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福成

薛福成
  • 姓名:薛福成
  • 别名:字叔耘,号庸盦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无锡人
  • 出生日期:1838年4月12日
  • 逝世日期:1894年7月21日
  • 民族族群:

薛福成(1838年4月12日—1894年7月21日),清末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字叔耘,号庸盦(an),江苏无锡人。“曾门四学士”之一,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外交家、政论家、文学家。1884年薛福成出任浙江宁绍台道。适逢中法战争爆发,临危受命,“综理营务,尽护诸军”,领导军民击退强敌,取得浙东保卫战的胜利。1888年薛福成升任湖南按察使,未及赴任,又改任出使英法义比四国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欧洲期间,主持了在英国属地设立领事馆、中英勘定中缅边界与磋商通商事宜等谈判活动,为国家争回了利权。著作有《庸盦全集十种》等行世。


薛福成一生撰述甚丰,著有《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庸庵海外文编》、《筹洋刍议》十四卷、《出使四国日记》六卷、《续刻》、《庸庵笔记》、《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等书。 薛福成的著作基本上均已编入《庸庵全集》。其《出使日记》及续刻已被编入《走向世界丛书》。


薛福成主张变法。他认识到:“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今日之天下已不是“华夷隔绝之天下”,而是“中外联属之天下”,况且“降至今日,泰西诸国以其器数之学勃兴海外”,“环大地九万里,罔不通使互市。”因而“虽以尧舜当之,终不能闭关独治”。必须“变法”。并指出:“世变小,则治世法因之小变,世变大,则治世法因之大变”和“彼其所以变者,非好变也,明势为之也”(《筹洋刍议》)。并提出了“宣变古以就今”的主张。他驳斥了那种动辄曰:“我守上古圣人之法也”的谬论,认为“其不惫且蹶者几何也”?他强调变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说:“夫西洋诸国,恃智力以相竞,我中国与之并峙,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轮、舟车、电报宣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迟;约章之利病,使才之优绌,兵制陈法之变化宜讲也,不变则彼协而我孤,彼坚而我脆”(《筹洋刍议》)。他认为,中国既厕于邻敌之间,则富强之术,有所不能废。因而,他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提出了“掘四民之纲者,商也”和以工商立国的思想。他指出:“西人之谋富强也,以工商为先”。并强调要特别重视新式工业问题,他说:“然论西人致富之术,非工不足以开商之源,则工又为其基而商为其用”(《筹洋刍议》)。他认为,中国欲谋富强,也应以“自理其商务”为急务,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并主张仿效西方国家,“用机器殖财养民”,强调“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庸盦全集》)。并提出了让私人集股成立公司,自主经营,创办之初,酌减税额等主张,以发展本国工商业,与洋人争利权。


薛福成批评君主之国“主权甚重”,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致使“舆情不通”,公论不申,一人之精神,不能贯注于通国,“则诸务有堕坏于冥冥之中者矣”。认为民主之国利在用人行政,可以集思广益,“曲顺舆情”,并可以防止君主任意妄为,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相争胜,甚至各挟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致使“权不一而志不齐”。他称赞西方的君民共主“有利无弊”。他说:“夫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最为斟酌得中”(《出使英法意北四国日记》)。他主张中国宜仿行“君民共主”的议院制。


薛福成对“公法”也颇为重视。他认为“公法”的作用是“弭衅”与“存弱”。他说:泰西万国公法一书“所以齐大小强弱不齐之国,而使有可守之准绳,各国所以能息兵革者,此书不为无功”。“虽然各国之大小强弱,万有不齐,究赖此公法以齐之,则可以弭有形之衅,虽至弱小之国,亦得籍公法以自存”(《海外文编》)。但他也认识到,在条约公法的字面上虽说有真是真非,其实西方各国在利用公法的时候,并不如此。他说:“夫西人于条约公法研之甚熟,岂无真是真非哉”、“然彼欲善自为谋”,势必也就要损人利己了。薛福成认识到,万国公法的遵违受国家强弱所制衡。他说:“所以用公法之柄,仍隐以强弱为衡。颇有名实之不同。强盛之国,事事欲轶公法,其人勉以公法从之,虽稍见自克,以俯循公法,其取盈于公法之外者已不少矣;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不以公法待之,虽能自奋,以仰企乎公法,其受损于公法之外者已无穷矣”(《海外文编》)。薛福成的这一认识是比较深刻的。

