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

宋玉
  • 姓名:宋玉
  • 别名:字子渊
  • 性别:
  • 朝代:战国
  • 出生地:鄢(今湖北宜城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宋玉,字子渊,鄢(今湖北宜城县)人。战国末年楚国辞赋家。生卒年及里贯均不详。关于他的生平材料很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仅说他与唐勒、景差在屈原死后“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韩诗外传》中有“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的话。刘向《新序·杂事》则说他“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此外,宋玉在《九辩》中自称“贫士”。综合这些片段记载,看来宋玉生活于屈原之后,出身寒微,经友人推荐而做官,但地位低下,始终偃蹇不得志。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他是屈原弟子,作过楚大夫,但缺乏佐证,恐不可信。


宋玉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赋16篇,篇目已不可考。《隋书·经籍志》著录《宋玉集》3卷,亦失传。现署名为宋玉的作品见于《楚辞章句》中的有《招魂》、《九辩》2篇;见于《文选》中的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和《对楚王问》5篇;见于《古文苑》中的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6篇;见于刘节《广文选》中的有《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3篇。其中公认可信的只《九辩》1篇。《招魂》一般认为是屈原所作。《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篇颇多异议,疑未能明。至于其他各篇,则均为后人伪托,绝不可信。


《九辩》原是楚地古乐曲的名称,作者借它为题,来写诗歌。诗中抒发了“贫士失职”的“不平”,对当时群小当路,是非颠倒的黑暗现实有所揭露,同时也表现出对楚国命运的关心。但作品总的基调,是怀才不遇的悲愁与哀怨,缺乏屈原作品所显示出来的那种深刻的思想、博大的胸襟和激烈抗争精神,因而境界不高,显得低沉而柔弱。在艺术上,这首诗可以明显看出模拟屈原作品的痕迹,有些地方还袭用了屈原的句子。但是仍有其独创性。首先,它十分巧妙地将萧瑟冷落的秋景和失意悲凉的心情交织地写出,情景交融,创造出一种感人的意境。其次,它无论写景还是抒写内心,都能展开描写,刻画入微。还有,在语言上,它文采绚烂,音调和美,句式变化多端,甚至把“悲哉,秋之为气也”这样的散文句式入诗,节奏显得十分灵活。它的高度艺术成就得到后人的推崇,鲁迅就曾说它:“虽驰神逞想不如《离骚》,而凄怨之情,实为独绝。”(《汉文学史纲要》)它的“悲秋”的主题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为后来的文人一再模仿,而它的铺陈描写的方法也对汉赋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文学史上,一向以“屈宋”并称。宋玉固然无法与屈原比肩,但不能不承认,他确实是屈原诗歌艺术的优秀继承者。

猜你喜欢的书

哥达纲领批判

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在1875年5月为反对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的机会主义派别,而写的对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在哥达会议上提出的党的纲领草案的批评意见。马克思在文中严厉批判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 的谬论,指出在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必须先作出各项社会扣除,然后才能在劳动者之间依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分配消费资料。只有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页) 马克思在这部光辉著作里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分为高级和低级两个阶段,并对未来共产主义作了科学的论述。为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分配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疑点

疑点

一个雨夜,一对新婚夫妇驾驶着失控的轿车冲进了大海,丈夫溺亡,妻子球磨子死里逃生。此事迅速被媒体引爆,人们怀疑球磨子为了获取高额的人身保险而谋杀丈夫。据悉这个女人十分貌美,性情凶恶,曾涉嫌欺诈、恐吓、故意伤害,前科累累。真相似乎确凿无疑,球磨子却坚称自己无罪。于是,舆论与司法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东西洋考

东西洋考

中外交通著作。明张燮(1574—1640)撰。十二卷。燮字绍和,漳州龙溪(今福建龙海)人。万历举人。无心仕途,寄情山水,从事著述,有(漳州府志》等十五种著作,仅三种传世。作者应澄海县令陶镕之请,仿赵汝适《诸番志》例,通检以往史地群书,广采当代资料,访问舟师、商人见闻,详加考证,分类编次,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成此书。约十五万字。分西洋列国、东洋列国、外纪等考十门,下分交阯、占城、柬埔寨、吕宋、日本等三十二目。有明万历刻本、清《四库全书》本、《惜阴轩丛书》本,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等。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谢方点校本(以万历刻本为底本),是迄今为止的最好版本。

赵瓯北墓志铭

赵瓯北墓志铭

皇清诰授中宪大夫、赐进士及第、翰林院编修、贵州贵西兵备道、庚午科重赴鹿鸣筵宴、晋加三品顶戴赵瓯北府君墓志铭

士翼

士翼

四卷。明崔铣(1478—1541)撰,崔铣字子钟,一字仲凫,号后渠,又号洹野,安阳(今属河南)人。弘治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因忤宦官刘瑾,出为南京稽勋主事。瑾败、召还翰林,晋侍读。后任南京国子祭酒,因上疏忤帝,勒令辞官,家居十六年。以太子立,起为侍读学士,转南京礼部右侍郎。其学以程朱为宗,抨击王守仁之学不遗余力,斥王守仁为霸儒。著有《文苑春秋》、《读易余言》、《彰德府志》等。此书前三卷曰 《述言》,皆为语录之类。后一卷曰 《说象》,专论六十四卦象之义。他在自 《序》中谓,退居相台十年,非圣人之志不存,非《翼经》之文不阙,乃札记所明,稍修章句,名曰 《士翼》。他在书中认为,理常聚而气亦常聚,气若散而理亦散,气散则理无所附。性之所寓曰 “心”,心之所具曰 “理”。理即性,心乃发用此理亦即发用此性者。天命即为性,故物之理即吾心之理。因性即理,所以性乃仁义而已。但性有等,其原因在于气。他在书中又认为,谈理至宋人而精,然而滋蔓;讲学至宋人而切,然而却空;汉唐的小人易见,宋代的小人难知; 汉唐的君子可信,宋代的君子当考; 去《序》而言 《诗》,背左氏而言 《春秋》,必然荒谬。又认为,其世治者,其言公布于众;其世兴者,其论公布于朝;其世衰者,其论公布于野。公论不可一日而发。其言皆为讲学家所深讳,而作者侃侃而谈,直抒无隐,可谓皎然而不自诬其心。至于萧何荐举曹参为克己归仁之语,虽然意有所寓,然而未免失当,乃白璧微瑕。有 《崔洹野集》本,《四库全书》本。

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

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

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三卷,清西宗集注,有原敍、缘起、例言及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