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良翰

- 姓名:郭良翰
- 别名:字道宪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郭良翰(生卒年未详),字道宪,号栖澹畸人。莆田人,郭应聘之子。以父荫补官,任都察院照磨、大仆寺丞,出为黎平知府。其事迹,民国《福建通志·列传》卷二五、《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一七均载于其父传之后。《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一四《选举志》载其致仕后“家居筑万卷书堂,著述甚富”。
郭良翰刻印的图书甚多。万历三十八年(1610)刊其自撰的《问奇类林》三十五卷。前有黄吉士、金忠士、毕懋康、陈玉辉四序,以及郭良翰《问奇类林题辞》。郭良翰曰:“繁阳黄直指公,博古君子也,嗜学若饴,架上不数邺侯三万轴。一日相遇,偶阅斋头手钞若而帙,觑觑惊曰:‘司马赋不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耶?……何不裒而成一家言,予且为子传之……’遂殚三余,重加删纂。汰者七而增者三,事各分门,门各比类,类各为节,凡得千余板,卷三十五,为言三十六万奇。证向今故,参伍议论,即不敢谓大无挂漏,然亦崖略庀矣。黄公遂逌然捐倡以锓,同志诸君子庚协赞之。”序后列《名公订正捐梓姓氏》,有黄吉士、陈禹谟、吕图南、黄起龙、谢肇淛等共53人。同年刻印自撰《续问奇类林》三十卷,九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单边,今国家图书馆存。该书收入《四库未收书辑刊》第7辑第15册。
万历三十九年,郭良翰刊《历朝忠义汇编》二十二卷,九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今故宫博物院和湖北省图书馆存。四十三年(1615),刻印《周礼古本订注》五卷,今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存。四十六年,刊《南华经荟解》三十三卷,著录为“南郭万卷堂刻本”,八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单边,今国家图书馆存。万历间,刊《历代象贤录》二十卷,今首都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存。万历间,又刊《皇明谥记汇编》二十五卷,清四库馆臣有“兹编辑有明一代谥法,最为详备”的评价。崇祯三年(1630),刊《孙武子会解》四卷,题“郭氏万卷堂刻本”,九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今国家图书馆存。郭良翰刻印其父的著作,则有万历间刊《郭襄靖公遗集》三十卷,今上海图书馆存不全本二十六卷。半叶九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单鱼尾,下有刻工之名,题“莆中郭应聘君宾著,年友漳浦朱天球君玉编,门人泰和郭子章相奎订,门人晋江王任重尹卿校,不肖男良翰梓”。《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49册,即据此影印。
郭良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三十年战争史
研究英格兰内战、清教徒革命权威学者塞缪尔·罗森·加德纳的代表作品,哈布斯堡家族欧洲霸权终结、法兰西欧洲霸权建立的全景式记录。神圣罗马帝国内战是如何从波希米亚革命阶段(1618—1624)一步步发展到丹麦参战阶段(1625—1629)、瑞典参战阶段(1630—1635)与全欧混战阶段(1636—1648)的?这场几乎囊括整个欧洲的大战是如何从宗教战争蜕变成争霸战争的?“修昔底德陷阱”是如何在波旁王室与哈布斯堡王室厮杀中应验的?杰出的军事家到底是如何影响历史进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战后格局为什么不能长久维系和平而只是更大战争爆发的休养生息期?
