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颐浩

吕颐浩
  • 姓名:吕颐浩
  • 别名:字元直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沧州乐陵(今山东乐陵西南)人
  • 出生日期:1071年
  • 逝世日期:1139年4月30日
  • 民族族群:

吕颐浩(1071年-1139年4月30日)南宋高宗时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字元直,沧州乐陵(今山东乐陵西南)人,迁齐州(治今山东济南)。哲宗元祐进士,李清臣荐为邠州(治今陕西彬县)教授。徽宗末年,为太府少卿、直龙图阁、河北转运副使、都转运使。高宗即位,除知扬州,进户部尚书,尝单骑往张遇营垒说之降宋,因进吏部尚书。建炎二年(1128),金人进逼扬州,高宗南遁渡江,自愿留守江北,拜同签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苗傅、刘正彦变乱,约张浚起兵讨伐,倡议勤王。高宗复辟,任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兼御营使,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金兵南下追高宗,进航海避难之策。建炎四年,签书枢密院事赵鼎上书弹劾他专恣擅权,罢相,除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寻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治今安徽贵池)。绍兴元年(1131),往平李成起事,败而后胜,诏兼领寿春府(治今安徽寿县)、滁(治今安徽滁县)、庐(治今安徽合肥)、和州(治今安徽和县)。旋破张琪之兵,拜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与秦桧同秉政。桧欲去之,反力倾桧,绍兴二年罢桧相,斥桧党。独揽军政大权,主张北伐。然挟私用人,排斥李纲、赵鼎等抗战派。绍兴三年,因侍御史辛炳、殿中常同之劾,罢相为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提举洞霄宫。绍兴五年,条十事上守战方略,除湖南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治今湖南长沙)。镇压郴、衡、桂阳民众起事,除少保、浙西安抚制置大使、知临安府(治今浙江杭州)、行宫留守,旋封成国公。绍兴八年,除少傅、镇南定江军节度使、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治今江苏南京)、行宫留守。引疾求去,除醴泉观。绍兴九年,金人归河南地,诏往陕西,以老病辞,未几卒。赠太师,封秦国公,谥号“忠穆”。著有《忠穆集》。

吕颐浩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灼人的秘密

灼人的秘密

讲述一个带着生过病的孩子的贵妇在塞莫林休养时,遇到一位因无聊想要寻求一场艳遇的男爵,男爵利用孩子的友谊接近贵妇,两人相识后为摆脱孩子的纠缠,不惜向孩子撒谎。那位母亲甚至向孩子乱发脾气。十二岁的小孩在那时候一瞬间摆脱了以前的怯懦,变得机警多谋,刻意破坏他们的幽会。在孩子眼里搞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母亲的参与破坏了他和男爵的友谊,猜疑愤怒失望让他独自一人坐上去祖母家的火车。发现孩子丢失后的母亲终于醒悟,在回到家见到孩子并在孩子帮她丈夫向隐瞒事实后,她选择了孩子,选择了做一位母亲……茨威格深受同时代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影响,在作品中揭示出潜伏于人们内心深处却被压抑的种种激情,并由此精彩地演绎出各种激情之间的激烈冲突。

同治永新县志

同治永新县志

江西地方志。清萧玉春修,李炜纂。二十六卷,首一卷。玉春字璧卿,湖南蓝山人。赐同进士出身,官永新知县。炜,福建永定人。举人,历官知县。永新旧志始于明万历,中经清康熙、道光二修。是志奉檄为通志备采,于同治十三年(1874)成书。约五十四万字。卷首有舆图、山水图等十五幅。正文分地理、建置、食货、职官、选举、学校、武备、人物、艺文、杂类十门。门下分沿革、山水、寺观、物产、公廨、户口、田赋、文职表、名宦、列传、金石、祥异等六十九目。以旧志为基础,凡抄自旧志外皆注出处。沿革表列自虞夏至清乾隆永新隶属分合。有关该地山水、寺观等诗文典故皆散见于山水寺观记载之中。武备载后汉迄清同治间兵革大事五十余次,其中有明末农民起义军在吉安、永新附近与清军交战的记载。人物分目繁细,记儒行、文苑、列女等千余人。金石收颜真卿龙溪石刻、岳飞分墨庄石刻等并记刻石位置、字体大小、风格等,较为珍贵。有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疡科纲要

疡科纲要

外科著作。一卷。张寿颐撰撰于1917年。卷上总论外疡的辨证, 辨脉及治疡各类方药。卷下为治疡 验方,止血方及五官科病症验方。首先总论外疡的辨证、辨脉及治疡各类方药;其次为治疡验方、止血方及五官科病证验方,内容简要实用。现存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西湖百咏

西湖百咏

宋诗别集。2卷。董嗣杲著。董嗣杲,宋末入道于孤山四圣观。他在自序中说:“予长兹地与山水为忘年交,凡足迹所到,命为题,赋以唐律。几二十余年,仅逮百首。然皆目得意寓,叙实铺写。”书成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腊月。明太常少卿会稽陈贽曾和诗百首。“嗣杲诗格颇工整,贽所和才力稍弱,亦足肩随,皆迥在许尚《华亭百咏》之上也。”(《四库全书总目》)如《断桥》:“绣毂青骢骤晚风,柳丝翠袅石阑红。彩篙刺水停飞鹢,华表侵云截卧虹。杖履谁归瀛屿去,笙歌自补玉壶空。重招张祜商新咏,不与当时藓涩同,”自注:“在总宜园西,唐张祜《孤山诗》云:‘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或谓段家桥,非。咸淳中展建。”陈贽和诗:“拂桥袅娜绿杨风,曲曲雕阑映水红。游客过时徐鞍马,微波映处俨垂虹。清新张祜诗还在,寂寞林逋宅已空。景物不殊人事改,落花啼鸟古今同。”于此可见一斑。上卷49首,下卷51首。有《四库全书》、《武林掌故丛编》等版本。

萧淑兰情寄菩萨蛮

萧淑兰情寄菩萨蛮

明初杂剧剧本。简名《菩萨蛮》或《萧淑兰》。贾仲明撰。旦本。此剧虽为四折,但篇幅较短小,情节亦较简单。主要写萧淑兰热恋张世英,两寄《菩萨蛮》,始遭拒绝,终于如愿的故事。 此剧表现萧淑兰为追求书生张世英,百折不回,终于取得兄嫂帮助,打动了道貌岸然,凛然不可侵犯的张世英,使自己的钟情如愿以偿,这是“情”对“礼”的胜利。

抱朴子内篇校释

抱朴子内篇校释

校勘注释《抱朴子·内篇》的著作。中华书局1985年增订本,收入《新编诸子集成》第1辑,20卷。王明撰。《序言》部分对葛洪其人及《抱朴子·内篇》的价值有颇为详尽的介绍。《附录》1列清严可均辑《抱朴子·内篇佚文》,《抱朴子·内篇序》(葛洪撰),《抱朴子外篇自叙》,《晋书·葛洪传》。《附录》2收入孙星衍《新校正抱朴子内篇序》、《抱朴子内篇目录》,方维甸《校刊抱朴子内篇序》,《葛洪撰述书目表》。本校释以清孙星衍平津馆校刊本为底本,与其他10余种书籍参校。或采用前人校语,标明出处;或断以己意,迳作校语。《抱朴子》向无注本行世,此书先校后释,注解简明扼要。汇校和注释,于此书均属首次,然已有集大成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