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勒里·奎因

埃勒里·奎因
  • 姓名:埃勒里·奎因
  • 别名:
  • 性别: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是美国推理小说家曼弗雷德·班宁顿·李(Manfred Bennington Lee,1905—1971年)和弗雷德里克·丹奈(Frederic Dannay,1905—1982年)表兄弟二人使用的笔名,他们开创了合著推理小说的先例。1929年至1971年间,埃勒里·奎因发表了数十部推理小说。其中“国名系列”的9部作品和“悲剧系列”的4部作品被认为是古典解谜推理小说的最高水平,是后人难以逾越的杰作。埃勒里·奎因同时也是二人小说中虚构主人公的名字,该人物也是一位侦探小说作家兼侦探。奎因与他的父亲——纽约警察局的理查德·奎因警官是李与丹奈多数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从1929年到1971年,埃勒里·奎因共发表数十部推理小说,其中9部“国名系列”作品和4部“悲剧系列”作品被认为是古典解谜推理小说最高水平的代表,是后人难以逾越的杰作,他们的代表作品有《罗马帽子之谜》、《希腊棺材之谜》、《法国香粉之谜》等。

猜你喜欢的书

阿拉伯菲利克斯

阿拉伯菲利克斯

1761年冬天的一个清晨,六个人乘船离开了哥本哈根。一个植物学家,一个语言学家,一个天文学家,一个医生,一个艺术家,还有为他们提供服务的侍仆,组成了从一开始就不喜欢更不彼此信任的小团体。他们属于那个既是启蒙也伴随殖民的时代,属于这期间涌现的大批远征考察队中的一支,且是第一次涉足鲜为当时欧洲人所知的“角落”,但他们与大英帝国和法国无关,而萌发于一块弹丸之地——丹麦。这支远征队的目的地是也门,即阿拉伯菲利克斯——传闻中的“阿拉伯福地”,也是《圣经》中的圣地。因着性情、专业、阶级、民族等差异,探险队在种种纷争中一路前行,抵达了土耳其和埃及,之后便消失在严酷的沙漠中。距出发将近7年之后,唯一的幸存者历经险阻回到丹麦,却发现这场远征早已被故国抛诸脑后,他们在远征途中寄回的学术成果也已几乎无人问津。这些成果都颇具首创性,本可更快推动学术发展,但彼时彼地,新的政治格局、新的经济与文化气象正在形成……

水战兵法辑佚

水战兵法辑佚

《水战兵法辑佚》是春秋时期伍子胥所作的一部兵书。

唐末藩镇演义

唐末藩镇演义

一本书以提倡信义唤醒世人为主旨
一本书起自黄巢作乱,终于朱温被弑,凡三十八年
一本书大事依据通鉴新旧唐书五代史,但详于藩镇事迹,其它与武事无涉者多付阙如
一本书采用小说中白话演义体裁,便于普及。惟当时诏命书札文章华茂者,则仍其旧。盖用白话译出,不独冗长,更嫌乏味,反令阅者厌观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

辞赋名篇。东晋陶渊明作。《陶渊明集》、《文选》见载。本赋作于义熙元年。序文曰:余家贫困,为生活所迫而任彭泽令,“眷然有归与之情”,“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赋文先交待归田的原因,“心为形役”而不能早日归田,现在“觉今是而昨非”,决心归田隐居,于是欣然赴途而归。接下写归田的生活乐趣,“携幼入室”,天伦之乐;有酒自酌,自由之乐;南窗寄傲,自得之乐;亲戚情话,闲暇之乐;农人告春,躬耕之乐;巾车孤舟,游玩之乐。最后写人生的抉择,人生短暂,当顺从心意行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只有隐居田园才是唯一的归宿。这次归隐是陶渊明人生的转折点,此赋与《归园田居》诗便是这一经历的真实反映。赋文语新情真,“沛然如肺腑中流中,殊不见有斧凿痕”(李格非语),“其妙处乃在无一语非真境,而语却无一字不琢炼,总之成一种冲泊趣味”(孙月峰评、闵齐华注《文选》)。亦善于写景托情,言归田的自得之情则云“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感物伤怀则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本赋承汉张衡《归田赋》而来,可谓气体洒脱,千古不刊。前人评“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吴梯《巾箱拾羽》),影响深远。

十国春秋

十国春秋

清吴任臣撰。一百十四卷。纪传体。包括本纪、世家四十二卷,列传六十六卷,表六卷。另附拾遗、备考各一卷。书成于康熙八年(1669)。以《新五代史》记十国事甚多漏略,因博综《资治通鉴》、两《五代史》及五代、两宋有关史著、地志、笔记、类书、文集、金石、碑志数百余种,汇为此编。以国分编,各系纪传。凡称帝者皆入本纪,称王者别入世家。约九十余万字,记述人物一千三百余,篇帙繁博,超过前人。所设纪元、世纪、地理、藩镇、百官五表,统记十国,甚便考览,地理、百官二表考订尤为精密。十国史迹历来记载散乱,有此一编,秩然可观。惟取材仍有遗漏,尚欠熔铸剪裁,间有误记。书初刊于康熙十七年。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马鸣菩萨成就悉地念诵

马鸣菩萨成就悉地念诵

马鸣菩萨成就悉地念诵,一卷,“吉备大臣持来”,唐不空译,日本佚名题记,慈顺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