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知德

- 姓名:来知德
- 别名:字矣鲜,号瞿塘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四川梁山(今四川梁平)人
- 出生日期:1525
- 逝世日期:1604
- 民族族群:
来知德(1525~1604),明理学家。字矣鲜,号瞿塘,四川梁山(今四川梁平)人。1552年中举人,此后多次参加会试均落第,便断绝了仕途之念,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周易》的研究,历时29年而成《周易集注》一书。被授为翰林院待诏。哲学上,是对程颐、朱熹、王守仁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反理学思想倾向及辩证思维特征。他肯定了物质世界具有统一性,指出“天地之道,阴阳尽之矣”。(《周易集注》)就是说,阴阳之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阴阳变合”是物质世界的总规律。因此,万物都是统一于阴阳之气的。他又指出,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中,又具有各种差异和多样性,即“天地有许多万形万象,飞潜动植”等各不相同。来知德在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认为“阴阳不齐”是一切事物存在矛盾差异和变化的内在原因,“天地有此阴阳不齐,就生起许多不齐事来。故有吉必有凶,有盈必有亏”。(同上)由于“阴阳不齐”,因而事物总是处于矛盾对立之中。他在自身的学术研究中,总结出一些辩证思想的为学方法,他提倡“博学”,主张“好古敏学”,还特别强调读书要领悟精神实质,否则,读书再多也无益。还指出,古人为学过程中,虽然个人的躬行实践是特别重要的,但必须有“明师指之,方句句有觉”,在学者之间应相互探讨,“反覆辩论”,对圣贤名师也不可盲从其思想观点。来知德言行收录在《明儒学案》、《明史》本传中。著有《周易集注》。
来知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白云集
七卷。明唐桂芳(约1360前后在世)撰。唐桂芳,一名仲,字仲实,号白云,又号三峰,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少从洪焱祖学。弱冠为明道书院司训。元至正中,用荐授福建建宁路崇安县教谕。再任广东南雄路学正,以忧归。明太祖定安徽徽州(今歙县等地),召对称旨,命之仕,以瞽废辞。寻摄紫阳书院山长。卒年七十三。著有《武夷小稿》、《白云集略》。据《明史·艺文志》载,唐桂芳有《白云集略》四十卷,今已不传。此集是从程敏政所编《唐氏三先生集》中录出的。凡七卷。其诗文在当时已颇有盛名。其文以气为主。集中有《与陈浩书》,称其尝慕苏老泉闭户探颐,古今上下,融液胸臆,故下笔源源,而无艰险窘迫态。认识到文不可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这是苏老泉家传法。由此可以见其宗尚所在。故所作之文较为开爽,绝无晦涩之病。诗亦清谐婉丽,出语惊人,而声调格律,铿锵浏亮,如《送杨君济赴广西幕宪》中“江天露洗星辰湿,海岛风清瘴雨低”等诗句,流畅圆美,颇合雅音。由于集中所载之诗文(如《重修兴安府孔子庙记》、《赠汪德元序》、《黄宪佥唱酬诗序》等)涉及很多明建国前之事,故对研究明建国之前的历史,颇有助益。是集收入《四库全书》。
乾隆万泉县志
八卷, 清毕宿焘修,张史笔纂。宿焘,字溥幼。山东文登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十八年知万泉县,二十三年升泽州府同知。史笔,万泉人。乾隆十七年举人,拣选知县。是志修于乾隆十九年至二十三年夏,约十万字,盖增修康熙瞿志,体例分类不变。星野、寺观、流寓、仙释内容没有变化,疆域、山川、赋税、徭役、土产、民风、城池、公署等目略有增改。选举、孝义、节烈、艺文增加内容较多。是志贡赋论曰是县田亩多在山岗沙碛,无溪河灌溉之利,如遇天灾,人逃土荒。艺文目收史笔《邑侯毕公格神捕盗四境乂安为文以记其事并歌》、郭带淮《邑侯毕公决狱记略》两文分别记载了毕氏捕丁绪子和辩别王二案情的事迹。雍正四年(1726)范韩度“详革河伕德政记”,载万泉供盐池之役,每年春秋二次至四次,每次出丁少则一、二千,多则三、四千,几乎全县出动,有误农时,百姓为苦,知县杜能忠力请除去。有乾隆二十三年刻本。省图、山大图藏。
