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振

- 姓名:冯子振
- 别名:号海粟,自号怪怪道人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潭州攸州(今属湖南)人
- 出生日期:1253
- 逝世日期:1348
- 民族族群:
冯子振(1253-1348),号海粟,自号怪怪道人,又号瀛洲客,潭州攸州(今属湖南)人,一说湘乡(今属湖南)人。官承仕郎、集贤待制。为人豪放,于书无所不记,文思敏捷,宋濂说:“当其酒酣气豪,横厉奋发,一挥万馀言,少亦不下数千,真一世之雄哉。”(《居庸赋跋》)由于未能精思,所以为文不尽合于法度,人亦以此少之。其诗散佚甚多,清顾嗣立从书画卷中搜得七十三首,题为《海粟集》,载入《元诗选》。所传多为题画诗,另有《梅花百咏》。其诗有时表现出较丰富的想像,有时借助夸张的手法,如《塔灯》,想像奇妙,被胡应麟评为“全篇整丽,首尾匀和”的诗作之一。题画诗写得平平,《梅花百咏》全为七言绝句,虽有百首之多,而佳作极少,如《全开梅》中“道人放鹤归来晚,月下看花似白云”这种较有韵味的诗句也不易见到。其诗古体胜近体,诗格苍古。《题杨妃病齿图》说:“华清宫,一齿痛,马嵬坡,一身痛,渔阳鼙鼓动地来,天下痛!”言简意赅,一针见血。赋作今存《十八公赋》和《居庸赋》,如汉大赋的洋洋大观,写得气势磅礴,慷慨淋漓。他是散曲名家,曲名盖过诗名,现存散曲四十四首,其中[鹦鹉曲](俗名[黑漆弩])占绝大多数。曲作风格豪放,贯云石称“海粟,豪辣灏烂,不断古今”(《阳春白雪序》)。[鹦鹉曲]本有白贲名作,冯在该曲序中说,因“拘于韵度”,“恨此曲无续之者”,于是一和四十二曲,前人认为冯作“字按四声,字字不苟,辞壮而丽,不淫不伤”(邓子晋《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序》),其中如[山亭逸兴]、[至上京]、[农夫渴雨]等,可追白贲之作。但正如《梅花百咏》一样,因逞才夸富而不免良莠不齐,李性学《文章精义》评论说:“冯海粟如苻坚总师,以多而败。”其诗文曲均有散佚,今有《海粟集辑存》(王毅编),收海粟作品最全。生平事迹见《元诗选·三集》小传、《元史类编》卷三十五、《沅湘耆旧集》、《新元史》卷二三七陈孚传附。
猜你喜欢的书
三作家传
斯台芬•茨威格从世界文坛上选择了三位作家作为他研究的对象,从心理分析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来研究这三位作家的生活和创作,他们是意大利作家卡萨诺瓦、法国作家司汤达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茨威格认为,这三个作家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创作阶段,一级高于一级。卡萨诺瓦是原始阶段,他的作品无非是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白描一番,一一诉之于纸,未加评论,未作分析。而司汤达是心理学阶段。到了托尔斯泰则更进一步,进入道德、宗教阶段。
螺丝在拧紧
《螺丝在拧紧》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898年。 《螺丝在拧紧》讲述的是一位年轻女子应聘到大户人家中担任家庭教师。刚开始一切都很美好,可不久后女教师总是见到两个鬼魂,学生们的行为也越来越怪异。故事悬念迭起,如同螺丝拧得越来越紧,可是结果却戛然而止,不知是真闹鬼还是女教师精神不正常。
张苍水诗文集
诗文集。明张煌言(1620—1664)撰。不分卷。煌言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崇祯举人。为明末著名抗清将领,后为清兵所俘,被害于杭州。是集包括诗集《寄零草》与文集。诗集按诗体分类,并附寄零草补遗四十五首,寄零草诗余四首。文集前有黄宗羲、全祖望等撰传记、墓誌铭等,集中分纪略、疏、启、书、檄、序引、记、论等八体,并附祭文八篇于后。所作诗文,慷慨激昂,富于爱国精神。文集中“纪略”等多涉及抗清史实,颇具史料价值。有光绪二十七年(1901)章炳麟铅字排印本,蕙江楼钞本。
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
中国古人推崇“知史可以明今”,《圣经》也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都告诉我们明白和借鉴历史的重要性。唐朝时,福音就进入中华大地,千数百年的基督宗教传播史给今天该教在中国的传播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其中,明末清初天主教以“耶稣会”为中心在中国的传教实践,在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对话方面作了许多有意义的开创性的探索,有许多重大的创造和建树,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就是这样一本珍贵的著作,它汇集了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的信徒们所写的传教护教作品等60册原始资料以及当时一些学者的反教资料,其中许多是从法国国家图书关和梵蒂冈教廷图书馆所收集的资料,有不少是海内外仅有的珍本、孤本,对研究明末清楚天主教与中国文化、哲学、宗教的交涉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
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撰人不祥,约出於宋元。假托元始上帝为宝上真人说玉清紫光夫人本生故事,劝人设醮持诵《九光真经》,祈求智慧福寿。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沈从文哲思录
沈从文著,沈从文先生关于“生活哲学”的思考历程的缓缓呈现,是沈从文先生对其始终如一的人生态度的坚定而温柔的刻画。文中选取了31篇能表现沈从文先生对于人生的富含哲学思考的篇目,汇编成一本《沈从文哲思录》,字里行间是沈老哲学观念下的发人深省的深刻的哲言,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寄托着对现实的人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