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侠

刘知侠
  • 姓名:刘知侠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河南省汲县
  • 出生日期:1918年
  • 逝世日期:1991年9月3日
  • 民族族群:

刘知侠(1918年—1991年9月3日),当代著名作家。笔名知侠。1918年3月19日生于河南省汲县柳卫村一个贫农家里。父亲是铁路工人,他从小跟父亲在铁道边长大。十一岁开始上半工半读小学,后在一位进步教师资助下上了一年多中学。1938年9月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12月,随抗大一分校到太行山区,在行军路上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抗大毕业,留校继续学习军事。同年冬天,随校迁到山东沂蒙山区。1940年调抗大文工团工作,任党支部书记。这时他常写歌词,并给《大众日报》写文艺通讯。1943年该团划归山东省文协,他担任《山东文化》副主编,后又任文化工作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省文协党总支书记。在抗大文工团和省文协工作期间,常去支援前线,参加开辟、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的斗争,并作战地采访,写了反映当时根据地军事斗争生活的《渊子崖保卫战》、《机枪射手老刁》、《攻克干榆之夜》等通讯,还写了《钱包身》、《遥寄给沐河边的民兵英雄们》等作品。1943年,在山东根据地第一次战斗英雄大会上,结识了鲁南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们,把他们的英雄事迹写成通讯发表在《山东文化》上。1944年至1945年,曾两次到微山湖和枣庄,同当地的铁道游击队一起活动,日本投降后,在枣庄守着游击队的几个领导人和一部分老队员开始写《铁道游击队》,把英雄们的斗争事迹象写传记一样地记录下来。但因解放战争他又上前线而停笔。1948年济南解放后,作为第三野战军山东兵团《前线报》的特派记者,随军南下,参加淮海战役,写过几篇战地文艺通讯。后来他写的小说《突破口上》、《一个小战士》等均取材于淮海战役中的斗争生活。全国解放后,任济南市文联主任,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为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作协前身)会员。1951年山东省文联成立,任创作部长,主编《山东文艺》,发表了优秀小说《铺草》和《红嫂》。1952年至1953年完成了他的代表作、著名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195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品描写了抗日战争中的一支游击队,在铁道线上和敌人展开英勇顽强斗争的英雄事迹。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曾多次再版,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1953年,调作协上海分会党组工作,并从事专业创作。1955年,他的短篇小说集《铺草》由新文艺出版社出版,1959年增订后再版。1957年写了中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的小队员》(1959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8年调回山东,长期深入生活,进行创作。1959年后曾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山东分会主席、《山东文学》主编、作协理事。1963年又出版了《沂蒙故事集》。打倒“四人帮”以后,《铁道游击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重印。1978年,山东省文联和作协山东分会恢复后,仍担任原来的职务。1986年刘知侠定居青岛后,在垂暮之年又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40万字的长篇小说《沂蒙飞虎》与40万字的《知侠中短篇小说选》以及20万字的《战地日记》(即淮海战役见闻录)。为了著作,他到西镇一个老同志家里借得一间空房写作,每天步行四五里,中午二、三个包子,一壶开水。1991年9月3日上午,刘知侠因脑溢血猝发去世。但他的作品仍在鼓舞、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可以说生而有芳,死也留芳。

刘知侠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八十天环游地球

八十天环游地球

长篇小说。凡尔纳著。作于1873年。这部小说引人入胜,笔调幽默轻松,在故事的阅读中,读者虽然免不了不时地替主人公福克先生担忧,但又可以惬意地饱览世界各地的风情民俗、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它的成书时间是1872年,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一部名作。小说叙述英国人福克先生与朋友打赌,立誓在80天内完成环游地球一周的壮举,俱乐部的其他成员对此摇头不信。福克为实践赌誓,冲破重重险阻,有时乘马车,有时骑大象,有时则改乘套帆的雪橇,极尽人类智慧。一路上,由于仆人路路通的莽撞、旅行指南的不确切、对某些国家风俗习惯的不熟悉,福克曾遇到很多意外的障碍,最令人生厌的是,一位密探怀疑他是抢劫一家银行的主犯,在旅途中寸步不离地监视,无形中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福克的绊脚石。所有这些,都被福克机智而巧妙地应付了过去。旅行中,福克虽时间紧张匆促,但却不失其优雅风度,处处表现出高尚的品质和人道主义精神。在印度他救出一位年轻的寡妇,回到伦敦后,她成为福克的妻子。福克本以为自己晚到了24小时,但情急中他忘记自西向东绕地球一圈,正好在时差上节约出24小时来。他的如期而至使俱乐部成员大吃一惊。

