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侠

刘知侠
  • 姓名:刘知侠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河南省汲县
  • 出生日期:1918年
  • 逝世日期:1991年9月3日
  • 民族族群:

刘知侠(1918年—1991年9月3日),当代著名作家。笔名知侠。1918年3月19日生于河南省汲县柳卫村一个贫农家里。父亲是铁路工人,他从小跟父亲在铁道边长大。十一岁开始上半工半读小学,后在一位进步教师资助下上了一年多中学。1938年9月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12月,随抗大一分校到太行山区,在行军路上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抗大毕业,留校继续学习军事。同年冬天,随校迁到山东沂蒙山区。1940年调抗大文工团工作,任党支部书记。这时他常写歌词,并给《大众日报》写文艺通讯。1943年该团划归山东省文协,他担任《山东文化》副主编,后又任文化工作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省文协党总支书记。在抗大文工团和省文协工作期间,常去支援前线,参加开辟、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的斗争,并作战地采访,写了反映当时根据地军事斗争生活的《渊子崖保卫战》、《机枪射手老刁》、《攻克干榆之夜》等通讯,还写了《钱包身》、《遥寄给沐河边的民兵英雄们》等作品。1943年,在山东根据地第一次战斗英雄大会上,结识了鲁南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们,把他们的英雄事迹写成通讯发表在《山东文化》上。1944年至1945年,曾两次到微山湖和枣庄,同当地的铁道游击队一起活动,日本投降后,在枣庄守着游击队的几个领导人和一部分老队员开始写《铁道游击队》,把英雄们的斗争事迹象写传记一样地记录下来。但因解放战争他又上前线而停笔。1948年济南解放后,作为第三野战军山东兵团《前线报》的特派记者,随军南下,参加淮海战役,写过几篇战地文艺通讯。后来他写的小说《突破口上》、《一个小战士》等均取材于淮海战役中的斗争生活。全国解放后,任济南市文联主任,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为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作协前身)会员。1951年山东省文联成立,任创作部长,主编《山东文艺》,发表了优秀小说《铺草》和《红嫂》。1952年至1953年完成了他的代表作、著名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195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品描写了抗日战争中的一支游击队,在铁道线上和敌人展开英勇顽强斗争的英雄事迹。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曾多次再版,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1953年,调作协上海分会党组工作,并从事专业创作。1955年,他的短篇小说集《铺草》由新文艺出版社出版,1959年增订后再版。1957年写了中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的小队员》(1959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8年调回山东,长期深入生活,进行创作。1959年后曾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山东分会主席、《山东文学》主编、作协理事。1963年又出版了《沂蒙故事集》。打倒“四人帮”以后,《铁道游击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重印。1978年,山东省文联和作协山东分会恢复后,仍担任原来的职务。1986年刘知侠定居青岛后,在垂暮之年又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40万字的长篇小说《沂蒙飞虎》与40万字的《知侠中短篇小说选》以及20万字的《战地日记》(即淮海战役见闻录)。为了著作,他到西镇一个老同志家里借得一间空房写作,每天步行四五里,中午二、三个包子,一壶开水。1991年9月3日上午,刘知侠因脑溢血猝发去世。但他的作品仍在鼓舞、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可以说生而有芳,死也留芳。

刘知侠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逃走的伸子

逃走的伸子

远洋留学的文学少女,爱上了虚弱的文青,她不顾旁人反对,毅然走入期待中的婚姻。未来的信条……现实的幻灭,一个不愿做笼中鸟的女人,勇敢直视理想的失落,伸出手触摸自由。 《逃走的伸子》是日本作家宫本百合子依据亲身经历所写的自传性小说,讲述了一位出身中产阶级的年轻女性伸子赴美、恋爱、结婚、与丈夫产生矛盾、离婚、重拾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最后自我意识觉醒而迈向理想的生活。小说中,伸子与丈夫、与母亲、与女性密友等人的关系错综交织,场面描绘扣人心弦。 日本私小说擅长自我暴露的叙述方式,素以深挖人物心理的特点著称。惯常的生活看似风平浪静、没有剧烈冲突,人物的感受却危机四伏、暗潮汹涌。文字叙述上,由于作者受到托尔斯泰等俄国小说家影响,表现出非常细腻的写实风格。

群书考索

群书考索

又名《山堂考索》。类书。本书前集66卷、后集65卷、续集56卷、别集25卷,4集共分50门。前集为六经、诸子、诸经、诸子百家、韵学、字学、诸史、圣翰、文章、礼乐、礼器、律吕、历数、天文、地理15门; 后集为官制、官、士、兵、民(风俗田制)、财、赋税、财用、刑9门; 续集为经籍、诸史、文章、翰墨、律历、五行、礼乐、封建、官制、兵制、财用、舆地、君道臣道、圣贤15门; 别集为图书、经籍、诸史、礼乐、历、人臣、士、财用、兵、夷狄、边防11门。门下分类,类下又分条目。本书虽各集所分门、类、目互有出入,体例前后也不一致,但收集的资料很丰富,考据亦有心得,详于典章制度和文史经籍,尤重时政。有宋刻本; 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刊小字巾箱本; 明正德三年(1508年)建阳刘洪慎独斋刊本。

陈氏香谱

陈氏香谱

《香谱》四卷。宋陈敬撰。陈敬,字子中,河南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香谱》一书。是书前有至治壬戌(1332)年熊明来序言一篇。书的主要内容是将沈立、洪刍以下十一家之《香谱》汇成一书。所收内容十分广博,为仿效《齐民要术》首引经典之例,也一味的引经据典,但所引用有关香的词句,却和《香谱》所载之香无大牵涉,关系较大的词句却没有引用,甚至引远而略近。如卷首引《左传》“黍稷馨香”,与《香谱》所言关涉不大。又如郁金香,载说文之说,而《周礼》郁人条下郑康成之注,却遗漏未引。然而因作者汇十一家之说于一书,使已佚之书,赖以相传,对于后世参验考证大有益处。现存路有钞本、《四库全书》本、《适园丛书》 本等。

颂古钩钜

颂古钩钜

鄂州龙光蕰上达夫颂、参同蕰宏宽夫着语。书中通过对禅宗古德的机缘语句、公案等进行颂古和着语,以阐发禅宗的教义和修行方法,帮助修行者更好地理解和体悟禅宗的精髓。从内容上看,如 “达磨廓然”“米胡悟不”“赵州问死” 等诸多篇章,都是围绕着禅宗历代祖师的故事、问答等展开,以诗歌等形式进行解读和发挥。

禅林类聚

禅林类聚

凡二十卷。元代道泰、智境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七册。本书系就诸祖语录、传灯录等,收集禅家诸师之机缘语要而成,内容包括帝王、宰臣、儒士、佛祖、法身、佛像、伽蓝、殿堂、塔庙、丈室、门户、禅定、经教、尼女、戒律、礼拜、缘化、神异、问疾、服饰、法器、斋粥、香灯、狮子像、龟鱼等一○二类。其中有关禅家之示众、师家与学人之问答商量、参究之问话、禅家之行实等收录最多,亦散见释尊行迹、佛弟子之问法、印度诸师之议论问答等。

过去世佛分卫经

过去世佛分卫经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分卫为乞食之梵语Pi&ndotblw&ddotblwap&amacrontika,说过去世有佛。与弟子俱乞食。有一妇见其仪容,发心使所生之子出家而得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