猜你喜欢的书

制度经济学

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约翰·康芒斯的主要著作之一。制度学派出现在20世纪初叶的美国。这时美国在世界工业产量上已占首位,并且成为垄断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制度学派就是为适应垄断资本的需要而产生的。康芝斯认为,“制度”乃是经济制度进化的动力。“制度”就是所谓“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然而集体行动牵扯的范围很广,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包括“无组织的习俗”,也包括家庭,股份公司、同业协会等。最主要的则是法制。他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归功于法院,认为法院保证了资产阶级法制的胜利,破坏了封建社会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和“管理的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为“管理的资本主义”,也是由于法制的作用,由于国家法律加强了对私人企业活动的干预。这就他所谓的“法制居先于经济”的论断。“阶级利益调和论”是唐芝斯的“法制居先于经济”的理论核心。他认为社会关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冲突、二是依赖、三是秩序。冲突、依赖互相制约,社会秩序赖以维持。这三大因素通过“交易结合在一起”。所以只有可以调和的“交易”冲突,没有什么对抗性的矛盾。本书共分8章,分别为观点、方法、魁奈、休谟和皮亚斯、亚当·斯密、边沁对布莱克斯顿、马尔萨斯、效率和稀少性。本书是根据麦克米伦公司纽约1934年版译出,商务印书馆出版。

梁州记

甘肃地方志。后凉段龟龙撰,清张澍(1781—1847)辑。原十卷,一说八卷。段氏原书久佚,张氏于《太平御览》、 《初学记》、 《北堂书抄》、 《艺文类聚》诸书辑得二十余事,加以考证纠误,集成是书。记述今甘肃河西走廊历史、地理、民族及吕光事迹。

个性教育

范寿康著,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分个性的意义、教育的目的、个性与教育的关系、个性及于教育效果的影响、个性差别的原因、正常儿的个性、异常儿的个性、个性的七大方面实验法8章。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

简称《赤书玉诀经》。道教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灵宝中盟经目》第一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五篇真文赤书》上下二卷,为六朝灵宝经。陈国符《道藏源流考》认为,本经卷上五篇真文即陆修静施行之真文赤书,卷下玉诀亦称五篇真文。述服符诵诀,以求长生,以召神劾鬼。

词学通论

吴梅著。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1932年12月出版。32开本,186页,8万6千余字。全书九章:一、绪论;二、论平仄四声;三、论韵;四、论音律;五、作法;六、概论一,唐五代;七、概论二,两宋;八、概论三,金元;概论四,明清。本书与作者之曲论同为主要论著,初由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印行。所论词与曲之演变,极为精细。对于前人以字数多少来区分小令、中调、长调,认为并无依据,且列举实例予以批驳,并谓“皆是妄为分析,无当于词学”。在“论音律”一章中,分别详列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以及黄钟、大吕等十二律的音律表、“中西律音对照表”,一览了然,应用方便。论及的词人,自唐五代至明清,凡120余人,各举作品,一一分析,均有独见之处。

传法正宗定祖图

一卷。宋代契嵩撰。书成于嘉祐六年(1061),是一部禅宗传法图录。用“吴缣”绘制而成。此书以图配文,列举了释迦牟尼、西天二十八祖、东土五祖共三十四代祖师的名姓及其事迹。同时附录了竺大力、佛陀跋陀罗等“儒释之贤”十人的材料。书成后与《传法正宗记》一起进呈宋仁宗。收入《碛砂藏》、《洪武南藏》、《龙藏》、《频伽藏》、《大正藏》、《中华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