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福成

薛福成
  • 姓名:薛福成
  • 别名:字叔耘,号庸盦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无锡人
  • 出生日期:1838年4月12日
  • 逝世日期:1894年7月21日
  • 民族族群:

薛福成(1838年4月12日—1894年7月21日),清末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字叔耘,号庸盦(an),江苏无锡人。“曾门四学士”之一,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外交家、政论家、文学家。1884年薛福成出任浙江宁绍台道。适逢中法战争爆发,临危受命,“综理营务,尽护诸军”,领导军民击退强敌,取得浙东保卫战的胜利。1888年薛福成升任湖南按察使,未及赴任,又改任出使英法义比四国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欧洲期间,主持了在英国属地设立领事馆、中英勘定中缅边界与磋商通商事宜等谈判活动,为国家争回了利权。著作有《庸盦全集十种》等行世。


薛福成一生撰述甚丰,著有《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庸庵海外文编》、《筹洋刍议》十四卷、《出使四国日记》六卷、《续刻》、《庸庵笔记》、《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等书。 薛福成的著作基本上均已编入《庸庵全集》。其《出使日记》及续刻已被编入《走向世界丛书》。


薛福成主张变法。他认识到:“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今日之天下已不是“华夷隔绝之天下”,而是“中外联属之天下”,况且“降至今日,泰西诸国以其器数之学勃兴海外”,“环大地九万里,罔不通使互市。”因而“虽以尧舜当之,终不能闭关独治”。必须“变法”。并指出:“世变小,则治世法因之小变,世变大,则治世法因之大变”和“彼其所以变者,非好变也,明势为之也”(《筹洋刍议》)。并提出了“宣变古以就今”的主张。他驳斥了那种动辄曰:“我守上古圣人之法也”的谬论,认为“其不惫且蹶者几何也”?他强调变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说:“夫西洋诸国,恃智力以相竞,我中国与之并峙,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轮、舟车、电报宣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迟;约章之利病,使才之优绌,兵制陈法之变化宜讲也,不变则彼协而我孤,彼坚而我脆”(《筹洋刍议》)。他认为,中国既厕于邻敌之间,则富强之术,有所不能废。因而,他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提出了“掘四民之纲者,商也”和以工商立国的思想。他指出:“西人之谋富强也,以工商为先”。并强调要特别重视新式工业问题,他说:“然论西人致富之术,非工不足以开商之源,则工又为其基而商为其用”(《筹洋刍议》)。他认为,中国欲谋富强,也应以“自理其商务”为急务,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并主张仿效西方国家,“用机器殖财养民”,强调“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庸盦全集》)。并提出了让私人集股成立公司,自主经营,创办之初,酌减税额等主张,以发展本国工商业,与洋人争利权。


薛福成批评君主之国“主权甚重”,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致使“舆情不通”,公论不申,一人之精神,不能贯注于通国,“则诸务有堕坏于冥冥之中者矣”。认为民主之国利在用人行政,可以集思广益,“曲顺舆情”,并可以防止君主任意妄为,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相争胜,甚至各挟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致使“权不一而志不齐”。他称赞西方的君民共主“有利无弊”。他说:“夫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最为斟酌得中”(《出使英法意北四国日记》)。他主张中国宜仿行“君民共主”的议院制。


薛福成对“公法”也颇为重视。他认为“公法”的作用是“弭衅”与“存弱”。他说:泰西万国公法一书“所以齐大小强弱不齐之国,而使有可守之准绳,各国所以能息兵革者,此书不为无功”。“虽然各国之大小强弱,万有不齐,究赖此公法以齐之,则可以弭有形之衅,虽至弱小之国,亦得籍公法以自存”(《海外文编》)。但他也认识到,在条约公法的字面上虽说有真是真非,其实西方各国在利用公法的时候,并不如此。他说:“夫西人于条约公法研之甚熟,岂无真是真非哉”、“然彼欲善自为谋”,势必也就要损人利己了。薛福成认识到,万国公法的遵违受国家强弱所制衡。他说:“所以用公法之柄,仍隐以强弱为衡。颇有名实之不同。强盛之国,事事欲轶公法,其人勉以公法从之,虽稍见自克,以俯循公法,其取盈于公法之外者已不少矣;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不以公法待之,虽能自奋,以仰企乎公法,其受损于公法之外者已无穷矣”(《海外文编》)。薛福成的这一认识是比较深刻的。

