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振

冯子振
  • 姓名:冯子振
  • 别名:号海粟,自号怪怪道人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潭州攸州(今属湖南)人
  • 出生日期:1253
  • 逝世日期:1348
  • 民族族群:

冯子振(1253-1348),号海粟,自号怪怪道人,又号瀛洲客,潭州攸州(今属湖南)人,一说湘乡(今属湖南)人。官承仕郎、集贤待制。为人豪放,于书无所不记,文思敏捷,宋濂说:“当其酒酣气豪,横厉奋发,一挥万馀言,少亦不下数千,真一世之雄哉。”(《居庸赋跋》)由于未能精思,所以为文不尽合于法度,人亦以此少之。其诗散佚甚多,清顾嗣立从书画卷中搜得七十三首,题为《海粟集》,载入《元诗选》。所传多为题画诗,另有《梅花百咏》。其诗有时表现出较丰富的想像,有时借助夸张的手法,如《塔灯》,想像奇妙,被胡应麟评为“全篇整丽,首尾匀和”的诗作之一。题画诗写得平平,《梅花百咏》全为七言绝句,虽有百首之多,而佳作极少,如《全开梅》中“道人放鹤归来晚,月下看花似白云”这种较有韵味的诗句也不易见到。其诗古体胜近体,诗格苍古。《题杨妃病齿图》说:“华清宫,一齿痛,马嵬坡,一身痛,渔阳鼙鼓动地来,天下痛!”言简意赅,一针见血。赋作今存《十八公赋》和《居庸赋》,如汉大赋的洋洋大观,写得气势磅礴,慷慨淋漓。他是散曲名家,曲名盖过诗名,现存散曲四十四首,其中[鹦鹉曲](俗名[黑漆弩])占绝大多数。曲作风格豪放,贯云石称“海粟,豪辣灏烂,不断古今”(《阳春白雪序》)。[鹦鹉曲]本有白贲名作,冯在该曲序中说,因“拘于韵度”,“恨此曲无续之者”,于是一和四十二曲,前人认为冯作“字按四声,字字不苟,辞壮而丽,不淫不伤”(邓子晋《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序》),其中如[山亭逸兴]、[至上京]、[农夫渴雨]等,可追白贲之作。但正如《梅花百咏》一样,因逞才夸富而不免良莠不齐,李性学《文章精义》评论说:“冯海粟如苻坚总师,以多而败。”其诗文曲均有散佚,今有《海粟集辑存》(王毅编),收海粟作品最全。生平事迹见《元诗选·三集》小传、《元史类编》卷三十五、《沅湘耆旧集》、《新元史》卷二三七陈孚传附。

冯子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导引三光宝真妙经

太上导引三光宝真妙经

《三洞珠囊》、《上清道类事相》等引 《三光经》、《导引三光经》。《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1《斋坛安镇经目》著录《洞玄灵宝道引三光妙经》,该经当为六朝古籍。本经为《三光经》的一部分。元始天尊述导引日月三光,服气修道之法,称可升居三光宫中成仙。《太上导引三光九变妙经》也是《三光经》的一部分,大概出在此经之后。言导引三光(日、月、星),服御真气,按法修行十八年,则功成得道,气与道合,寿命无穷。但经中并未讲述导引三光之法。《道藏》在此经前另有《太上导引三光九变妙经》,叙述导引三光之法,疑此二经本为一书, 即《导引三光经》之上下篇。收入《道藏》第28册。

云光集

云光集

道教书,4卷。金王处一著。因其在荣成铁槎山云光洞修道9年,故名。该书辑其所作诗歌赋600余首。主张脱尘离俗,清静无为,修心养性,悟真返本;保气全神,修炼内丹,以求长生不老。认为“心是道,道是心”。通过修炼,能使心道合一。

湘中怨解

湘中怨解

传奇小说。唐沈亚之撰。篇末自叙作于元和十三年。见于《沈下贤文集》。 《太平广记》二百九十八卷收有此篇,题作《太学郑生》。鲁迅《唐宋传奇集》、汪辟疆《唐人小说》均录入此篇。作者在篇末写道: “盖欲使南昭嗣《烟中之志》为偶倡也。”所谓“南昭嗣《烟中之志》”就是指与他同时的南卓所撰的《烟中怨》。略述湘水龙宫龙妃谪居人间,途中遇太学进士郑生。郑生怜其孤苦,爱其美貌,与之结为夫妇,并为之起名汜人。数年后,郑生游长安,汜人终吐露实情并悄然离去。后来的十余年里,郑生登岳阳楼愁吟,见洞庭湖中画舻浮漾,有众女仙坐采楼,弹弦鼓吹,其中有一人起舞,含颦凄怨,形类泛人。不一会儿,风涛崩怒,不知所往。

宝髻大王菩萨本缘

宝髻大王菩萨本缘

《宝髻本缘》,全名为《吉祥圣雄宝髻大王菩萨本缘》,来自德国学者 Michael Hahn 编校的《大本生蔓》第四十七章。 《大本生蔓》发现於尼泊尔,是集本生与本缘故事为一体的一部古代佛教文献的集子。它的年代及最初产生、流传的地域目前尚不清楚。全书共五十章,本书最古老的写本现仍存尼泊尔。书中主要内容是传说故事,特别是关於佛修习善业的各种美德,着重强调的是佛的慈悲和他为获得最高正觉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其中第十至四十二章很接近大乘经典《悲华经》。这些故事都反复警示这样一个真理:在日益没落的世界上,人们一定要用完美的行为,走正确的道路。

智覃正禅师语录

智覃正禅师语录

1卷,清最正说,尚能,尚莹等编,末附助缘耆德。上堂小参示众法语像赞拈古偈颂杂着。

父母恩难报经

父母恩难报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孝子经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