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晫

王晫
  • 姓名:王晫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钱塘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王晫(1636-?),初名棐,字丹麓,号木庵,自号松溪子,浙江钱塘人。好读书藏书,聚经史子集数万卷,于霞举堂纵观之。每读一书必贯穿首尾,撷 其精要。好宾客,士大夫至杭,多与之定交。亦 喜参与名士宴集,然性如山林中人。好刻书,刻有《檀几丛书》。著有《今世说》,仿刘义庆《世说 新语》而成,惟载入己事,颇乖体例。另著有《遂 生堂集》、《霞举堂集》、《墙东草堂词》。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卷七○。


诸生。“当少壮之年,弃去帖括,肆力古人”,“以诗文鸣海内者四十年,垂老无所遇,屏居武林门外,著书味道,泊如也”(李涛《千秋雅调序》、杨雍建《听松图题辞序》)。时丹麓妻兄陆荩思兄弟居夹城巷,王仲昭居羊角埂,王晫居护塘巷,四人皆能诗,时人称“北门四子”(胡思敬《九朝新语》)。毕生好读书、著书,其读书处曰“霞举堂”,又名“墙东草堂”。刊有《霞举堂集》三十五卷,《今世说》八卷,《遂生集》十二卷,《四库全书》存目。诗馀有《峡流词》(一名《墙东草堂词》)三卷。事迹见《杭州府志》。王晫性喜结交海内名流,家贫好客,至于典衣招待。康熙十八年(1679),尝自制《听松图》,征得知名人士为题诗、赋、词、曲等多至一百一十六则;康熙二十四年,五十生辰,又填《千秋岁》词自寿,和者二百三十馀人,上至封疆大吏,下至名士隐逸。康熙三十七年,将上述和作手编为《听松图题辞》、《千秋雅调》两集刊行于世。两集各六卷,前者有海宁杨雍建序,编者自撰《松溪主人传》;后者有济南李涛、严州方象瑛、长洲尤侗三人序。两集共收词二百五十馀首,其中同调《千秋岁》二百三十三首,洋洋大观。其中虽多为应酬之作,然亦不乏佳制;若干作者不见有词集刊行或著录于其他词选,姓名赖以流传。


《杭州府志》记载其小传:“年三十补学官弟子。天质茂美,笔疏气秀,毛奇龄称其诗自然温厚,不徒以音节入古见长。遭外艰,丧葬遵古制,街恤霣涕风雪中,重趼远涉,遍告当世巨公长者,乞为志传,成帙曰《幽光集》,士大夫读而悲之、晫好方人,诗论风旨,为《今世说》,所居曰‘举霞堂’。”王晫常于市隐读书,广交宾客,工于诗文。所著有《遂生集》十二卷、《霞举堂集》三十五卷、《墙东草堂词》、《今世说》及《檀几丛书》杂著多种。王晫现存诗歌333首,均收入《霞举堂集·松溪漫兴》。《松溪漫兴》所涉诗歌体裁数量依次是风雅体11首,拟古乐府36首,五言古诗33首、七言古诗24首,五言律诗55首、七言律诗56首,五言排律10首、七言排律4首,五言绝句35首、六言绝句20首、七言绝句49首。

王晫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位获奖女作家、瑞典国宝级小说大师塞尔玛·拉格洛夫根据历史事件改编的经典小说。它曾在一百年前畅销欧洲,以细腻真实的叙述感动了一代读者。

铃木大拙禅学入门

铃木大拙禅学入门

本书集中在禅宗思想意义的阐发,也是铃木大拙研究最具时代特色的作品,深入浅出的笔触下,让其成为禅学入门最经典的著作。书为海南出版社“铃木大拙禅学经典作品”系列第一辑首本著作,同时也是大众了解禅学的最基础的入门书。阅读《禅学入门》,仿佛打开了铃木大拙禅学世界的一扇门,也为人的精神提升开启了一扇窗。 铃木大拙以其对东西方哲学的修养为背景,将禅学融合于西方哲学领域。此书从禅的内部来解说禅,避免了生硬搬用西方哲学观点对禅进行臆测,但又超越了旧禅师所运用的打破语言概念的个体直觉方式,吸收了现代的思想方法,使禅的思想性可以在比较广泛的基础上得到交流。,源自于佛。佛为了满足东方人独特的心理性格而衍生了禅,禅将佛的精神带入生活修行。简单、直接、实用的佛。