野火春风斗古城
当代长篇小说。李英儒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小说以作者自己当年在河北保定做地下工作的生活经历为素材,描写了1943年作为华北日伪指挥中心的河北省保定城内,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在敌伪组织内部进行政治攻势,为争取、瓦解和分化敌伪军以孤立日寇所进行的一系列艰苦复杂的斗争。小说着力塑造了杨晓冬这个具有丰富地下斗争经验,坚定刚强、沉着机智的党的地下工作领导人的形象。他只身深入虎穴,与伪省长谈判;为了破坏敌人抢粮,他化装大夫借口给商会会长治病,进入商会,严厉警告商会会长不许以交通工具支援日本侵略者;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出其不意,袭击了敌人防守省城的治安军司令部,使正在围剿根据地的日伪军不得不迅速撤回;被捕后,他仍坚贞不屈,利用宴乐园的盛大酒筵场面,作了大义凛然的演说,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斗争精神。小说还描写了金环和银环这两个性格迥异的同胞姐妹的形象。金环泼辣、勇敢,对敌人嫉恶如仇,对同志热情如火,她忍受着丈夫牺牲的痛苦,为了革命工作压制住对梁队长的感情,奔走于党的内线与外线工作之间,最后不幸陷于敌手,受尽酷刑,临牺牲前依然想的是党组织、革命事业和同志。银环性格与姐姐相反,她沉静温柔、善良朴实,严格要求自己,忠心耿耿为革命而忘我工作,出入魔窟而毫无惧色,寒冬腊月,当掉毛衣为周伯伯治病。金环牺牲后,她更积极活动,大胆地劝说日伪军官关敬陶夫妇反正。她的性格在斗争中一步步从软弱走向坚强。小说“紧张的情节和惊险的场面,是通过真实生活的反映被表现在朴素的艺术形式里”(李希凡《也谈〈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长篇被译为日、英、俄、朝、保等多种文字,并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搬上银幕。
北东园笔录
清·梁恭辰撰。笔记小说集。初编、续编、三编、四编各六卷。内容记述历史传闻、人物轶闻、神鬼怪异。初编、三编含有大量鬼话,约计二十余条,如《与鬼讲理》《与鬼说情》《鬼穿下棺时衣》《闺中怨鬼》等即是。
敦煌歌辞总编
歌辞总集。任半塘编著。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三册。本书合敦煌歌辞总集与理论研究于一编,从敦煌所写卷册约二百四十件内,辑录歌辞(连补遗)约三百馀首,附见辞约五十馀首,分为七卷,一卷为《云谣集杂曲子》,二卷至六卷按歌辞体制,由简而繁之发展,分为曲子、普通联章、重句联章、定格联章、长篇联章,各体均占一章。一至六卷总标目为“杂曲”,七卷为“大曲”。每首歌辞(或联章、或大曲套)之前,均有“前载”五项:曲调名或失调名、原题或拟题、首数、原写本编号、作者姓名。理论研究附见于歌辞之前后,重在疏证和阐释。全书卷帙浩繁,收录颇为详备,是编著者在其《敦煌曲校录》基础上的进一步增订和完善之作,是迄今最为完备的敦煌歌辞总集。无可正者,姑付阙如,亦不妄解。对于研究敦煌歌辞及通俗曲调,颇具参考价值。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旧典备征
《旧典备征》5卷;清末朱彭寿撰。朱彭寿,别名小汀,号述叟、寿鑫斋主人,浙江海盐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他学识渊博,对清代的人文、科甲、职勋、典制等故事极为详熟,民国间曾参与修撰《清儒学案》。《旧典备征》是作者所著《寿鑫斋丛记》6种中的第一种。据其自序说,作用自光绪十六年入宫内阁中书后,公余多暇,举凡艺苑遗闻、中朝故事,涉猎所及,则随笔记之,历经20余年,于宣统三年(1911)编成《寿鑫斋丛记》一本,略以类别,分为40卷。《丛记》编成后,由于部帙太多,刊刻不易,“藏之箧衍”达20年之久,后来作者仿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之例,将《丛记》分为6种书,以便流布。其中第1种就是此书,其它5种是《丹铅璅录》10卷、《经籍属辞纂例》6卷、《诗学骈枝》9卷、《常谈讨原》5卷、《广四八目》5卷。1941年,从旧典备征由作者在北平付梓,其它5种则迄未问世。《旧典备征》主要记述有清一代掌故,其体例与明王世贞《弇州别集》相近。此书的内容具有综录性质,如第4卷“武鼎甲考”条,记录自顺治三年迄光绪二十四年的武科鼎甲姓名、籍贯,可以弥补进士题名碑录中记文不记武的缺陷;第3卷“浙省人得谥者”条,分州记录浙江籍人获得朝廷赠谥者的姓名、县籍、官职、谥号和获谥年代;第4卷“八旗大臣起家科甲者”条,记录清代旗人由科举进身仕途者的姓名、官职、中进士的年代等;第5卷“大臣罹法”条,记录清代二品以上高官被处死刑者的姓名和获罪原因。均可供历史研究者作为资料汇编来查阅,此书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与作者的另一部笔记《安乐康平室随笔》合印为一册。
诗本义[标点本]
宋欧阳修撰。十六卷。前十二卷为说一百十四篇,每条以《诗经》题为目,下分“论曰”、“本义曰”两部分。卷十三为“一义解”、“取舍义”,卷十四为“时世论”、“本末论”、“豳问”、“鲁问”、“序问”,卷十五为“通解”,有“诗统解序”、“二南为正风解”、“周召分圣贤解”、“王国风解”、“十五国次解”、“定风雅颂解”、“十月之交解”、“鲁颂解”、“商颂解”,末卷附“诗图总序”、“郑氏诗谱”。其书志在补正毛传疏略、郑笺妄说,《四库提要》谓“其立论未尝轻议二家,而亦不曲徇二家,其所训释,往往得诗人之本志”。宋代研习《诗经》,新义日增,旧说几废,实发于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