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为仁

查为仁
  • 姓名:查为仁
  • 别名:字心谷,号莲坡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695
  • 逝世日期:1749
  • 民族族群:

查为仁(1695~1749), 清代诗人,字心谷,号莲坡。宛平生员,年十八举康熙五十年乡试第一,是科主试者为尚书赵申乔。申乔尝以革铜商事与当时权贵龃龉,铜商金、王两姓必欲甘心焉。及是,谓榜首乃富人子,且年少名不出里閈,遂钩致以兴大狱。既锻炼成,谓为仁中式情弊虽由其父主使,而通同作弊,相随脱逃,法当论死。为仁固才士,长系请室,既颠蹶无生理,乃就白云司葺板屋数间,读书其中,榜曰“花影庵”,七略四库,恣意搜讨,结撰日工,篇章斯富。初时传闻,有谓为仁目不识丁者,至是人始知其为慧业文人,才藻横飞若此也。为仁自年十九就逮,越八载始邀矜释出狱。后居水西庄,缥缃锦轴,法物图书,金石彝鼎,藏贮极多,款接名流,如吴廷华、汪沆、刘文煊、万光泰、厉鹗、杭世骏、朱岷,俱主其家。乾隆建元,朝廷广开鸿博科,大江南北才俊轻舠诣阙,络绎不绝,凡道出津沽者,一刺之投无不延揽,故其时水西庄宾客亦视前后为最盛,许佩璜赠诗,至以“孙北海”,“郑南阳”为比,可以想见其风度矣。乾隆十四年卒,年五十有六。为仁少婴世网,息机最早,其所托意在山水禅悦友朋书卷之间,通脱雄骜,涤烦释滞,至于神明不昧,往往先兆通于梦寐,契知及于鬼神,事虽不经,而屡见记载,盖亦所谓有夙根者也。著有《蔗塘未定稿》九卷,外集八卷。子善长,字树初,号铁云,乾隆十八年举人,联捷进士。刑部员外郎,礼部郎中,由监察御史转给事中,巡视天津瓜仪漕务,乡里荣之。著有《铁云诗稿》。善和,字用咸,号东轩。查氏中衰,善和善居积重,振旧业,学问博雅,能自韬晦,好吟咏,著有《东轩诗草》。善和子诚,字伟中,一字静岩,号海沤,乾隆四十二年举人,官员外郎。平淡简易,有祖风。家起小园,叠石莳花,积书满架,无不披览,然不事生产,家又中落,遗有《天游阁诗稿》。子讷勤,进士,仕至陕西督粮道,宛平籍。

查为仁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医方拾锦

医方拾锦

清代田绵淮撰,方书,成书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不分卷。分头、面、耳、目、口、齿、鼻、声音、周身、茶酒、杂方、足、救饥、诸伤、诸虫伤、辟虫、污衣十七部,汇收验方二百五十三首。选方偏重头面部疾患,多为简便验方。

太上洞玄灵宝国王行道经

太上洞玄灵宝国王行道经

太上洞玄灵宝国王行道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本书乃元始天尊为人间国王说经演教,告诫国王人主弘道奉教,造像写经,施舍钱财田产于道观,供养道士,建斋行道,忏罪诵经,开宥囚徒,救危济苦等等。经文宣称世间水旱疾疫之灾,惟国王感之。故人主应顺天化人,爱民养物,少私寡欲,清静无为,始可长生久视,国祚永安。

绿霉火腿

绿霉火腿

本书发表于1921年。《绿霉火腿》写邬伯强到日本东京留学,因为带来的火腿长了绿霉而生出一系列事端,先是房东发难说他不应该把火腿挂在墙上,后是番头责难他没有把火腿挂到厕所里,直到朋友子琛来探望,火腿被番头等一干人吃掉,伯强才得到番头的尊重,但他还是觉得受不了民族歧视和人格侮辱而搬走了,反映了贫苦学生在经济压迫下的困顿苦闷,求学无门的艰辛无助。

书仪

书仪

十卷,宋司马光(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后人称司马温公,陕州夏县涑水乡(现属山西夏县)人,着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潜心研究儒家学说,创立涑水学派。平生着述颇丰,除《书仪》外,还有《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司马文正公传家集》(亦称《温国文正公文集》)、《通鉴考异》、《稽左录》、《家范》、《独乐园集》。宋以前以《书仪》为名研究《仪礼》者较多,司马光《书仪》之名,沿用旧称。《书仪》反对王安石“新学”,尽力尊崇郑玄注,不但对郑注之误少有驳正,并进行附会,不免显牵强。然全书诠释古礼非常详细,与朱熹《仪礼经传通解》及《家礼》相比,更为详确。朱熹评其“《祭礼》只是于温公《书仪》内少增损,”又说“二程与横渠(张载)多是古礼,温公则大概本《仪礼》而参以今之所可行者,要之温公较稳,其中与古不甚远,是七分好”,颇为准确。《四库全书总目》称之为“礼家之典型”亦不为过。司马光《书仪》与朱熹《仪礼经传通解》、陈详道《礼书》代表了宋礼学研究之最高水平。版本有宋绍熙三年(1192)刊本、明刊本、学津讨源本、广东刊本、日本芳春楼刊本、清雍正元年(1723)汪亮采影宋刊本、同治七年(1868)江苏局刊本、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清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斗南暐禅师语录

斗南暐禅师语录

二卷,清 暐说,普润,法权等录,杨雍建序。南岳下第三十二世,嗣别庵统。依驹本增入并印。

般泥洹后灌腊经

般泥洹后灌腊经

般涅槃后灌腊经之本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佛灭后四月八日七月十五日浴佛陈供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