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

- 姓名:王源
- 别名:字崑绳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直隶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
- 出生日期:1648年
- 逝世日期:1710年
- 民族族群:
王源(1648年―1710年),清思想家。颜李学派重要代表之一。字崑绳,一字或菴。直隶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生于清顺治五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九年。康熙三十二年(1693)举人。不应礼部试。少时从梁以樟游,以樟谈宋儒学,源闻之不以为然,唯喜习知前代典要及关塞险隘攻守方略。参加徐乾学洞庭山书局,与刘献廷交善。献廷殁,未几遇李塨,后去博野拜颜元为师。
王源为学,倡导经世致用,主张实事实功,反对虚浮之风。他说:“源生平无他长,唯一实可以自许,不敢以一字之虚欺世,而世之欲售其欺以相诳者,亦窃笑而薄其为人”。(《与程偕柳书》)“凡爲虚言以欺天下而盗名者,悉焚其书而置之法”。(《与李中孚先生书》)主张变法,指出秦以来的封建体制,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非尽毁其故而别爲构,不可以爲居;非尽弃其旧而别爲规,不可以爲治”。(《平书·序》)提出改革官制,设立四府、六部、三院、二卫、四司的中央机构。重视保护农、商,主张实行惟农有田和畺田制度,推行印票纳税的方案,取消榷关杂税。教育上,主张恢复古代的乡举里选,废除八股科举制。
从经世致用之学出发,王源对宋明理学进行了批判。他说:“晋之清谈,宋之理学,爲奸雄窃笑久矣。盖宋儒之学能使小人肆行其凶而无所忌,束缚沮抑天下之英雄不能奋然以有爲”。(《与李中孚先生书》)侈谈理学者“不但不足爲君子,并不足爲小人”(《与方灵皋书》)。故其置“程朱、陆王之学不讲,独从事于经济文章,期有用于世”(《与毛河右先生书》)。对王守仁的心学也作了批判,不主张以王学爲宗,“以其杂于禅也”(《与方灵皋书》),即王学与佛教纠缠在一起。又痛斥佛教,认爲佛教所说的明心见性,其实质就是灭心灭性。“举所谓心与性者而灭之,而后谓之明,而后谓之见。夫必灭之而后谓之明、谓之见,则彼之心明性见,而天地之生机熄矣,人心之恻隐亡矣,可以立视其父子兄弟之死而不动矣。天主生而彼主灭,人欲生而彼欲灭,是与豺狼之以杀人成性、盗贼之以杀人成能者,何以异哉!”(同上)进一步批判佛教的禁欲主义,指出“饮食男女,生人之大欲存焉”,“王道所以本人情,万世可行也”(《佛法论上》)。其学发展了顔李学派的思想。著作有《居业堂文集》。另 《易传》、《兵论》、《平书》均佚,其《平书》的内容可见于李塨之《平书订》。
王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
《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由奥地利作家斯特凡·茨威格 撰写的文学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人生中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恋爱故事。她敏感、矜持、沉默,倾慕着一位才华横溢的小提琴手。但是出于青涩,又或许是对世俗生活突然降临的恐惧,她在约定献身给对方的那一天从小提琴手家门口夺路而逃……
菰蒲深处
本书为汪曾祺的小说集。风格冲淡平和,行文简洁。本书初版于1993年,书名“菰蒲深处”取自宋词人秦少游的“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全书收入的小说多为汪曾祺写于1980年代。写的故事以他的故乡江苏高邮为背景,多取材于他记忆中的人和事,带有点“泱泱的水气”,“所反映的是一个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时代”。除了正文和例有的自序,末尾还收有两篇创作谈,事关著名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娓娓而谈,金针度人。
刻中丞肖岩刘公遗稿
诗文集,明刘良弼撰,十卷,今台北傅斯年图书馆存明万历十二年(1584)刊本。 刘良弼,字赉卿,号肖岩。江西南昌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 年)进士,初任金坛县知县。隆庆三年(1569年)选云南道御史,六年(1572)五月,在张居正“附保逐拱”浪潮中,刘良弼为其座主高拱大鸣不平。万历四年(1576 年)巡按天顺,六年(1578 年)升大理寺右寺丞,八年(1580)转右少卿,十年(1582)任太仆寺卿,十一年(1583 年)改光禄寺卿,升巡抚广西右佥都御史。
樱海集
现代小说集。老舍著。上海人间书屋1935年8月初版。内收《序》1篇,《上任》、《牺牲》、《柳屯的》、《末一块钱》、《老年的浪漫》、《毛毛虫》、《善人》、《邻居们》、《阳光》等短篇小说9篇及中篇小说《月牙儿》1篇。其中《上任》描写一出“以匪治匪”的闹剧。当了多年土匪的尤老二被当局任命为稽查长,负责维持社会治安。但刚一上任,“匪”便以贺喜为名上门索取钱财,并要求帮助窝藏武器。结果,他“拿不了匪,倒叫匪拿了”,于是只好辞职。《善人》以漫画式的笔法,表现了一个洋奴的浅薄和虚伪。“洋味”十足的穆女士喜欢分别给女仆起个“自由”、“博爱”美名以示文明,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却又百般残忍地奴役下人。中篇小说《月牙儿》是作者的一篇名作。小说记述了母女两代如何迫于生计,先后走上卖淫的悲惨道路。本集所收的作品,“在风格上有一些变动”,“这里的幽默成分,与以前的作品相较,少得多了”;文字则“老实了一些,细腻了一些”(老舍《樱海集·序》)。
渠丘耳梦录
余耋齿虺隤,经年善病,既不能展书纵读,又不能出而为登临眺听之事。唯是蒿床土锉,看屋梁而呻吟耳。二三亲串,间以问疾。相过延入卧内,共话团圞,多举乡里琐言为予娱病,且举其尤诙诡者,为抚掌之资。一涉世情,辄自引寐。儿辈侍侧,每有所闻,潜拾残{片虒}书之。疾平取视,都不成语,然亦可识当时抑郁无聊。故于没理没会处着想也,不忍弃为敝帚,稍次成帙,题曰《渠丘耳梦录》。耳梦用《汉书》语。颜注:耳常听闻而记之也。客有见者,曰:昔赵大年出新意作画,人辄嘲之曰:得非朝陵回乎?谓其所见不满五百里也。子渠人而只记渠事,得毋类此?余曰:不然,古人云,在朝言朝,在野言野。余以渠人而记渠事,亦士君子惓惓不忘乡党意也。
药鉴
本草类著作。明杜文燮撰。二卷。共五万字。卷一为药性总论,首载二百四十四种药物“寒热温平四赋,增补东垣未尽之意”,继载:用药分根梢、制药资水火、药性阴阳论、论各经补泻及专主泻火药、引经药性、十八反药性、五郁主病、六气主病、病机赋、运气诀要、论升麻柴胡等二十三论,讨论用药、制药之法,药性阴阳升降、引经、禁忌以及运气主病、病机和药物应用的关系等。卷二为各论,详细论述人参、黄芪、白术等一百三十七种常用药物性味、归经、炮制、功能、配伍及临床应用。是一部简明的本草著作。有一九七五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