流求与鸡笼山
不分卷,係集刊各种载籍中有关流求(又琉求、瑠球、琉球)与鸡笼山之纪载。按明代以前各种载籍所称流求、琉求、瑠求以及琉球等,是否係指今日之台湾,抑指今日之琉球?近数十年来争论未已。自明代以降,琉球之称已专属今日之琉球,而台湾亦渐以鸡笼山、北港、东番至台湾而定名焉。集刊有关各篇,係备供有意研究前一晤题者之参考。所集各篇;关于流求者,有唐魏徵等“隋书“流求国”(附陈稜传)、李延寿“北史”“流求国”、杜佑“通典”“琉球”、宋郑樵“通志”“流求”、乐史“太平寰宇记”“流求国”、李昉等“太平御览”“流求”、赵汝适“诸蕃志”“流求国”(附毗舍耶、三屿)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琉球”(毗舍耶附见)、托克托等“宋史”“流求国”(毗舍耶附见)、汪大渊“岛夷志略”“琉球”(附毗舍耶、三岛、明宋濂等“元史”“瑠求”(附三屿)、近人柯劭忞“新元史”“琉求”(附澎湖、三屿等岛、明费信“星槎胜览”“琉球国”(附三岛)、李贤等“大明一统志”、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琉球国”、茅元仪“武备志”“琉球”、陈仁锡“潜确居类书“琉球”、清王鸿绪“明史稿”“琉球”、张廷玉等“明史”“琉球”、清乾隆十二年敕撰“续文献通考“琉球”(附三屿、三十二年敕撰“续通志“流求国”(毗舍耶附见及“续通典”“琉球”(附三屿):关于鸡笼山者,有明张燮“东西洋考”“鸡笼淡水”(附陈第“东番记”)、清王鸿绪“明史稿”“鸡笼山”、张廷玉等“明史”“鸡笼山”、清乾隆十二年敕撰“续文献通考”“鸡笼山”及三十二年敕撰“续通典”“鸡笼山”。上列“诸蕃志”“诸求国”、“岛夷志略”“琉球”、“东西洋考”“鸡笼淡水”及所附陈第“东番记,并见第一一九种“诸蕃志”及其“附录”暨第五六种“闽海赠言”。书末,节录“蓬莱轩地理学丛书”(清丁谦撰)关于“隋书”、“宋史”、“元史”、“明史”流求国与鸡笼山考证之文五篇。
性理字训
南宋学者程端蒙为青少年学习理学基本知识而著的启蒙教材。程端蒙(1143—119),字正思,号蒙斋,江西鄱阳人,先师事江介,后受业于朱熹。《性理字训》共30条,基本上是4句成言,共428字。形式类似词典,内容是从《四书》和朱熹《四书集注》中提炼出的30个理学范畴,加以通俗疏释,和以声韵,以便于记诵。根据《四书》以及朱熹《四书集注》,从中提炼出命、性、心、情、才、志、仁、义、礼、智、道、德、诚、信、忠、恕、中、和、敬、一、孝、悌、天理、人欲、义利、善、恶、公、私等三十个范畴,通俗疏释。释句多为四字一句,并和以声韵,便于儿童读时琅琅上口,容易记忆.
东堂老劝破家子弟
简名《东堂老》、《破家子弟》。杂剧剧本。元秦简夫作。四折一楔 子,末本。剧写东平人赵国器、李实同在扬州经 商。赵因儿子扬州奴不肖,预料他日必然败落, 便立下文书,托李代为经管钱财。扬州奴受人 引诱,每日花天酒地,最后出卖住房。李实屡教 之,不改,便暗中出面买下。扬州奴终于贫穷落 魄,居住破窑,向李实之妻借一贯钱,靠卖菜度 日。李实知其已经痛改前非,便出示赵国器托 孤遗嘱,将所托寄五百两银子买下的扬州奴之 原有房屋田产以至家具、奴仆当面归还。贾仲 明《凌波仙》吊词称此剧“壮丽无敌”。明传奇有 《锦蒲团》,又名《金不换》,即据此改编。有息机 子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 本、《酹江集》本。
无言童子经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集经十二无言菩萨品之异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