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倕

陆倕
  • 姓名:陆倕
  • 别名:字佐公
  • 性别:
  • 朝代:南北朝
  • 出生地:吴郡吴(江苏苏州)人
  • 出生日期:470
  • 逝世日期:526年
  • 民族族群:

陆倕[chuí](470-526年),南朝梁诗文作家。字佐公。吴郡吴(江苏苏州)人。父陆慧晓,为齐太常卿。陆倕少好学,善属文。多年杜绝往来,闭门读书,昼夜不息。读书一遍,必诵于口。曾经借别人《汉书》,缺《五行志》4卷,陆倕便暗写还之,略无遗脱。可见其博闻强记、好学不倦。17岁举州秀才。时齐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延引文学英士,陆倕亦参预其列,为“竟陵八友”之一。仕齐为议曹从事参军、庐陵王法曹行参军。入梁,为安成王外兵参军,转主薄。后迁临川王东曹掾。当时礼乐制度,多所创革,梁武帝萧衍因与陆倕有西邸旧游之谊,雅爱其才,乃命撰《新漏刻铭》,其文甚美。后又奉敕撰成《石阙铭记》,梁武帝盛赞“辞义典雅,足为佳作”。累迁国子博士、鸿胪卿、太常卿。死后,梁元帝萧绎亲自为他撰墓志铭。


陆倕诗文并有盛名。昭明太子萧统称赞他“佐公持文介,才学罕为俦”(《宴阑思旧诗》),梁元帝的墓志铭中又说他“词峰飚竖,逸气云浮”,评价都甚高。所以明人张薄说:“一人之身,荣知三祖(指梁武帝萧衍、昭明太子萧统、梁元帝萧绎),亦云通矣。”(《陆太常集题辞》)。陆倕与任昉为忘年之交,尝作《感知己赋》,赠给任昉。此赋颇受时人青徕。诗以《以诗代书别后寄赠京邑僚友》较有名,其笃友生,厚明亚,甚受后人称道。


《梁书·陆倕传》记载陆倕有文集20卷,至隋只有14卷(见《隋书·经籍志》)。后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陆太常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

陆倕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集体编写。游国恩、王起等5人主编。因5人分别为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山东大学的教授,故该书又被称为“五教授本中国文学史”。全书4册,86.4万字,1963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出版,1964年3月出齐。此后多次印刷,印数近百万。本书以年代为线索,共分9编,分别为:上古至战国的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近代文学——晚清至“五四”的文学。在内容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试图以阶级论的观点评价中国古代文学。2.注重对文学流派的介绍,注意将作家放到社会及整个文学史发展的背景中考察。3.各种文体兼论,创作与批评兼论。4.在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论述中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并重,简约精练,常常一语中的,道出其特色。本书自出版以来,一直作为全国大部分高等学校中文系的教材使用,对当代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影响很大。其后所编的中国文学史教材,在内容和体例上,对本书多所借鉴。

南华真经注疏

南华真经注疏

唐玄宗尊庄子为“南华真人”,故《庄子》改称《南华真经》。《南华真经注疏》即指西晋郭象的《庄子注》和唐成玄英的疏。郭象将向秀《庄子注》述而广之,别为一书,以阐扬老庄思想,认为:“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苟足於其性,……小大虽殊,逍遥一也”(《逍遥游》注)。主张“物皆自然,无使物然也”。“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然则生生者谁哉?块然而自生耳!”(《齐物论》注)郭象通过注《庄子》建立了其“独化”本体论的哲学体系。成玄英《庄子》疏既发扬了老庄的思想宗旨,又引入了佛教大乘空宗和性宗的学说,认为:“世间万法,虚妄不真”;“寻夫生生者谁乎?盖无物也。故外不待乎物,内不资乎我,块然而生,独化者也”。“是非彼我,生自妄心”(《齐物论》疏)。主张“境智两忘,物我双绝”,“能”、“所”与是非双遣。提倡修道的方法应是“善恶两忘,刑名双遣,故能顺一中之道,处真常之德,虚夷任物,与世推迁,养生之妙,在乎兹矣”(《养生主》疏)。郭象的《庄子注》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作,成玄英的疏则在中国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收入《正统道藏》第507—519册。

