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荣宝

汪荣宝
  • 姓名:汪荣宝
  • 别名:字衮父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元和(今苏州) 人
  • 出生日期:1878
  • 逝世日期:1933
  • 民族族群:

汪荣宝(1878—1933)字衮父,一作衮甫,号太玄。江苏元和(今苏州) 人。父汪风藻,官长沙知府。少受业于黄体芳及黄道周,好训诂词章。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次年应朝考,以七品小京官入兵部任职。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尝师事章太炎。归国后任京师译学馆教习。三十四年(1908),迁民政部右参议兼宪政编查馆正科员。1909年任简字研究会会员。1910年任资政院议员。宣统三年(1911),为资政院议员,协纂宪法大臣。1912年,被举为临时议会议员。次年,任众议院参议。1914年出任驻比利时大使。1915年归,任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后任驻瑞典大使。1922年转驻日公使。1931年7月回国后,旋赴北平,任陆海空军副司令部行营参议,外交委员会委员长。1932年3月,国联调查团来华,被派为北平方面之招待委员。1933年6月病逝。年55岁。


工诗。早年“诗宗玉溪(李商隐),沉博绝丽”(王逸塘《今传是楼诗话》)。戊戌前后,在京与曹元忠、张鸿等唱酬,仿西昆体而合集《西砖酬唱集》,然实有异于昆体,“主文谲谏”,“侧身天地,聊以写其隐忧”(汪荣宝《西砖酬唱集·序》),颇隐戊戌政变史实,而微婉深至。“晚乃以荆公(王安石)东坡(苏轼)为不可及,自作亦转趋平淡”(汪东《金薤琳瑯斋集·后序》),“苍秀在骨,江左旧格,为之一变”(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著有《思玄堂诗集》,《清史讲义》,《中国历史教科书》、《法言义疏》、《汪荣宝日记》等。生平事迹见李肖聃《星庐笔记》,及《汪荣宝日记》。

汪荣宝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记胡雪岩故宅

记胡雪岩故宅

予此次续作西泠之游,已于湖艇再笔中,详纪游踪。今兹所作,则完全纪胡雪岩之故宅而已。七月初五星期曰,汪君来寺游散,语次及杭城近状,忽郑重言之曰:“杭城有一特殊建筑物,今将拆毁,后此更无机缘,可再睹庐山面目,盍一往观?”予询安在?汪曰:“即五十年前大富翁胡雪岩之第宅是也。在元宝街,其构造闳丽,雕镂致巧,甲于近代。曩以家落,没入宫中,辗转未获售主。今为某银行所有,将取其材移建他所,已支解十之三。苟不速过,则交臂失眼福,宁非可惜?”因言华人无保存古物特性,若在欧西,必不令市伧轻毁,相与愤慨,予兴跃跃,亟欲一观,僧又渡亦拊掌,约诘朝偕行。无何,夜雨甚,陵晨未已,不克行。初七曰,天始开霁,又渡因事先入城,予至三时后,始往华孚,又渡亦至,遂偕周、汪、何三君及又渡,与予五人往。

清末的教育改革

清末的教育改革

《齐如山回忆录:清末的教育改革》中,齐先生从自己的家世说起,回忆了自己幼时的求学之路。作者从小受教育的过程也代表了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的普遍经历。读者从本书中可以大致窥探到清朝末年教育制度发展变革的整体脉络。 故都旧事追怀故都往事,细述风物兴衰,从风俗人情、饮馔游艺,到典章制度,无不亲历周访,一一考证,文字鲜活,将我们带回充满情韵和淳风的老北京城,其中感慨物事变迁零落之情怀更令人可感。戏剧生涯倾大半生心力钻研、改良国剧,五十年如一日,广罗众说,细究探寻,亲访京剧伶优四千余人,将世人眼中之“小道”终提升为“高尚优美的艺术”。回忆与梅兰芳的过从交往,并以中华文艺复兴为宗旨,与梅合力将国剧带到世界,堪称一代宗师。乱世记史时逢乱世,国运不张,亲历北洋兵变、国民革命、日占北平等重大历史事件,以个人史见家国史,为后人保存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台湾忆往晚年居于台湾,殚精著述,整理国剧,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于记述中留下对中国传统精神的绵绵追怀。

古剧脚色考

古剧脚色考

戏曲论著。王国维著。成书于1911年。全文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对唐宋以来戏剧脚色的渊源及其特性加以考述。如宋金杂剧中的净、末尼、引戏、旦等四种脚色的起源和演变,元杂剧中由末、旦两种脚色派生出来的一些次要脚色的起源和性质。后一部分是论,即《馀说》,共四节。《馀说一》论述自唐宋至明清脚色之性质经历了自地位而品性、自品性而气质的三大变化。在唐代,脚色仅表其人社会地位而已,宋代脚色亦表所演之人之地位、职业者为多。元明始以品性定脚色,脚色之分,有表示善恶之意;如一剧之主角末、旦或生、旦多美鲜恶,下流之归,悉在净丑。至清代又有以气质定脚色,如孔尚任《桃花扇》以气质之阴阳刚柔定脚色,而这一变化更有利于刻画人物。《馀说二》和《馀说三》分别指出戏曲面具、涂面与唐宋以前的民间伎艺的渊源关系。《馀说四》是对男女合演问题的考述,隋唐前歌舞表演男女合演;至隋唐歌舞渐变为戏剧后,男女不相杂;元杂剧中男可装旦、女可为末,也不容合演。该书收入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王国维戏曲论文集》。

女店员

女店员

3幕13场话剧。写于1959年初。初载同年3月《人民文学》。同年6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初版。收入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选》、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3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1卷。1959年3月,此剧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北京首都剧场首次演出。剧本描写余志芳、宋玉娥、齐凌云等一群年轻妇女自立自强考上了女店员,却遭到了来自家庭、社会的一股封建势力的反对与阻挠,但她们团结努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战胜了种种轻视妇女的旧思想,办起了妇女商店,为女性赢得平等劳动权利,意气风发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出力。作品宣扬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思想,也从这一角度表现和歌颂了“大跃进”,带有那个特定时代的盲目乐观、轻松浮躁的情绪。

中国哲学常识

中国哲学常识

《中国哲学常识》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时期的百家哲学思想,以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朱子等圣哲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其哲学思想的精髓。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国经典哲学,也能清晰地感受胡适严谨的治学态度。

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

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

一卷,唐金刚智译。说青颈观音之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