生死之门

生死之门

甫获美国文学大奖且与癌症名医订婚的旅日美籍女作家被发现死在纽约自宅的卧房内,现场留有半把剪刀。法医监定后,判定遗留在现场的剪刀不是凶器,让警方遍寻不着的另外半把剪刀才是致命凶器。凶案发生时,现场门窗紧锁,无法进出,唯一可以进出的起居室内只有医生之女一人,因此警方就锁定这名发现尸体的年轻女孩为首要嫌疑犯。警方在死者卧房上面的阁楼内发现了曾有另一名金发女子居住的痕迹,经过调查,赫然发现该名女子是女作家的姐姐,在九年前就已宣称投海自尽,这些年来遭幽禁于阁楼内,为女作家捉刀写书,却在命案发生不久前逃走。不久,警方找到了她的尸首,并得知她在女作家身亡前一天服毒自尽,留下的遗书表明她是医生之女的亲生母亲。不利的因素一一浮现,这名年轻女孩真是为了报复而痛下杀手吗?消失的另外半把剪刀会是破案关键吗?死者身亡时穿着正式和服又有何含意?

网山集

网山集

宋代诗文别集。八卷。宋林亦之(1136—1185)撰。林亦之,字学可,号月渔,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亦之是林光朝之弟子。光朝讲学于红泉,去世后,学者请亦之继其席。赵汝愚统管福建时,曾向朝廷推荐亦之,未及用而卒。景定间,赠迪功郎,学者称“网山先生”。刘克庄序称,“至于网山论著,句句字字,足以明周公之志,得少陵之体。其律诗高妙者,绝类唐人。”推之的确如此。所著《网山集》八卷,其中诗二卷、文六卷。有 《四库全书》和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南亭词话

南亭词话

清李宝嘉撰。一卷。宝嘉有《官场现形记》已著录。此编收词话四十七则,约一万五千字。大多为清末词坛趣闻逸事: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崇洋习气,如泛填日本名词等;有的讥讽奸商贩米出洋;有的嘲弄校长渔色。所记皆一时谈资,词坛花絮。其间也偶记清初词人,如云朱竹垞咏美人词、吴梅村所填《金缕曲》(万事催华发)为绝命词。而所载“甲午中东之役,朝鲜武臣某,兵败自刎,从容赋绝命词”云云,对研究域外词颇有助益。是书《词话丛编》新版据《南亭四话》本收录。

御纂孝经集注

御纂孝经集注

共1卷,雍正五年(1727)作序颁行。有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本行世。作为清朝第三位皇帝的世宗胤禛,继续坚持以孝治天下的传统,对《孝经》重要意义的认识更加明确和自觉。其所制序文说:“《孝经》者,圣人所以彰明彝训,觉悟生民。溯天地之性,则知人为万物之灵,叙家国之伦,则知孝为百行之始。人能孝于其亲,处称惇实之士,出成忠顺之臣。下以此为立身之要,上以此为立教之原。故谓之至德要道。自昔圣帝哲王宰世经物,未有不以孝治为先务者也。”为以孝塑造天下臣民之灵魂,使之忠顺,他仿其祖、其父之所为,向全国颁行《孝经》,鉴于《御定孝经注》成书较早,而《御定孝经衍义》“篇帙繁多,虑读者未能周遍”。故决定只 “专译经文,以便诵习”。他认为“《孝经》一书词简义畅,可不烦注解而自明”。因此在所注经文时亦力求简洁明了,其注完全仿照朱熹注《四书》之办法,以集注为之。注文连同经文共近万字。其篇幅略短于《御定孝经注》而释义更明。《四库全书提要》称此书“词旨显畅,俾读者贤愚共晓”。作者希望“诚使内外臣庶父以教其子,师以教其徒。口诵其文,心知其理,身践其事。为士大夫者能资孝作忠扬名显亲,为庶人者能谨身节用竭力致养。家庭务敦于本行闾里胥向于淳风。如此则亲逊成化,和气薰蒸,跻比户可封之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