猜你喜欢的书

四六法海

四六法海

文总集。明王志坚编。十二卷。 收录魏晋至元代四六文(骈文)。仿《文选》体 例,分敕、诏、册文、赦文、制、手书、德音、令、 教、策问、表、章、札子、状、弹事、笺、启、书、颂、 移文、檄、露布、牒、诗文序、宴集序、赠别序、城 山序、记、史论、论、碑文、志铭、行状、铭、赞、 七、连珠、志、哀册文、吊祭文、判、杂著等四十 二类。卷首有序,概述魏晋以后四六文发展源 流、变化轨迹,指出各时期特色。正文前有凡 例。每篇之后,或笺注其本事、或考证其异同、 或胪列其始末。对研究四六文,颇资参考。《四 库全书总目》称“四六之源流正变,具于是编 矣”。《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谓其为“四六中第一 善本也”。初刻于明天启七年(1627),有《四库 全书》本。清蒋士铨加以选评,成《忠雅堂评选 四六法海》八卷,有清光绪三年(1877)重刊本、 1936年上海鸿文书局印行本。

七颂堂识小录

七颂堂识小录

中国书画著录书,一卷。清代刘体仁编著。体仁字公勇,颖川 (今河南许昌) 人。顺治时期诗人,进士,官吏部郎中。从孙奇逢问学。为人轻财重义,以交友为乐,与王士祯、汪婉友善。其诗多咏物赠答之作,表现闲情逸致。喜作画,精鉴别。著有《七颂堂集》。此书仿《云烟过眼录》编撰而成。汪婉作序“今者又从休沐之暇,悉取数千年来宗罍洗,书画玩好之物,曾所见闻者,披剥其工窳真赝,诠次成录。”后有其子刘凡跋。凡七十四条,言琴砚鼎彝等古器仅十数条,余俱记书画,多为孙承泽、梁清标等旧藏。每条详载藏家名氏,可资考证。行文颇为雅洁。

子午流注针经

子午流注针经

针灸著作。金何若愚撰,阎明广注。三卷。若愚善针灸,曾探讨经络之原,针刺之理,撰《流注指微论》,原书佚,其义仅存于流注指微赋。此书约二万言。卷上载流注指微针赋(作于1153年,有阎氏详细注解)、流注经络井荥说、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等篇,论述手足阴阳十二经脉的循行、主病,附有图示。卷中为井荥俞经合部分图与五子元建日时歌,专论子午流注。卷末为针经井荥歌诀附图,及五行造化。共附插图五十八幅。强调人体经脉气血的流注、开合,随日时干支变化。为现知最早论述子午流注学说的专书,为针灸学界所重视。元至大四年(1311)被著名针灸学家窦桂芳收入《针灸四书》。其中大部分内容为明以后各针灸名著所转载,是学习和研究子午流注针法的必读参考书。有《针灸四书》本,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本。

凰求凤

凰求凤

一名《鸳鸯赚》。传奇。 清李渔撰。二卷。三十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剧乃十种曲之一。 约清初成书。据作者所著小说《连城璧》中《寡妇设计赘新郎,众美齐心夺才子》改编。写金陵书生吕曜才貌双全,妓女许仙俦美而能诗,二人相爱,吕答应娶许作妾,但需娶正室之后才能接她。许仙俦即为吕曜寻觅佳偶,得知曹氏女淑婉才色无双,欲为之聘娶。又有缙绅乔国用女梦兰,才貌仅次于淑婉,钦慕吕曜,欲以身相许,得知许仙俦之意,就与媒婆何氏定计离间吕、许关系,使吕曜同意入赘乔家,并订婚期。

佛母孔雀尊经科式

佛母孔雀尊经科式

佛母孔雀尊经科式,一卷,明佚名,慧日抄写回向,内题孔雀尊经科仪。

萨罗国经

萨罗国经

佛说萨罗国经,一卷,失译人名。佛由祇园往彼国化王及国人。佛从祇园,往化王及国人知苦,发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