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翮

- 姓名:杨翮
- 别名:字文举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上元(江苏南京)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杨翮[hé],生卒年均不详,元代诗文家。字文举。上元(江苏南京)人。其父杨刚中,大德间仕至翰林待制,有《霜月集》,已佚。杨翮与其兄具有文名,初为江浙行省掾,至正六年(1346),任休宁主簿。历仕江浙儒学提举,迁太常博士。经过元明易代的动乱,杨翮于洪武初年回到家乡,杨基《悼杨文举博士》诗中说:“白发苍苍老奉常,乱离终喜得还乡”(《眉庵集》卷8),可见杨翮终老于上元。杨翮著有《佩玉斋类稿》10卷,今存。但10卷全是文章,诗未收入。《元诗选》二集亦选入《佩玉斋类稿》,计存诗15首,除《金溪县孝女庙乐歌三章》之外,均不见于今10卷本《佩玉斋类稿》。
杨翮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岚斋集
《岚斋集》,李跃撰。《新唐志》著录二十五卷,《宋志》著录一卷,似已残佚。李跃生平不详。《侯鲭录》卷八引其佚文,叙及唐末干符至干宁间无宗相,可见作者当为干宁(894―897)以后人。从现存残文片断,约略可知原书当记逸闻故事,不涉神怪。书今不存。
陆地仙经
养生著作。1卷。清·马齐著。成书于雍正四年(1726)。内容含气功导引和养生调摄两方面。书中的气功导引之法,实脱胎于《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中的导引却病歌诀,另外又补充了猿臂、熊经和摩涌泉法,并在彭呵法中增添了“搅辘轳”的内容。养生调摄方面,提倡节饮食、避风寒、惜精气。主张饮食应清淡, 勿过醉、过饱、多食生冷,要饥时勿忍,饱时勿强,勿贪肥浓。起居要谨慎,坐卧之处尤须谨避风邪,头上不宜太暖,房事宜节制。现存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不夜山房校刊本等。
太上化道度世仙经
太上化道度世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经文分作三品。第一《化道品》,劝人修心炼性,清心寡欲。谓修道者应「持斋奉戒,淡泊为门,身心清静,无爱无憎」。第二《五彩品》,谓「天地与人,元同一根」;「人之生死,患害色身」。劝人随顺天地,自然无欲。第三《玄理品》,论述「餐津服炁」之法。宣称:「故炼金丹者,以津液为本也,服气者五行之正气也。」全篇要旨为论述修心服气之道。
金刚经感应传
金刚经感应传,一卷,佚名,编号一六三二。《金刚经》记载感应故事40条。
父母恩重经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经文谓人生在世,父母为亲,非父不生,非母不育。经中详述了一个人从小到大,父母的辛勤劳苦,提出“父母之恩,昊天罔极”。并描写了逆子不孝父母之种种情状。经中谓:“若有一切众生能为父母作福造经烧香请佛礼拜,供养三宝,或饮食众僧,当知是人能报父母其恩。”此经在《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开元录》中有著录,判为伪经。《开元录》并谓:“经引丁兰、董黯、郭巨等,故知人造。”但除李盛铎旧藏本外,其余敦煌本皆未见郭巨等中国古代著名孝子的故事,抑已删去。有传世单行本,与敦煌本文字不尽相同。据说共有异本三、四种。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三慧经
全一卷。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集录经论中种种因缘、法义而成,凡六十余条,可作佛教徒修养之指南。梁武帝即尝于同泰寺开讲此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