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佚

- 姓名:史佚
- 别名:尹佚
- 性别:男
- 朝代:西周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史佚,(生卒不详),又名程伯史佚,周初太史,历事武王、成王、康王三代。武王元年以伐纣有功封于季历所置的程邑(今渭城区正阳镇白庙村一带)。因系伯爵,称为城伯。据记载,程伯当时为一代名臣,与太公吕望、周公姬旦和如公姬被尊称为“四圣”。《汉书·艺文志》将《尹佚》二篇列为墨家学派之首。因史佚又作尹佚、尹逸,故“尹佚”就是史佚。班固注:周臣,在周成、康王时。故《尹佚》就是程伯史佚的著作。此书已失,有马国翰辑逸本一卷传世。史佚的后裔中有个叫史角的,据传墨家的著名代表人物墨翟从学于史角。据此,程伯史佚应当算是墨家学派的宗师。咸阳县旧志及《观雍大记》均记载:县东五十里梁村北三里有八士墓。《逸周书》有谓尹佚即八士中之叔夜者。“佚”亦作“逸”。
史佚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渭南文集
宋文别集。50卷,逸稿2卷。陆游著。陆游晚年封渭南伯,故以此作为文集题名。毛晋汲古阁以无锡华氏活字版本重刊。包括散文48卷,词2卷。《四库全书》即收此本。根据陆游幼子陆子遹作的跋,此书是陆游生前自己编辑而成的。逸稿2卷为明人毛晋所补辑。《四库全书总目》载:“史称游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今集中凡与侂胄启皆讳其姓,但称‘丞相’,亦不载此二记,惟叶绍翁《四朝见闻录》有其全文。晋为收入逸稿,盖非游之本志,然足见愧词曲笔,虽自刊除,而流传记载,于求其泯没而不得者,是亦足以为戒矣。”
道园学古录
诗文集。元人虞集(1272—1348)撰。五十卷。集字伯生,号道园,祖籍四川仁寿,迁居江西崇仁。历官国子助教、国子祭酒。官至奎章阁侍书学士。卒谥文靖。以编《经世大典》负有盛名。有《虞文靖公诗集》、《道园遗稿》。虞氏为元著名学者、诗人。当时宗庙朝廷典册、公卿大夫碑版,多出其手。是书为其门生李本等整理,于至正六年(1346)刻印行世。全书分为四篇。包括在朝稿、应制稿、归田稿、方外稿。总计收各类诗七百余首,各类文八百余篇。诗以应酬赠答及题画之作居多,辞丽韵雅。后期诗转沉郁,表现厌弃官场生活,向往归老田园。虞集词在元代为上品。黄宗羲在《明文案·序》中将虞集与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曾巩相比,则为过誉。有明景泰、嘉靖刻本及《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民国间中华书局铅印本较为通行。
伤寒论浅注补正
伤寒类著作。汉·张仲景撰,清·陈修园浅注,唐容川补正。七卷。宗海有《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已著录。唐氏对陈念祖《伤寒论浅注》较为推崇,但又认为“此书注解,尚有缺误”,故在其书基础上予以补正,故名。卷一至卷三为太阳病。卷四至卷六为三阴病。卷七为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辨痉湿暍等。唐氏对《伤寒论》通篇进行注释。认为“仲景原文,撰用《素问》、《九卷》、《阴阳大论》、《八十一难经》,凡我注家,自不应参以后说。然近出西医,其论形迹,有足证明《内经》者,间亦采入注中”。可见唐氏试图以中西汇通观点诠释补正,难免有穿凿附会之处。有光绪二十二年(1896)善成堂刻本,三十二年重庆中西书局铅印本。
时贤本事曲子集
词话。一称《本事曲》、《本事曲子集》。北宋杨绘(1017—1088)撰。一卷。绘字元素,绵竹(今属四川)人。神宗时以侍读学士出知毫州,历应天、杭州。与苏轼交善。东坡词集中与之酬答唱和之词达十三首。有集八十卷,已佚。此编作于元丰初,皆纪北宋中叶词林掌故,原有前后集,南宋尚有传本,入元则全佚。清末梁启超曾撰文考证作者及原书流传事,又辑佚文五则。是书体裁与孟棨《本事诗》相仿,偏重词作本事。所录以“时贤”为主,兼及唐五代。约成书于元丰三年(1080)的高承《事物纪原集类》已加称引,则是集之成,当在此年之前。又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与杨元素书》云:“近一相识录得明公所编《本事曲子》,足广奇闻,以为闲居之鼓吹也。
来子
来鹄,又作来鹏,豫章人。少有大志,广学权谋机变之术,得鬼谷子真传,又能为政,有汉张子房之风也。咸通年间,举进士不第。后入韦保衡幕中。韦不纳其言,转投田令孜,认为主公。然其心早在帝侧也。故帝招之即应。乾符元年三月,帝拜其为帝师。后封豫章国公,食邑千户。谥“文忠”。按谥法,经纬天地曰文,虑国忘家曰忠。来公有经天纬地之才,归帝后鞠躬尽瘁,助帝平定中原,开拓疆土,故曰:“文忠”。曾作七律《寒食山馆书情》,以遣羁旅愁怀,当时传为佳作。其诗作思清丽,然怀才不遇,辗转飘泊,故其诗多写羁旅之思、落魄之感,间有愤世嫉俗之作。有《来子》。《全唐诗》存其诗二十九首。来鹄的作品有诗集一卷,但今已不传。
较量寿命经
佛说较量寿命经,一卷,宋天息灾译。较量娑婆世界一切寿命之长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