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荣宝

汪荣宝
  • 姓名:汪荣宝
  • 别名:字衮父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元和(今苏州) 人
  • 出生日期:1878
  • 逝世日期:1933
  • 民族族群:

汪荣宝(1878—1933)字衮父,一作衮甫,号太玄。江苏元和(今苏州) 人。父汪风藻,官长沙知府。少受业于黄体芳及黄道周,好训诂词章。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次年应朝考,以七品小京官入兵部任职。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尝师事章太炎。归国后任京师译学馆教习。三十四年(1908),迁民政部右参议兼宪政编查馆正科员。1909年任简字研究会会员。1910年任资政院议员。宣统三年(1911),为资政院议员,协纂宪法大臣。1912年,被举为临时议会议员。次年,任众议院参议。1914年出任驻比利时大使。1915年归,任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后任驻瑞典大使。1922年转驻日公使。1931年7月回国后,旋赴北平,任陆海空军副司令部行营参议,外交委员会委员长。1932年3月,国联调查团来华,被派为北平方面之招待委员。1933年6月病逝。年55岁。


工诗。早年“诗宗玉溪(李商隐),沉博绝丽”(王逸塘《今传是楼诗话》)。戊戌前后,在京与曹元忠、张鸿等唱酬,仿西昆体而合集《西砖酬唱集》,然实有异于昆体,“主文谲谏”,“侧身天地,聊以写其隐忧”(汪荣宝《西砖酬唱集·序》),颇隐戊戌政变史实,而微婉深至。“晚乃以荆公(王安石)东坡(苏轼)为不可及,自作亦转趋平淡”(汪东《金薤琳瑯斋集·后序》),“苍秀在骨,江左旧格,为之一变”(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著有《思玄堂诗集》,《清史讲义》,《中国历史教科书》、《法言义疏》、《汪荣宝日记》等。生平事迹见李肖聃《星庐笔记》,及《汪荣宝日记》。

汪荣宝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水道提纲

水道提纲

山水志。清齐召南撰。二十八卷。召南字次风,号琼台、息园,浙江天台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授检讨,官至礼部右侍郎。曾纂修经史考证,著有《礼记注疏考证》、 《前汉书考证》等。因长于地理、被召入翰林院纂修《大清一统志》。久居志馆,饱览图籍,鉴于全国水道除《水经注》外无专著,故参考康熙五十七年(1918)实地测绘编制《舆全图》,用《水经》遗意,上法《禹贡》导川,芟除地志中烦琐附会文字,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成书,正文并注约二十万字。原则上以巨川为纲,所受支流为目,但直接入海小河亦按主源干流、大川巨渎分纲目,故目中有纲,纲中有目。以海为纲中之纲,故冠于首,自北而南,分述海域。以盛京为清王朝故都做起点,自鸭绿江以西而南而西南至合浦(广西南流江口),然后自云南而西而北,又自漠北阿尔泰山、肯特山(今属蒙古人民共和国)而东至今鄂霍茨克海,再而南而西而北包括朝鲜半岛诸水。凡入印度洋、贝加尔湖以西诸湖内海之水系均未收载,声言待续。此前唯《水经注》记水,但详于北而略于南,北水变迁多已非旧;黄宗羲撰《新水经》,仅粗具梗概,塞北诸水颇多舛譌。清前期国土辽阔,借重西法实地测量,各地州县又多有呈进图册、地志,可广为利用,综合编撰新著,必然超越前人,成为我国第一部最全面的专叙水道源流分合的地理专著。由于作者不曾亲自考察,当时科学技术不够发达,采用第二手资料居多,误谬也在所难免,如云乌苏里江全长二千三百余里,今实测为八百九十公里。一些水名张冠李戴。有《四库全书》本,光绪七年(1881)上海文瑞楼铅印本、二十四年(1898)新化三味书室刻本。

唐五代两宋词简史

唐五代两宋词简史

郑振铎著,在本书中,作者从汉唐的乐府词开始,研究词学的发展。以中晚唐词、五代词、敦煌卷子中所见词和变文、北宋词、南宋词为脉络,梳理了词作为文学形式的产生、发展、极盛乃至*终形成固定体例的过程。每讲一个时代,作者都会引用大量词作,以形象细致的语言阐明各时期词风的不同,以及词在当时取得了怎样的新发展,又有何发展机缘,为读者呈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简史。

名香谱

名香谱

香料专著。南宋叶廷珪著。1卷。记蝉蚕香等52种。每种先标名,而后叙其异名、产地、形状、性能、传入及合成时期。如“百濯香,孙亮为四姬合四炁香。衣香百濯不落,因名。”又如“月支香,月支国进,如卵。烧之辟疫百里,九月不散。”有《说郛》、《香艳丛书》、《国学珍本文库》本。

李冠仙医案

李冠仙医案

医案,清代李文荣撰,约成书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不分卷。全书共辑内、妇、外等科病症验案二十七类,每类皆以典型案例冠其首,后列数案以相发明,并置按语穿插其中。辨证用药颇具独特之处,惟文词稍冗。

医学正传

医学正传

一名《新编医学正传》。综合类著作。明虞抟(1438—1517)撰。八卷。抟字天民,自号花溪恒德老人,浙江义乌人。家世业医,幼曾习举子业,后继承家学,医术高超,撰有《方脉发蒙》、《苍生司命》等。虞氏为“使后学知所适从,而不蹈偏门以杀人”,故以《素问》、《难经》为理论根据,兼采历代医家之说,结合临床体会,于正德十五年(1515)撰成此书。共三十九万字。是书首列“医学或问”五十条对医学上的若干问题进行辨析,以申明前人“言不尽意之义”。次分述各科常见病,以证分门,先论证,次脉法,次方治,所述诸证,皆采历代名家之语。伤寒宗仲景,内伤宗东垣,儿科多本钱仲阳,其余诸病悉宗丹溪。并附有家传方、个人验方、验案及心得体会。对咒禁、巫术,以运气推算病期、病证等均持批判态度,于理论研究及临床参考均有一定价值。有嘉靖刻本(题为《新编医学正传》,残卷),万历五年(1577)金陵三山书舍吴江重刊本,一九六五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莲宗必读

莲宗必读

莲宗必读,一卷,清古崑集并序,谂西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