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拉姆赛

乔治·拉姆赛
  • 姓名:乔治·拉姆赛
  • 别名:
  • 性别: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英格兰班夫
  • 出生日期:1800
  • 逝世日期:1871
  • 民族族群:

乔治·拉姆赛(1800—187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全盛时期的最后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英格兰班夫,就学于剑桥大学,1826年获文学硕士,曾受封为准男爵。


主要著作为《论财富的分配》(1836),此外还有《政府论》(1837),《政治论文集》(1838),《人类幸福和人类义务的各项原则的研究》(1843),《本能和理性—人类知识的本质》(1862)等。


拉姆赛《论财富的分配》中对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的划分和再生产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在这一著作中,同魁奈、斯密等经济学家一样,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但是,他所谓的固定资本,不仅包括建筑物、机器和工具等,还包括原料、燃料和各种辅助材料,因而实际上指的是不变资本。他所说的流动资本,只包括工资或花费在工资上的资本。实际上就是可变资本。因此,拉姆赛在论述和分析资本时实际上已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是对资本理论的重大贡献。并且,在此基础上,他指出资本积累的过程中不变资本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可变资本占的比重将减少,并且造成资本对劳动的需求减少和降低,从而对工人阶级状况产生影响。


他进一步指出“流动资本(即可变资本编者加注)所使用的劳动总量要多于先前用于它本身的劳动”这就接近于正确分析剩余价值起源,因为他指出了资本家用较少的劳动支配较多的活劳动,得到无偿的活劳动的余额构成了剩余价值,这是他在《论财富的分配》中所作的最重要的贡献。


在分析再生产问题时,他发现了斯密和李嘉图认为总产品价值分解为收入的斯密教条,指出全部产品的价值分解为工资、利润(包括地租)和不变资本,并正确叙述了实际的再生产过程。


拉姆赛经济理论的问题在于没有正确地明确区别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两种不同的区别。因此,无法揭示资本的本质。他还错误的把价值和剩余价值混为一谈,因此不能揭示出利润的本质即剩余价值。

乔治·拉姆赛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悬崖上的谋杀

悬崖上的谋杀

悬崖上的谋杀【Why Didn"t They Ask Evans / The Boomerang Clue】在这部小说中,阿加莎·克里斯蒂一如既往地将对英国上流社会的轻松讽刺和悬疑故事所应有的紧张气氛作了完美的结合,作为读者,在一次次地被虚象误导,被角色欺骗,被动机困绕的迷雾尽头,会发现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南畿志

南畿志

明代方志,由明朝陈沂撰、闻人诠修。明嘉靖十三年(1534)刻,64卷。分总志与郡县志两类。卷一到卷三为总志;卷四到卷六十四为郡县志,依次为应天、凤阳、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庐州、安庆、太平、宁国、池州、徽州诸府,广德、滁、徐、和诸州。 总志分都城图、南都纪、南畿地理图、畿土世代表、志命官、志户口田赋、志水利、志戎备八门。 郡县志以府州为单位,分立沿革、区域、城社、建牧、学校、祠墓、古迹、宦迹、人物、列女、方外、艺文诸门。 此书记述范围包括今江苏、安徽、上海三地,这不但对江苏省,而且对长三角地区社会、文化的高度融合,乃至当前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广阳杂记选

广阳杂记选

本书(一册八二面四九、二○○字)以选自刘献廷「广阳杂记」九十馀则为主,而另选王士禛「池北偶谈」十则、「香祖笔记」六则、钮琇「觚賸」十六则及题花村看行侍者「谈往」一则为附。要之,係就上述清初各种笔记中选集有关明季及清初台湾若干遗事。「广阳杂记」作者刘献廷,字继庄,一字君贤,用号广阳子;顺天大兴人。生于清顺治五年,以布衣游名公间。博览,负大志;万斯同尤心折之,引参明史馆事。所著「广阳杂记」中关于南明与郑氏若干遗事,每多得自口碑。今选录者,如「郑克塽奏缴册印」、「赐姓与杨于两」、「林兴珠阿克萨之捷」、「洪复」、「小国姓」、「鲁世子垦田」、「黄梧平海五策」、「黄性震」等各则,史料价值极高。「池北偶谈」与「香祖笔记」作者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清顺治十二年,成进士。由扬州推官,累官至刑部尚书。所选上述两笔记中关台事者,均属清代早期文献。「觚賸」作者钮琇,字玉樵;江苏吴县人,贡生。康熙时,知高明县。所著「觚賸」记明末清初杂事,多可补正史之阙。选录十馀则,尽为南明及台湾掌故。「谈往」(旧题「花村看行侍者偶录」)作者花村看行侍者,不知何许人;据「四库全书」存目:『盖明之遗民遁迹为僧者也』。所记凡二十七则,选录「飞黄始末」一则係述郑芝龙事。

兰谱

兰谱

《遵生八笺》中列有“兰谱”一则,兰谱中附有“种兰奥诀”,“培兰四戒”,“雅尚斋重订逐月护兰”12首。

聱园词剩

聱园词剩

聂树楷撰,词集

保富法

保富法

聂云台著,近代民族资本家。名其杰,湖南长沙人。少随父往上海。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秀才,并随外国人熟习英语。曾国藩的外孙。全文共分为上、中、下三篇,共计13000多字。写于一九四二、一九四三年。是中国佛教哲学史上一部重要学术著作。书中阐明经商、从政与道德伦理的辩证关系,融合了儒、释、道诸家之长,形成了涉及政治、经济、哲学、道德等方面辩证思维特色的致富、保富理论体系。作为近现代的一部佛教哲学著作,它承前启后,开拓创新,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聂先生编写此书,可说是用心良苦;将自己一生的所见所闻,融合历史的经验教训,编成这本震撼人心的好书,目的在提醒世人‘如何才能真正的保有财富 ’;避免重蹈贪财者的覆辙。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古人讲:‘富不过三代’;现在的人甭说是三代了,两代、一代都过不了,父子兄弟为钱反目成仇的新闻,不胜枚举;还不知有多少人在为钱身败名裂,或移送法办,实在是愚昧可怜啊!所以想要长久保住财富的朋友,希望您能认真的照著本书所说的方法去做,则必有惊人的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