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民

- 姓名:李正民
- 别名:字方叔,自号大隐居士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扬州(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正民,字方叔,自号大隐居士,扬州(今属江苏)人,李定之孙。约公元1131年(宋高宗绍兴初)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祥,政和二年进士(《嘉靖惟扬志》卷一九),历知吉、筠、洪、温、婺、淮宁等州府。绍兴十年,知陈州,为金人所俘。十二年和议成,放归(《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八)。其《南归》诗中有“沦身绝域久睽孤,投老归束鬓发疏”,即指此事。还朝后任使如故,为给事中、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吏部侍郎。官终徽猷阁待制(《康熙扬州府志》卷二三)。长于诗文,《四库全书总目》谓其“制诰之作,温润流丽,颇近浮溪(汪藻),其诗亦妍秀可诵,在南渡初,犹不失为雅音焉”(卷一五六)。现存文如《论时事札子》所论切中事机;诗如《枯木叹》有所指而作,《南归》组诗咏吟自北方释归的喜悦,均可成诵。著有《大隐文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七),原集于明代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诗文,重编为十卷。《全宋诗》卷一五三八至一五四一录其诗四卷。《全宋文》卷三五三五至三五四二收其文八卷。事迹见《宋诗纪事》卷三八、《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六、《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上。
李正民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命理探源
《命理探源》是由袁树珊所著的八字命理的研究之作。作者袁树珊,是今江苏镇江人,他生活于晚清的光绪。到民国这一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西方文化和观念,特别是西方科学开始在中国大陆传播,许多传统的观念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挑战和怀疑,这其中也包括八字算命。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袁树珊开始了对命理的探源。袁树珊寻根溯源,考订几乎当时所有的命书,再在实践中检验八字方法的合理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本书的一个鲜明特色。作者认为,学习算命批八字一定要抱有济世救民的思想,要有“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的精神境界。他说:“卜(算命)可决疑,医可疗疾,同为民生日用所必需。”因此,他要求,算命决不能以贪财为目的,更不能以算命骗人。
周易传义附录
南宋董楷撰。十四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将程颐《周易程氏传》和朱熹《周易本义》合为一帙,并采辑程、朱论《易》之说别见他书者作为附录,故题曰《传义附录》。《四库全书提要》指出:董楷之学“出于陈器之,器之出于朱子,故其说《易》惟以洛、闽为宗。是编成于咸淳丙辰,合程子《传》、朱子《本义》为一书,而采二子之遗说附录其下,意在理数兼通。又引程、朱之语以羽翼程、朱,亦愈于逞臆凿空,务求奇于旧说之外者。成书于咸淳丙寅(1266年)。合程颐《易传》与朱熹《易本义》为一书,而次第依程书为准,割裂朱书附其次第。其说主数、理兼通。
觉者之言
三界智尊者编辑的《觉者之言》原版是以德文撰写。原文是依据佛教巴利文经藏中世尊的语言,择其精华,再依次序有系统化地把它编辑成书。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初学者的入门指南,虽其原本的主要宗旨是要给有佛学基础的读者清楚地看出在多部经文的结构中都包含着真正简明的‘四圣谛’,就是:苦圣谛、苦之集圣谛、苦之灭圣谛及导致苦灭之道圣谛。从这本书中就可看出佛陀的教理都是朝向一个最终的目标,那就是:脱离痛苦。为此,在第一次出版的德文版中印有摘自《增支部》中的如下一段经文:我教的不只是苦而已,也教导摆脱苦的方法。
楞严经义疏释要钞
楞严经义疏释要钞,六卷,宋怀远录并序。全称《首楞严义疏注经释要钞》,简称《楞严经义疏释要钞》。佛典注疏。宋嘉祐六年(1061)怀远录。是宋子璿撰《首楞严义疏注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义疏》虽流通已久,然缺钞,故应子璿之弟子所请,集成钞文,释疏之要义。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楞严经说约
楞严经说约,一卷,明陆西星述并序及引语,李戴仁夫楞严述旨楞伽句义通说合序(通说不在藏内),附惟识劝持叙。
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又作佛为娑伽罗龙经、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佛陀于龙宫为娑伽罗龙王所说,谓诸法之自性为幻化、不可思议、无所生、无主宰、无有我、无碍、无生、无灭、无色、无相,世间恶业皆妄心所化现。欲断恶业即须依止善法,善法即十善道:离杀生、离偷盗、离邪淫、离妄语、离绮语、离恶口、离两舌、离贪毒、离嗔毒、离邪见等,而修十善道即为行菩萨道。又本经与实叉难陀译之十善业道经为同本异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