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法耶特夫人

拉法耶特夫人
  • 姓名:拉法耶特夫人
  • 别名:
  • 性别: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巴黎
  • 出生日期:1634年3月18日
  • 逝世日期:1693年5月25日
  • 民族族群:

拉法耶特夫人(Madame de La Fayette,1634年3月18日-1693年5月25日),也译拉斐特夫人,法国女作家。本名玛丽·马德莱娜·皮奥什·德拉韦尔涅(Marie Madeleine Pioche de La Vergne)。生于巴黎一个小贵族家庭,卒于巴黎。拉法耶特夫人早年受过良好的古典文学教育。15岁丧父,16岁时母亲改嫁给塞维尼骑士,她因此与这个家族的女作家塞维尼夫人建立了终身不渝的友谊。同年她被选入宫当王后的女官,得以结交贵妇名流,细心观察宫廷生活。


1655年,21岁的玛丽嫁给了39岁的F.de拉法耶特伯爵,他们在奥弗涅安家,有了两个儿子。但拉法耶特夫人逐渐厌倦了外省的生活,于1661年母亲去世后回到巴黎。她出入上流社会,与作家F.de拉罗什富科产生了亲密的友谊,还开办了自己的沙龙。她创作了中短篇小说《蒙邦西埃王妃》(1662)、《唐特伯爵夫人》(1664)、《克莱芙王妃》(1678)和《扎伊德》(1670~1671),以及身后出版的《1688~1689年法国宫廷回忆录》(1731)等作品。


拉法耶特夫人的小说都是描写宫廷中的爱情。《唐特伯爵夫人》的女主人公是公主的朋友,可是她却与公主的情人纳瓦尔骑士相爱。伯爵外出打仗,伯爵夫人却怀孕了,就在她焦虑不安的时候,传来了已经成为王子的纳瓦尔骑士在前线牺牲的消息。伯爵夫人向丈夫承认了一切,但没有说出纳瓦尔的名字,最后在生下孩子后死去。代表作《克莱芙王妃》写已婚的克莱芙王妃为了恪守夫妻义务而拒绝真爱的故事,被认为是法国第一部杰出的心理小说。

拉法耶特夫人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

又译为 《释梦》。精神分析学说初创时期的代表作。西·弗洛伊德著。1900年第1版 (德文)。在弗洛伊德生前共再版过8次。有英文、俄文、西班牙文、法文、瑞典文、匈牙利文、捷克文等多种外文译本。中译本台湾省学者赖其万和符传孝译。西·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的创始人。提出人格结构理论、潜意识理论等。主要著作还有 《精神分析引论》、《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等。本书共分7章。第1章介绍了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科学研究。第2章介绍了梦的解析方法。第3章提出了梦是愿望的达成。第4—7章分别阐述了梦的改装; 梦的材料与来源; 梦的运作; 梦程序的心理。本书系统介绍了梦的理论。涉及到梦的材料、来源、本质、功能、表现方法、象征性、程序、解析方法,以及围绕作者的性本能的核心观点而提出来的改装、凝缩作用、转移作用、校正、退化现象等许多问题。弗洛伊德为阐明自己的精神分析观点,使用许多自创的术语和概念。本书结构欠严密、层次欠分明,论述未能严格遵循逻辑顺序,各章节之间也缺乏有机联系,论点重复交错。书中泛性论观的表述及行文艰涩,在初版后相当长时间里未能引起学术界充分重视,以后又有很大争议。但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有深远影响。

三个火枪手

三个火枪手

19世纪法国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大仲马的著名历史小说。大仲马取材于历史,但并不描摹历史。他说:“历史是什么?是我挂小说的钉子。”《三个火枪手》就是以17世纪20年代法国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历史事件为框架,通过自由想象,编织的通俗小说。小说描写达达尼昂对王后的心腹侍女一见钟情,便同他的莫逆之交——三个火枪手一起为王后效劳。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有私,将国王给她的一串金刚钻坠子送给了白金汉。法国首相黎世留建议国王举行舞会,让王后佩戴钻石坠子出席,以使王后名誉扫地。达达尼昂和三个火枪手冲破黎世留部下的重重阻截,终于取回了金刚钻坠子,在舞会前不到一小时,交到王后手中。这时黎世留和路易十三围攻新教徒的最后堡垒罗歇尔城。城里新教徒得到英国的援助。黎世留派女间谍米莱狄去英国刺死了白金汉,以打破新教徒与英国的联盟。米莱狄回到法国后,达达尼昂等人将她抓住处死。黎世留看中了他们的才干,任命达达尼昂做火枪队副队长,另外三个火枪手也各得其所。小说情节惊险曲折,富有浪漫传奇色彩,颇能吸引读者。大仲马曾宣称:“在文学上我不承认什么体系,我不属于什么学派,不树什么旗帜。娱乐和趣味,这就是唯一的规则。”《三个火枪手》充分地体现了通俗文学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

昌平山水记

昌平山水记

明顾炎武撰。顾炎武,初名绛,字宁人,江苏昆山人。居亭林镇,又称亭林先生。明诸生。以后参加抗清斗争。清顺治十六年 (1659) 至康熙十六年 (1677)的十九年中,他多次拜谒明陵,并把在沿途和周围旅行的见闻写成了是书。书共2卷。上卷主要描述了明代帝后所葬在北京昌平县北天寿山处的十三座陵寝: 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怀宗思陵的具体位置、建制装饰等许多情况,并介绍了各朝皇后合葬、附葬的陵寝。下卷则主要记述明陵所在昌平州的历史地理情况。明代昌平包括顺义、密云、怀柔三县,作者关心 “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之计”,记述了元丞相脱脱引白河水种稻、顺义土地许多被皇庄占去等许多史实。顾炎武为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所著是书虽然篇幅不长,却详略得当。是书记录了明陵陵域内,原有数十万株苍松翠柏的去存,至为具体,不失为有用的宝贵资料。是书不但是介绍明代帝、后最后归宿处的专著,同时也为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提供了参考。《顾亭林先生遗书汇辑》、《顾亭林先生遗书十种》 等均收有此书。1962年,北京出版社将是书点校,与 《京东考古录》合订出版,1980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据1962年版重新排印出版。

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

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

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仅二百余字。谓天之三光与人身相应,人若耳不乱听,眼不恶视,鼻不闻嗅,口不杂昧,则「虚中三光,周流遍体」,寿命可与天同。能服金液还丹,亦可延年成仙。若能无为无欲,便可成道。

别庵禅师同门录

别庵禅师同门录

三卷,清性統錄,弘秀編,超原序,錄三山來禪師法嗣。按原目作別庵禪師語錄已佚,駒作同門錄,今從駒本并印。

建州弘释录

建州弘释录

佛教史书。明崇祯二年(1629)元贤撰。二卷。是一部记述建州地区佛教人物生平事迹的传记体著作。所收僧人六十三人,在家男居士十四人。始自唐代,终于明代。书分“达本”、“显化”、“崇德”、“辅教”四篇。列传之末,间有评论。资料采自《传灯录》、《宋高僧传》、《五灯会元》、《林间录》、《文献通考》、《府志》、《径山志》、《邑志》等二十余种。所载佛教事迹对研究福建佛教史有一定参考价值。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