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龄

李宏龄
  • 姓名:李宏龄
  • 别名:字子寿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山西平遥县源祠村人
  • 出生日期:1847
  • 逝世日期:1918
  • 民族族群:

李宏龄(1847-1918),字子寿,山西平遥县源祠村人。李宏龄因经营票号而卓立于当时商界,创造了不少商界奇迹。他观察事物敏锐,是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商人。


清同治初年,李宏龄学贾于本县某钱庄,学成而钱庄败。1868年经同乡曹惠林推荐,入蔚丰厚票号,以他的敏干,渐为主事者所器重,先后担任过蔚丰厚票号北京、上海、汉口等分庄经理。


李宏龄担任蔚丰厚票号分庄经理期间,值时局激烈动荡,许多商人纷纷破产。在面对纷乱的时局变故中,李宏龄以长远的眼光帮助与本票号有业务往来的商人渡过难关,避免了连锁反应带来的“一损全损”的局面,进而巩固了在同行业中的地位,扩大了业务关系。他将获利的资本拿出来继续投资业务,达到资产升值。李宏龄在主持票号时,坚持顾主利益至上,对顾主讲信义,由是蔚丰厚票号名声益显,生意愈盛。


在票号业务繁盛之际,国内、国外的银行成为票号的竞争对手。到1911年,国内共设立了官办和商办银行17家,都以开展汇兑为主要业务之一,这使票号受到影响。20世纪初,外国银行在华势力日益扩张,他们对票号的生存造成更大威胁。李宏龄看到民族商业的求生之难,在1908年与游历日本的祁县票商渠楚南联合京都祁、台、平三帮票庄,致函山西总号,要求改组为银行。


在李宏龄的带头下,各庄纷纷要求改组票号。但是,李宏龄发起的改革计划遭到总号守旧者极力反对,致使惟一改变票号出路的办法束之高阁。山西票商由此在夹缝中艰难生存数年之后,悄然无息。


李宏龄发动票号改革的远见之举如能实行,则山西商人的辉煌或可继续。由此,李宏龄作为一个商人,他的远见卓识确属不易。

李宏龄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联邦党人文集

联邦党人文集

美国建国初期自称为联邦党人的政治家、宪法学家汉密尔顿同麦迪逊、杰伊等人,共同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从1787年10月在纽约报刊上发表一系列论文,后由汉密尔顿汇编成集于1788年出版。这是一部全面为新诞生的美国宪法辩护的著作,多为汉密尔顿执笔。文集反复论证了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联邦政府的必要性,不仅对美国各州的和平自由、保卫美国不受欧洲强国的统治侵略至关重要,而且也是促进大规模商业和经济繁荣的必经之途;与流行的自然权利学说不同,书中提出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两类人的观点,即上等人由少数富人和显贵组成,下等人为穷人或人民大众,前者富有知识与才能,后者则强横和反复无常,因而需要使少数派在政治上享有特殊的永久地位,依照洛克和孟德斯鸠分权学说,提出了牵制与平衡的原则,把权力均分至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并相互控制,如总统对议会有否决权、司法部门有宪法解释权、议会对行政和司法人员有弹劾权、最高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议会采用两院制;由于历史和阶级局限,其论著集中体现了大资产阶级大奴隶主利益的保守的反民主的政治法律思想。这部著作是近代西方有关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府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参考资料,对19世纪后西方诸国宪法的形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唐末藩镇演义

唐末藩镇演义

一本书以提倡信义唤醒世人为主旨
一本书起自黄巢作乱,终于朱温被弑,凡三十八年
一本书大事依据通鉴新旧唐书五代史,但详于藩镇事迹,其它与武事无涉者多付阙如
一本书采用小说中白话演义体裁,便于普及。惟当时诏命书札文章华茂者,则仍其旧。盖用白话译出,不独冗长,更嫌乏味,反令阅者厌观

证学杂解

证学杂解

撰于崇祯十六年(1643)。二十五篇。以“慎独”为道德的至高境界,认为“慎独之功,只向本心呈露时随处体认去,便得全体荧然,与天地合德。”主张日用自然之学,说:“天理何理?归之日用。日用何用?归之自然。吾安得操功自然者,而与之语心学也哉!”强调躬行实践。批评阳明后学之弊,说:“天下诤言良知矣,及其弊也,猖狂者参之以情识,而一是皆良,超洁者荡之以玄虚,而夷良于贼,亦是用智之过也。”收入《刘子全书》。

论衡

论衡

东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文学批评家王充撰著的一部哲学著作。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已亡,实存八十四篇,共二十余万言。作者因感于“伪书俗文,多不诚实”(《自纪》),乃用三十余年撰成此书。内容涉及到哲学、政治、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问题。在宇宙观上,认为“元气”是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基础,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以自然界的自然规律代替神学理论;在认识论上,批判了唯心主义宣传的“圣人生而知之”先验论,强调学用一致,博览古今;在人性论上,主张性有善恶,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在形神关系上,提出精气必须依赖于形体,形体死亡,知觉即告停止的观点,批判了谶讳迷信的思想;在历史观上,反对崇古非今,提出了“汉高于商”的发展进化思想;在学派关系上,对孔、孟、荀、墨、名、法、道、阴阳诸家,以及汉代儒士、道教和迷信思想,均有批判。此外,书中还有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因为本书是一部具有强烈战斗性的论著,所以它一问世,就被统治阶级斥为“异端邪说”,长期受到埋没,宋明以后才渐受重视。王充对西汉经学的“天人感应”和当时“谶讳迷信”的神学思想进行全面挑战,特别是他开创了元气自然论的朴素唯物主义新阶段,对中国古代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时代和科学认识水平的限制,使他在社会历史观上仍然认为人的贵贱寿夭,国家的治乱安危,都受到“时数”的支配。这种唯心主义的命定论,自然会在本书中有所反映。本书明清以来版本颇多。今有上海人民出版社公元1974年出版的以通津堂本为底本的校勘本。注释有刘盼遂《论衡集解》(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极便读者参阅。

冠导阿毗达磨俱舍论

冠导阿毗达磨俱舍论

简称《冠导俱舍论》,三十卷,佐伯旭雅(Kyokuga Saeki)1869年在日本出版,曾经风靡日本。所谓“冠导”,特色就在天头上的字和夹注小字,大字就是《俱舍论》本身。《冠导俱舍论》也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光记》《宝疏》。收于大藏经补编 第06册

须摩提经

须摩提经

一卷,唐菩提流支译。大宝积经妙慧童女会第三十之异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