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跗

- 姓名:俞跗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俞跗[fū](生卒年不详),一作俞柎,上古医家。医神,传说为黄帝臣。《周礼·天官·疾医》:“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脏之动。”郑玄注: “能专是者,其唯秦和乎!岐伯、榆跗,则兼彼数术者。”《释文》:“岐伯、榆跗,皆黄帝时医人。”《淮南子·人间训》:“是犹病者已惓而索良医也。虽有扁鹊、俞跗之巧,犹不能生也。”高诱注:“俞跗,黄帝时医。”杨雄《解嘲》云:“子徒笑我玄之尚白,吾亦笑子之病甚,不遭臾跗、扁鹊,悲夫!”师古注:“二人皆古之良医也。”《汉书·艺文志》经方有《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三十三卷。《说苑》亦作俞跗。关于俞跗精湛的医术,《史记·扁鹊列传》中有较详细的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拔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炼精易形。”《正义》引应劭曰:“(俞跗),黄帝时将也。”按:“将”当为“医”字之误。《敦煌变文集》卷八引句道兴《搜神记》 云:“昔皇(黄)帝时有榆跗者,善好良医,能回丧车,起死人。”正因为俞跗医术通神,后代常和扁鹊并称。如柳宗元《与太学诸生书》:“俞、扁之门,不拒病夫;绳墨之侧,不拒枉材。”《文选·蜀都赋》: “神农是尝,卢、跗是料。”(按,卢,指扁鹊。)
俞跗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人没有不懒的
一代生活家梁实秋的掏心窝子话,慌张不安时值得细细品读的生活哲学。 一份送给现代人的休息提案。 如果厌倦了匆忙奔跑,就停下来感受生活。 本书选取55篇梁实秋的趣味散文,从普通的小事、或喜或忧的心境、偶尔的诗和远方中探寻生活的乐趣,是一代生活家梁实秋颇具智慧和哲学的生活秘诀。 在当下普遍匆忙和焦躁的状态下,让生活慢下来、简单点儿,显得尤为必要。梁实秋先生曾经在《懒》一文中直言“人没有不懒的”,但在紧绷的生活状态下,我们却偶尔需要这种“懒一懒”的松弛感,从中积攒继续前行的力量,更好地出发。
玉山璞稿
诗别集。元顾瑛著。一卷。《四库全书总目》评其所作曰:“虽生当元季,正诗格绮靡之时,未能自拔于流俗。而清丽芊绵,出入于温岐李贺间,亦复自饶高韵,未可概以诗余斥之。”今存《四库全书》本。汲古阁《元人十二种诗》有《玉山草堂集》二卷集外诗一卷;另《宛委别藏》、《读画斋丛书》、《丛书集成》均有《玉山璞稿》二卷本。《元诗选》初集辑有《玉山璞稿》一卷,录其诗一百四十六首。
春秋孔义
十二卷。明高攀龙撰。此书斟酌《左传》、《公羊》、《穀梁》、《胡传》之说,无所考证,亦无所穿凿。主张以经解经,凡经无而传有者不敢信,传无而经有者不敢疑。如隐七年“滕侯卒”,《公羊》以不名为微国,《穀梁》以不名为狄道,《左传》以不名为未同盟,而高氏则引程颐说,以不名为史阙文。再如桓公三年“春,正月”,即《穀梁》所谓“桓无王”,后世诸儒多于此发义,而高氏则云“阙疑”。其书名曰“孔义”,即在于明孔子之义而非诸儒之臆说。其释文虽不出前人窠臼,但简要明白。如隐元年春王正月,先儒释此多破碎繁芜,往往动辄数百上千言,而高氏只云“春,周王之春也;称王正月,大一统也,夏时之十一月也;不书即位,摄也。”杂采《左传》、《公羊》之说而不取《胡传》“夏时冠周月”之说,其间亦无考证。清俞汝言撰《春秋平义》多采此书之说。现存明崇祯十三年刻本。
受菩萨戒仪
受菩萨戒仪,全一卷。尾题受菩萨戒法。南朝慧思(又作惠思,515~577)撰。又称受菩萨戒法、受菩萨戒文。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内容叙述大乘戒法授受之次第,其次第略如下:请引、观五法、兴三愿、发四弘誓愿、请戒师、问难法、正受戒、广愿等。本戒仪为我国最早之大乘受戒仪规,然续高僧传卷十七、大唐内典录卷五等,均未指出本戒仪为慧思之作。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
与《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轨》同卷,总不出撰集,及译人名,恐是此土人所集,非西土本也。
虚舟禅师注八识规矩颂
性一而已又言相何也性内也相外也相不言外之境而言内之识则相亦内也外境触之而不动豁达为空者犹易托之而内识之所留细微流注发不及知虽深造之后常致叹于习气之难除命根之未断斯言性之家不可不加察也然而专言相者往往逐流末而鹜焉力徒困于算沙计或穷于钻纸曷思古人着唯识之论谓是诸相者宜有乎宜无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则欲期无相于相求之乎抑于性求之乎求之于相缘八识而有百法求之▆▆转八识而为四智世之逐相者多失之而见性▆▆未尝过相而问焉而为之通则分帜而争之终不可止斯重叹矣虚舟禅师宗嗣福严而仍研精教典取唐奘师八识规矩颂特为之注注所言相非能与人殊而引而发之终归于性使览者知悟施子易修徐子敬可读而美之梓之以传噫其有裨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