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法耶特夫人

- 姓名:拉法耶特夫人
- 别名:
- 性别:女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巴黎
- 出生日期:1634年3月18日
- 逝世日期:1693年5月25日
- 民族族群:
拉法耶特夫人(Madame de La Fayette,1634年3月18日-1693年5月25日),也译拉斐特夫人,法国女作家。本名玛丽·马德莱娜·皮奥什·德拉韦尔涅(Marie Madeleine Pioche de La Vergne)。生于巴黎一个小贵族家庭,卒于巴黎。拉法耶特夫人早年受过良好的古典文学教育。15岁丧父,16岁时母亲改嫁给塞维尼骑士,她因此与这个家族的女作家塞维尼夫人建立了终身不渝的友谊。同年她被选入宫当王后的女官,得以结交贵妇名流,细心观察宫廷生活。
1655年,21岁的玛丽嫁给了39岁的F.de拉法耶特伯爵,他们在奥弗涅安家,有了两个儿子。但拉法耶特夫人逐渐厌倦了外省的生活,于1661年母亲去世后回到巴黎。她出入上流社会,与作家F.de拉罗什富科产生了亲密的友谊,还开办了自己的沙龙。她创作了中短篇小说《蒙邦西埃王妃》(1662)、《唐特伯爵夫人》(1664)、《克莱芙王妃》(1678)和《扎伊德》(1670~1671),以及身后出版的《1688~1689年法国宫廷回忆录》(1731)等作品。
拉法耶特夫人的小说都是描写宫廷中的爱情。《唐特伯爵夫人》的女主人公是公主的朋友,可是她却与公主的情人纳瓦尔骑士相爱。伯爵外出打仗,伯爵夫人却怀孕了,就在她焦虑不安的时候,传来了已经成为王子的纳瓦尔骑士在前线牺牲的消息。伯爵夫人向丈夫承认了一切,但没有说出纳瓦尔的名字,最后在生下孩子后死去。代表作《克莱芙王妃》写已婚的克莱芙王妃为了恪守夫妻义务而拒绝真爱的故事,被认为是法国第一部杰出的心理小说。
拉法耶特夫人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医闾集
明代诗文别集。贺钦(字克恭)著。贺钦子贺士谘所编。先有嘉靖九年(1530)阴成文的刻本,卷内题“后学兵部主事海盐郑晓参定,后学兵部主事常郡唐顺之重校”。集前有嘉靖八年李承勋序。凡9卷。前3卷为言行录,4至7卷为存稿,皆杂文,第8卷为奏稿,第9卷为诗稿。其集之所以称《医闾》,因钦常读书于医闾山,自号医闾山人,故以名集。继有嘉靖二十三年(1544)齐宗道刻本。《四库全书》著录即以此刻本为底本。另有明抄本行世。《四库全书》馆臣评其集说:“钦之学出于陈献章,然献章之学主静悟,钦之学则期以反身实践,能补苴其师之所编。尝言为学不在求之高远,在主静以收放心而已。故集中所录言行,皆平易质朴,非高谈性命者可比。而所上诸奏疏,亦无不通达治理,确然可见诸施行。在讲学诸人之中,独为笃实而纯正。文章虽多信笔挥洒,不甚修词,而仁义之言,蔼然可见,固不必以工拙论也。”(《四库全书总目》卷171)可见其诗文的文学价值并不高。
竹间十日话
《竹间十日话》,清郭柏苍辑,光绪丙戌十二年(1886)刊行,计6卷。书中辑录全闽历代遗闻逸事,题材广泛,可补史之阙。全书71万字。主要介绍福建省内历代的遗闻逸事,采录地方文献、乡土掌故。
词学名词释义
词学读物。施蛰存著。中华书局1988年6月版。《文史知识文库》之一。本书共25篇,对49个词学名词一一解释其涵义及源流演变,既是词学的入门读物,也是一本有价值的词学工具书。文笔深入浅出、通俗流畅,可读性强。
伤寒兼证析义
清·张倬撰。成书于1665年。全书3. 3万字。 书凡1卷。该书不以六经分篇, 而专以伤寒兼杂病立论。其将伤寒常见兼证 如中风、虚劳、中满肿胀、噎膈反胃、内伤、宿食、素患咳嗽、宿病咽干 闭塞、头风、心腹诸痛、亡血家、多汗家、积聚动气、疝证、淋浊、泻利、 胎产等, 分作17大类, 以问答形式, 而发明之。尤对各兼证之病因、病理、 证候、治法、鉴别等作了详尽阐释。案《伤寒论》所谓合病并病, 止言六 经兼证而不及杂病, 医家不明兼证之意, 往往脉证参差之际, 或顾此失彼, 或治此而妨彼, 为害颇深。张倬于此一一剖析, 使治病者, 不拘于一隅, 不惑于多岐, 亦可谓有功于伤寒矣。另书末所附十二经、奇经八脉、五运 六气、方宜诸源之论, 于伤寒学说研究亦具参考价值。本书不足之处在于 “其所用方药, 亦多偏僻, 恐难取正也” (汪琥语)。此书有清·金阊书业堂 刻本、《四库全书》本, 《伤寒大成五种》本、《中国医学大成》本及《张 氏医通》诸种本。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藏有清·康熙六年丁 未(1667) 金阊书业堂刻本;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藏有 清·康熙间刻本; 北京图书馆藏有《四库全书》本、《中国医学大成》本等 版本。
花间集
最早的文人词选集。 选录晚唐五代词五百首,分为十卷。编选者赵崇祚是后蜀宫廷文人,作序者欧阳炯是后蜀宰相,后随国君孟昶降宋,为翰林学士。《花间集》 中十八位作者,除了温庭筠、皇甫松是晚唐诗人,和凝是北汉宰相,张泌是南唐词人,其他都是蜀中文人。不过,《花间集》并非某地词家的总集,而是一个风格流派的专集,这个流派以男女艳情或别绪离愁为中心,在语言上追求艳丽精美、绵密柔媚的风格,后代就称其为 “花间派”。“花间” 一词的含义,古今是相同的,隐喻男女之事。无独有偶,1900年发现的敦煌石室藏《云谣集杂曲子》,其中主要也是歌咏男女相思。事实上,男女之情是古今流行歌曲的永恒主题。不同的是,敦煌曲子词是民间流行歌曲,《花间集》是贵族文人的流行歌曲,讲究含蓄、典雅,类似齐梁之间的宫体诗。从正统的文学观念看,这种 “卿卿我我”的歌咏 “格调” 低下,不足以感发人之善心; 尤其是君臣沉湎于声色之中,更是亡国的征兆。但是,《花间集》却并没有随着后蜀亡国而失传,恰恰相反,这部“香艳” 的词集不但风靡北宋,而且流传到现代。一些 “格调” 很高的词选都被时间之流淘汰,或者少有人问津,《花间集》却成了传世之作。这倒是值得玩味的现象。
菩提心义
一卷,著者不详。以五门分别明菩提心之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