自己托付给王先生,并与他签定了一份自杀协议书。出于礼节,王先生同意在人寿保险协议终止前杀掉他。 此后,金福经历了一连串曲折的经历,每次都希望自己能死掉,结果却屡屡失望。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后来他发现自己并没有破产,同时也收到王先生的来信,说自杀协议书已经被转交给一名杀手老孙。金福立刻出发去寻找王先生与老孙,希望能在杀手动手前,取消这个协议。经历了千难万险之后,金福深刻明白了生命与幸福的真谛,可就在这时,老孙手下抓住了他。金福被蒙住了眼睛带到老孙面前,等待命运的安排 凡尔纳一生没到过中国,但他对中国了解甚多。与同时代其他欧洲作家不一样,凡尔纳在本书中积极地塑造了一个中国主人公的中国式生活,他把各种文化、历史、社会、语言等信息和评论融合在一起,创作了一部集旅游、冒险为一体的幽默小说。

三命指迷赋

三命指迷赋

一卷。旧本题宋岳珂补注。岳珂所着有《九经三传沿革例》、《愧郯录》、《桯史》、《金陀粹编》、《宝真斋法书》及《赞玉楮集》等书,而不闻有此《三命指迷赋》。《宋史·艺文志》也不着录。惟《桯史》中有岳珂与瞽者杨长论韩侂胄禄命及论幕官袁韵禄命一条,其说颇详,或术家因而依托。自元明以来,诸家命书多引其文,以此本检勘皆相符合,可知仍是宋人所为。《文渊阁书目》载此书一部一册,叶盛《翚竹堂书目》也有此书一册,可见明初此书尚存。至清代则久无全帙行世,唯《永乐大典》所录首尾完备。《四库全书》据以编为一卷。书中所论大抵专主于徐子平,对“夹马”“夹禄”“拱库”“拱贵”辨论详尽,往往发他家所未发,其“拱库”尤为精论。其它亦文意通达多有可取。惟专以月建及胎元为推测之本,则不为定论。盖月建虽是行运所主,但必常以日、时参之,人生十月而产,固为常期,然气禀不齐亦有逾期不及期者,刻悉以十月为限则未免刻舟求剑。此书有《读书斋丛书》本、知不足斋藏宋本、《四库全书》本等。

地理五诀

地理五诀

《地理五诀》,是清代乾隆年间赵九峰所著。全书共分八卷,将唐宋以来历代的风水名著进行了整理摘录,并进行理论发展与补充,堪称风水界的最简洁的集成书与工具书。该书的特点在于归纳的系统性,龙、穴、砂、水分别归类分析,并以理法中的向论为索引,统筹各章内容并部分附图说明,增强其实用性。全书虽然主讲阴宅风水,但对于阳宅的选址同样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其中体现的环境观值得具体研究与解读。本文通过对《地理五诀》一书的全面梳理与分析,系统归纳了《地理五诀》的理论体系、框架内容,扩展了该书编纂背后的风水发展过程,解构了该书所介绍的风水理论内容,并以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进行环境观解读。

江式论书表

江式论书表

一卷。书论。北朝北魏江式撰。江式(?—523年),字法安,陈留济阳(今河南开封)人。北魏书法家。官封骁骑将军,正光间兼著作郎,赠巴州刺史。江式少承家学,擅书法。是书即为江式上于魏宣武帝之表。表中呈述了撰集字书《古今文字》四十篇之缘由。此表主要侧重于文字学之论述,仅间及书法。表中叙述了自仓颉造字至“六书”形成: “一曰指事,二曰谐声,三曰象形,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列指出:“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直至本朝文字之演变及书法之发展、变迁。谓:“后汉郎中扶风曹喜,号曰工篆,小异斯法,而甚精巧,自是后学,皆其法也。”“左中郎将陈留蔡邕,采李斯、曹喜之法为古今杂形。诏于太学立石碑,刊载《五经》,题书楷法,多是邕收……后诸方献篆,无出邕者。”“又有京兆韦诞、河东卫觊二家,并号能篆。当时台观榜题、宝器之铭,悉是诞书,咸传之子孙,世称其妙。”表上于宣武帝后,得诏曰:“可如所请,并就太常,兼教八分书史,其有所须,依请给之。名目待书成重闻。”江式于是开始撰集字书,大体依许慎《说文》为本,上篆下隶。惜书未成,而江式已卒。因是篇多从文字学角度论书体,故在书学史上的地位不及《四体书势》。有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本。

仪礼白话文

仪礼白话文

亦称《礼》或《士礼》,作为儒家经典,也称为 《礼经》,成书约在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人主张为孔子所撰。全书17篇,现今通行本、即郑玄所注本的篇次是: 《士冠礼》第一,叙贵族子弟在20岁所举行的加冠典礼; 《士昏礼》第二,叙贵族结婚的礼仪; 《士相见礼》第三,叙贵族之间相见、送礼或回拜的礼节;《乡饮酒礼》第四,叙乡里定期举行的以敬老为中心的酒会仪式;《乡射礼》第五,叙乡里定期举行的射箭比赛的仪节; 《燕礼》第六,叙诸侯与大臣们举行酒会的礼节; 《大射礼》第七,叙国君主持射箭比赛的具体仪节; 《聘礼》第八,叙大臣出国的礼节; 《觐礼》第十,叙诸侯朝见天子的礼节; 《丧服》第十一,叙人们对死去的亲友,根据亲疏远近而在丧服和服期上有种种差别的制度;《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这两篇叙贵族从死到葬的仪节;《士虞礼》第十四,叙贵族埋葬父母后,回家所举行的安魂礼; 《特牲馈食礼》第十五,叙贵族定期有家庙中祭祀祖祢的礼节; 《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有司彻》第十七,这两篇叙述大夫一级的贵族在家庙中祭祀祖祢的礼节。此为仪礼白话文。

法相宗章疏

法相宗章疏

法相宗章疏,一卷,日本平祚录,编号二一八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