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良翰

郭良翰
  • 姓名:郭良翰
  • 别名:字道宪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郭良翰(生卒年未详),字道宪,号栖澹畸人。莆田人,郭应聘之子。以父荫补官,任都察院照磨、大仆寺丞,出为黎平知府。其事迹,民国《福建通志·列传》卷二五、《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一七均载于其父传之后。《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一四《选举志》载其致仕后“家居筑万卷书堂,著述甚富”。


郭良翰刻印的图书甚多。万历三十八年(1610)刊其自撰的《问奇类林》三十五卷。前有黄吉士、金忠士、毕懋康、陈玉辉四序,以及郭良翰《问奇类林题辞》。郭良翰曰:“繁阳黄直指公,博古君子也,嗜学若饴,架上不数邺侯三万轴。一日相遇,偶阅斋头手钞若而帙,觑觑惊曰:‘司马赋不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耶?……何不裒而成一家言,予且为子传之……’遂殚三余,重加删纂。汰者七而增者三,事各分门,门各比类,类各为节,凡得千余板,卷三十五,为言三十六万奇。证向今故,参伍议论,即不敢谓大无挂漏,然亦崖略庀矣。黄公遂逌然捐倡以锓,同志诸君子庚协赞之。”序后列《名公订正捐梓姓氏》,有黄吉士、陈禹谟、吕图南、黄起龙、谢肇淛等共53人。同年刻印自撰《续问奇类林》三十卷,九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单边,今国家图书馆存。该书收入《四库未收书辑刊》第7辑第15册。


万历三十九年,郭良翰刊《历朝忠义汇编》二十二卷,九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今故宫博物院和湖北省图书馆存。四十三年(1615),刻印《周礼古本订注》五卷,今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存。四十六年,刊《南华经荟解》三十三卷,著录为“南郭万卷堂刻本”,八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单边,今国家图书馆存。万历间,刊《历代象贤录》二十卷,今首都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存。万历间,又刊《皇明谥记汇编》二十五卷,清四库馆臣有“兹编辑有明一代谥法,最为详备”的评价。崇祯三年(1630),刊《孙武子会解》四卷,题“郭氏万卷堂刻本”,九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今国家图书馆存。郭良翰刻印其父的著作,则有万历间刊《郭襄靖公遗集》三十卷,今上海图书馆存不全本二十六卷。半叶九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单鱼尾,下有刻工之名,题“莆中郭应聘君宾著,年友漳浦朱天球君玉编,门人泰和郭子章相奎订,门人晋江王任重尹卿校,不肖男良翰梓”。《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49册,即据此影印。

郭良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西河集

西河集

一百九十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又名甡,字大可、齐于,号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时举荐鸿博,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后辞归田。通经史、善诗文、工音律。著述颇丰,有《古文尚书冤词》、《四书改错》、《竟山乐录》、《春秋毛氏传》、《西河诗话》等。是集凡一百九十卷,一集八十三卷,二卷一百零七卷。毛氏著述范围包括策问、碑刻、拾遗、补注、诗话、词话、续录等,大致可分为时文、诗、词三部分,其水平以文最高,诗次之,词又次之。其文“纵横博辨,傲睨一世,与其经说相表里”,“不古不今,自成一格”; (《序》)其议论更是颇有独创。人物传记部分也保留了不少明人的珍贵史料。故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其文中歌功颂德篇幅不少,则不十分可取。是集系毛氏殁后,由其门人蒋枢辑成。最早版本为清康熙年李塨等校刻本,乾隆四十六年 (1771) 收入《四库》。现有1983年台湾影印《四库》本。

蒙斋笔谈

蒙斋笔谈

二卷。旧题北宋郑景望撰,实为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撰。叶梦得生平事迹详见《石林燕语》。叶梦得晚居乌程弁山,撰有《岩下放言》三卷,成书之初,未有刻本。明代商维浚刻版《稗海》丛书,收有《蒙斋笔谈》二卷,署名湘山郑景望撰,其文与《岩下放言》基本相同,只是删去数十条。清人厉鹗作《宋诗纪事》,谓郑景望,湘山人,生于元丰、元祐间,有《蒙斋笔谈》。考书中所称作者仕履及其著述,皆与叶梦得相合,其书为剽取《岩下放言》无疑,只是删其十分之三四,且颠倒其次序,重新编排而已。又考宋史,并无郑景望之人,景望乃永嘉郑伯熊之字,见于陈傅良《止斋集》中。郑伯熊登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官著作佐郎、吏部员外郎、太子侍读、国子司业、宗正少卿等,以学行闻名,精于古人经制治法,为永嘉学派著名学者,不会删取他人著述以为己著。厉鹗《宋诗纪事》载郑伯熊诗于四十七卷中,又载郑景望诗于三十七卷中,以郑伯熊、郑景望为二人。或许后人删除《岩下放言》以为《蒙斋笔谈》,托名为郑景望,亦未可知。是书虽为伪作,然节取《岩下放言》,记述经史百家之说、遗闻轶事、风俗习惯,间杂道言佛理等,亦颇多可取,足资参证。今传本不一,《稗海》、《笔记小说大观》等丛书作二卷,《古今说海》、宛委山堂《说郛》、《学海类编》等丛书作一卷,《旧小说》 收入四则。

还金述

还金述

还金述,唐末五代道士陶植撰。南宋《秘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陶植撰《还金术》一卷,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神部众术类。《云笈七签》卷七十亦收录。书分上、中、下三篇,假阴阳五行原理以言还丹之道。大旨谓五行相生相克为阴阳之用,「以其相生相杀,迭盛迭衰,合天地四时而成实万物」。炼丹之道亦不离万物生成造化之理,故曰五行具,阴阳用,万物生,还丹就。书中又称炼丹所用砂汞生于铅,如人之情性禀于元气。砂汞、情性与龙虎、金水、乾坤、牝牡相应,皆同出异名,「二事者本乎一物也」。此一物即是铅、即是元气。故曰:「铅中之有砂汞,犹人之有情性」;「是以砂汞者,铅之情性;元气者,人之根本」。以金制汞而成还丹,犹如推情合性,修性合真而复其本初。可知此书假内丹术语而言外丹之道。

鹿樵纪闻

鹿樵纪闻

三卷。原题娄东梅村野史撰。《鹿樵纪闻》记南明福王、唐王、鲁王、桂王诸事以及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等节。卷上记福王、史可法、黄得功、高杰等事迹,及嘉定之屠、马阮始末等。卷中记唐王、鲁王、郑成功、张煌言、张献忠等事迹,及日本乞师,沙定洲之乱等。卷下记桂王、孙可望、李定国、张名振、瞿式耜、何腾蛟、李自成、吴三桂等事迹。书用记事本末体。每卷先列诸王,后列当日时事,类分为41篇,均有小标题。

月江正印禅师语录

月江正印禅师语录

凡三卷。又作月江和尚语录、月江印禅师语录。元代临济宗僧月江正印撰,居简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三册。收录正印禅师于碧云寺、淀山寺、南禅兴国寺、宣化寺、道场寺等处之上堂与小参语,以及拈古、颂古、普说、法语、赞等。

十吉祥经

十吉祥经

一卷,失译。佛为离垢盖大士说东方十佛之名号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