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睿临

温睿临
  • 姓名:温睿临
  • 别名:字邻翼,一字令贻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清浙江乌程(今湖州)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温睿临,生卒年不详,清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字邻翼,一字令贻,号哂园。约生于顺治末年。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举人,官内阁中书。擅长诗、古文,且熟于史。与鄞县万斯同交善。万氏在史馆纂修《明史》时,他以应礼部试止京师,得时过从,多所参论。万斯同对温睿临说:形势变革之际,南京、福州。广州的南明政权变迁20多年,“遗事零落”,何不“辑而志之,成一书乎?”《明史》把福王、唐王、桂王、鲁王附记于怀宗,“纪载寥寥,遗缺者多”,如果“专取三朝,成一外史”,“故老犹存,遗文尚在,可网罗也。”如徘徊数十年,“遗老尽矣,野史无刊本,日就零落”,后人提出隆武、永历的历史,就一无所知了。如今正在“开史局时,已奉有各种野史悉行送部,不必以忌讳为嫌之令矣,采而辑之,何伤(《凡例》)?万氏嘱他以故明南渡而下三朝事迹撰成一史,因录得野史数十种,著成《南疆逸史》。为何称《南疆逸史》?作者在《序》中称:“南疆逸史者何?记弘光、隆武、永历三朝遗事也。尚著有《吾征录》、《哂园文集》、《哂园别集》、《均役全书》、《游西山吟稿》等多种,大都未曾刊印。


《南疆逸史》的作者温睿临,其祖父为明之权臣,他本人曾官至内阁中书;其著书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明白“兴亡成败得失”之理;其书是在清初双重政策下的产物,是一部纪传体南明史;该书没有正式的印刷本,均为抄本;《南疆逸史》填补了南明史记载的空白,全面而真实地记载了南明历史,而且书中也表现了作者公正的修史态度,其文学性较强。

温睿临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骈体文钞

骈体文钞

骈体文选集。编选者李兆洛是一位擅长考据的学者,精通音韵乐律、史地历算等。当时,桐城古文风行于世,唐宋八大家成为众望所归的文章典范。但骈文作者代不乏人,乾嘉之间甚至有“骈文八大家”之称,其中著名者如袁枚、孙星衍、洪亮吉、孔广森、汪中等,无论从才气上,还是从学力上,都足以睥睨桐城古文。加上还有阮元这样“总督”级别的文臣为其摇旗呐喊,骈文在清代中期号称“中兴”。但是,姚鼐编选的《古文辞类纂》问世后,桐城古文大出风头,被许多人视为文章的“正宗”。李兆洛有感于此,就动手编选了这部《骈体文钞》,以向读者展示骈文的魅力。从篇幅和体例上看,《骈体文钞》与《古文辞类纂》旗鼓相当,都是中型选本。它选录秦至隋末的骈体文七百七十四篇,分为上中下三编,每编又按文体分类编排。显然,《骈体文钞》侧重在追溯骈文在唐代以前的传统,以向读者证明骈文曾经有过的辉煌,从而来与桐城派所标榜的从唐宋八大家至归有光、方苞等人的古文传统抗衡。在这种文体之争的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刻的思想背景。一般而言,古文与“载道”的传统有不解之缘,而骈文则与追求美文学的风尚有关,两派互为消长,便构成了古代文坛上特有的景观。不过,李兆洛所谓的“骈体文”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他有位学生发现《骈体文钞》居然将贾谊《过秦论》、司马迁《史记·自序》、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诸葛亮《出师表》等散体文都网罗在内,名实不符,建议老师改一改。李兆洛当即回信教训这位学生说:你难道没有看过我在书前写的序言吗?我在那里明确说过,唐代以后才有所谓“古文”之名,秦汉以上文章都是“骈体”。也就是说,李兆洛所谓的“骈体”,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骈四俪六”即特指六朝以后讲究声律对偶的文体,而是泛指采用偶句的一切文体,包括诸子散文,其目的是想跨越古文和骈文的鸿沟,“欲合骈散为一”,这是阅读此书时应该加以注意的。

海国四说

海国四说

十五卷。清梁廷楠(1796—1861)撰。梁廷楠字章冉,广东顺德人。副贡生,咸丰年间赐内阁中书,加侍读衔。通史学,善诗文,精音律,并颇注意研究西方国家政治情况。曾赞助林则徐、邓廷桢禁烟,支持广东反对英军入城的斗争。其《夷氛闻记》对鸦片战争情况有较真切记载。凡《耶苏教难入中国说》、《合省国说》、《兰仑偶说》、《粤道贡国说》四种。初刻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后经修订,复刊于咸丰年间。是中国近代早期的外国史地研究著作之一。

绛雪丹书

绛雪丹书

《绛雪丹书》是一部有关胎产诸症临床治疗的专著,作者系明代赵贞观。《绛雪丹书》立论浅显,方多实用,对临床治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尤其产后生化汤,在妇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甚广。但书中某些观点,并无科学依据,读者应辨别是非,吸取精华弃其糟粕。

烧饼歌

烧饼歌

古代预言书。相传明太祖食烧饼,刘基适至。太祖询以后世兴亡治乱之事,基以隐语作答。答辞为歌谣体,故称《烧饼歌》、《刘伯温烧饼歌》、《帝师问答歌》。刘伯温《烧饼歌》,全文共计一千九百一十二字,是用隐语写成的“预言”歌谣,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深,难于理解,视为神撰。据卦撰词,《烧饼歌》是从一定的“象数”规律排来,涉及到“象、数、理、占”的入化应用。

平山冷燕

平山冷燕

长篇白话才子佳人小说,二十回。版本较多。大连图书馆藏本是现知较好、较早的版本。全称《新编批评绣像平山冷燕》,二十回,不著撰者,首序,序署“时顺治戊戌立秋月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无绣像,有图六叶十二幅,半叶九行,行二十字,白口,无格,四周单边。伦敦英国博物院图书馆藏本,全称《新刻天花藏批评平山冷燕》,中小型本,四卷二十回,封页中间题“第四才子书”五字,两旁划线相隔,右上为“平山冷燕”,左下为“大文堂藏板”。书成于清初。作品描叙平如衡、山黛、冷绛雪、燕白颔四个青年男女才色相慕、终成佳偶的爱情故事。其书名取小说中的四位主人公的名姓拼合而成,显然是沿习《金瓶梅词话》的成例。

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一卷。书评。南朝梁萧衍撰。全篇仅为两部分,凡二百五十字左右。首论钟繇书法十二意,为:“平,谓横也。直,谓纵也。均,谓间也。密,谓际也。锋,谓端也。力,谓体也。轻,谓屈也。决,谓牵掣也。补,谓不足也。捐赠,谓有余也。巧,谓布置也。称,谓大小也。”而“规矩必周”;次评钟繇、二王书,亦“褒贬大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