具茨集

具茨集

明代诗文别集。王立道(字懋中)著。《四库全书》收录其集,以万历间刻本为底本。集前有万历三十三年(1605)孙继皋序。其集并非一时刻成,因而集内的卷帙情况较为复杂,四库馆臣说:“原目列诗集五卷、文集七卷、附录一卷。今诗集之末复载补遣、附录二十余首,文集七卷之后亦增论表等十余篇为一卷,载于附录之前。而附录后又别载遗稿一卷,盖其后人掇拾续刊,零星增入,故书与目不相应耳。”实际上,《具茨集》有诗集5卷、补遗1卷、文集8卷、附录1卷、遗稿1卷。四库著录的目录上在文集8卷之后,多出补遗1卷,盖四库馆臣计算之误。四库馆臣评论说:“其诗虽微嫌婉弱,而冲容淡宕,不为奇险之语,犹有中唐钱、刘之遗。文则纵横自喜,颇于眉山为近。其论文书有云,兵无常形,以正胜者什九,文无常体,以奇善者什一。盘诰之文则六经之什一耳。效而似者犹未可为常,而况其万不类也哉。其言深中当时北地诸人摹仿周秦之弊,即其所为文可识矣。”(《四库全书总目》卷172)王立道与孙绪实可以算是唐宋派的先声。

续济公传

续济公传

章回小说。署“坑余生初稿”。二百三十五回。济公的故事,虽为长篇巨制,实际上是由许多独立的故事联缀而成,用今天的话来说,是系列剧而非连续剧。因此,《续济公传》虽名为续集,情节却完全可以独立于《济公全传》之外而存在。而且故事内容与人物形象,与《全传》比也有较大的变化。续集叙述了济公率领弟子,劝导一批忠臣后裔和江湖义士,严惩卖国投降的奸臣和皇亲国戚,平定“大狄国”的内患,以保南宋江山“国泰民安”的种种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济公的活动范围从市井社会拓展到整个朝野江湖,其所作为也从撮合男女美满姻缘、扶危济困、除怪降妖扩展到关系国家安危的军机大事,社会场景更为广阔,情节也特别丰富、曲折,引人入胜。济公的形象也从一个游戏人间行侠仗义的“颠憎”,逐渐演化成一个忠肝义胆、神机妙算、佛法无边的济世活佛。

俟解

俟解

王夫之著。一卷。作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其“题辞”言:“窃恐解之者希也,故命之 《俟解》”。全书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着重阐述了人生哲学方面的问题,劝人“养其习于童蒙”,“博文以礼”, 切戒“玩物丧志”。主张以《诗》教荡涤浊心,凡事要适如 其节。对宋儒和释老所倡“居敬”、“空疏”等观点亦有批 评。其中不少观点可与《张子正蒙注》相发明。收入《船山遗书》、《船山全书》。1956年中华书局将该书与《思问录》合编,校点刊行。

观无量寿佛经图颂

观无量寿佛经图颂

观无量寿佛经图颂,亦称《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图颂》,简称《观经图颂》。明传灯撰。一卷,清行盛序,张文嘉序。坊本有图,此本不载,丁福保著观无量寿佛经笺注移印,见新编续藏丁氏佛学丛书。以图经摄颂的形式注释畺良耶舍译《观无量寿佛经》。经文分成三十段,每段附图一张,均以四字命题,图旁更附七字八句或十六句颂文,间或附按语。本书至清顺治十二年(1655)曾重刻流通。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尊胜大明王经

尊胜大明王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为阿难说咒,名尊胜大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