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

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

经名: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撰人不详,似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左玄真人等说宿命因缘。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说各种报应,劝人广种福田。

周易郑康成注

周易郑康成注

易学著作。宋王应麟辑东汉郑玄《周易注》佚书。一卷。魏晋以后,郑玄《周易注》与王弼《周易注》成为当时的显学。二者并驾齐驱,王注在南朝盛行,郑注则独霸北朝。郑注《周易》是一本集两汉《易》学之大成的著作,但是由于隋唐时,人们认为老、庄、《周易》都是南方之学,视南学为正宗,而视北学为末流。尤其是唐初孔颖达奉诏统一天下学风,编撰《周易正义》时只以王弼《周易注》为底本,定王注为天下一尊,于是郑注《周易》逐渐被人们所淡忘。王应麟根据《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以及宋代《崇文总目》所保存郑注的《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四篇,又搜集各种《易》书所引残章断句,条分缕析,将它整理成书。本书体例是,将所搜集残断之句与经文相应的,就分附经文之下,并保存经文异字;对那些不能确定为诠释哪条经文的,则附在书后,又将郑玄《易赞》、《左传正义》、《礼记正义》、《周礼正义》中论述互卦的部分共八条,也附录在书后。由于本书所搜集的佚文并不是很全面,因而后世又有多人对它加以补正。主要版本有《玉海》附刊本、《秘册汇函》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三编》本。

张自忠

张自忠

现代4幕话剧。老舍著。1940年作,初刊1941年元旦重庆《中苏文化文艺特刊》。重庆华中图书公司1941年1月初版,列入“弹花文艺丛书”。初收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9月版《老舍剧作全集》。抗日将领张自忠殉国后,作者受军界朋友之托,五易其稿,创作4幕剧《张自忠》,塑造了一个坚持抗日、英勇顽强的将领形象。

隆平集[四库本]

隆平集[四库本]

《隆平集》20卷,北宋曾巩撰。曾巩曾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入史馆修太祖至英宗五朝国史,此书大概是他在史馆期间撰修的一部国史草稿。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曾以此书误把《太平总类》和《太平御览》当作两书为据,怀疑它不是出于曾巩之手,《四库提要》进一步加以论证,指出曾巩之弟曾肇为他作的行状和韩维为他写的神道碑都没有提到曾巩著有《隆平集》一书,遂将此书定为伪书,说它虽为北宋故籍,但显系他人托名曾巩而作。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则引证大量材料,证明此书并非伪作,南宋人除了晁公武外,无人怀疑此书的真实性,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旧闻证误》、吴曾《改斋漫录》等都视此书为曾巩所作,伪托之说不能成立,余嘉锡的这一结论已经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此书记载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5朝历史,故尤袤《遂初堂书目》称之为《五朝隆平集》。这部书的体例不太纯正,《四库全书总目》把它列入别史类。此书前3卷体例类似会要,分为馆阁、郡县、官司、典故、户口等26门,每门分若干条,但却并非每门都是贯串5朝的系统记载,颇似随笔札记,大概是作者从会要、实录、日历等书中录出以备修5朝国史纪志而用的材料。从第4卷以下则为列传,共有284人的传文,列传也不是按照常规依时序排列,而是以官职分类,全部列传共分为宰臣、参知政事、枢密、宣微使、王后、伪国、侍从、儒学行义、武臣、夷狄、妖寇等11类。此书虽然体例驳杂,记事也较为简略,但是目前存世的记北宋历史的最早的一部史书,因此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隆平集》今有台北文海出版社据康熙四十年刊本影印出版的本子。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