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椿

- 姓名:邓椿
- 别名:字公寿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双流(今四川双流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邓椿,南宋画论家。字公寿。双流(今四川双流县)人。活动于宋高宗建炎元年至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28-1189年)之间。曾作过通判等官。出身于世代显宦,其父邓雍在任侍郎及提举官时,曾得郭熙旧画不少,他家收藏其他画迹也很丰富。祖父邓洵武,政和中知枢密院事,颇重画学,家富书画收藏。所以邓椿对于绘画名迹,多所见闻,为其写作《画继》,提供了有利条件。椿有感于自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后近百年来无人续著画史,遂稽考文献,参以家藏闻见,辑录了219位画家小传,撰成《画继》10卷,开创了综合利用前人诗文、笔记等多方面资料撰写。《画继》是继《历代名画记》和《图画见闻志》而作,以《图画见闻志》成书的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为起点,至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止,共九十四年间有关绘画的见闻,“上而王侯,下而工技,凡二百一十九人,或在或亡,悉数毕见。又列所见人家奇迹,爱而不能忘者,为铭心绝品,及凡绘事可传可载者,裒成此书,分为十卷,目为画继”(《画继》自序)。《画继》中提出“画者,文之极也”的观点,认为“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表现出文人画与画工逐渐分道的倾向,把绘画看作是文人之能事。此外,邓椿还提倡“高雅”的画风,反对宋徽宗赵佶的偏重法度,也反对石恪的纵逸风格,这对南宋以后的绘画发展趋向,发生了深刻的影响。《画继》保存了我国北宋、南宋之间的宝贵画史资料。
其绘画美学思想,认为绘画是文人之能事,是纯艺术的表现:“画者,文之极也。”(《画继》卷九《杂说·论远》)重视绘画反映客观现实的功能及其认识作用:“画之为用大矣,盈天地之间者万物,悉皆含毫运思,曲尽其态。”强调绘画的抒情寓意作用,指出李营邱所作寒林,“多在岩穴中,裁箚俱露,以兴君子之在野也。”(同上)针对当时院画注重形似、格法、师承的倾向,提出重“传神”的主张。认为绘画要曲尽万物之态,止有一法,“传神而已矣”,批评“止能传其形,不能传其神”(同上)的作品。指出气韵生动不仅是传物之神,而且要表现出画家的人格美。认为人品高“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画继序》)。批评画院画家因人品所限,所作多泥绳墨,未脱卑凡。推崇苏轼画竹“运思清拔,其英风劲气逼人”;范正夫水墨画“标格高秀”,李石山水画“风调远俗,盖其人品既已高,虽游戏者,而心画形矣”。提出评介绘画的审美范畴“高雅”,自称为《画继》“独推高、雅二门”。赞赏“自成一家”的独特审美个性,重视艺术创作中天赋的才能及艺术构思、创作激情的作用,强调师法造化自然。其重传神的美学思想,注意到艺术“再现”与“表现”之间的关系,强调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结合,对于推动文人画的理论有较大的影响。
邓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谢叠山全集校注
谢枋得原著诗文六十四卷,由于生逢异代,感语战乱,身后萧条,文触忌讳,所存无儿。经后人多方采辑。仅得《谢叠山文集》五卷。其卷一至四为书序记启铭疏,卷五为诗。明清两代,刻本转多,今尚存十多种。此次由熊飞(已故)、漆身起、黄顺强重新整理,以清嘉庆间谢蕴德堂本作底本,用明代嘉靖黄齐贤本与日本万延二年《巽世大耀文编》中《谢叠山文钞》等版本参校,胪列校记。校勘精善,如发见嘉庆本为避忌讳,将“夷狄不可为诸夏之主”九字改为“圣神乃可为天下之主”。诗文均加简注与说明,力求考证写作时间与所涉及人物与史实。且增编卷六卷七。卷六收有谢枋得传记、行实与年谱,以及时人与谢枋得交往的诗文、后代凭吊诗文、历代刻本序跋选。卷七收入谢枋得佚诗以及所评二十六首诗与评语,语皆精湛,可窥其诗学见解之一斑。搜罗既广,校注亦勤。寒暑五载,始克成书。此书列入《江西文献丛书》之二,是迄今为止谢枋得最为详备的文集。
使琉球纪
一卷。清张学礼撰。张学礼,字立庵。镶蓝旗汉军,官至广西道监察御史。康熙元年(1662),时任兵科副理事的张学礼与行人司行人王垓奉使册封琉球国王尚质,此为清政府首次向琉球派遣使臣。本书即记载此事。前面部分记述琉球请求册封和清政府遣使始末及沿途山川道路险阻;后面部分为《中山纪略》,记琉球土风。有《说铃》(康熙本、道光本前集) 本、《龙威秘书》 (七集) 本、《小方壶斋舆地丛抄》 (第十帙) 本、《丛书集成初编》 (史地类) 本等。
诊脉三十二辨
诊法著作。清管玉衡撰。二卷。玉衡字侗人。为使脉理昭彰易学而著此书。刊刻于一九二三年。约万余字。分三十二个专题论辨脉理及诊脉之法。首辨诊脉大法,为脉法大略;第二至七辨,宗滑伯仁之六脉而著其所统,共叙二十九脉,每脉各注其阴阳所属,肖其形象,对芤、动、牢、革等难明之脉则详加描述;第八至十二辨,详叙十二经源流,不只述脉所流行之处与诊脉之法,如辨肺经条,不但论及肺之经脉走行与诊脉法,而且对肺之体用、主病、证候亦有阐述;第十四至三十二辨,论及人迎气口、男女脉异、老少脉异、候胃气脉法、有脉无脉等脉情变化及切脉法等。叙述简明扼要,为中医入门书。有《三三医书》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婴童类萃
儿科著作。明王大纶撰。三卷。大纶家世业医,对内、外、儿均有研究,尤以儿科见长。著有《痘痧心法》、《外科经验诸方》等书。王氏继承家学,广采诸家名论,参之己见,于天启二年(1622)撰成此书。全书十一万九千字。上卷主要论述禁风、脐风、胎毒、夜啼等病诊治。中、下卷对中风、中寒、中暑、伤风、咳嗽、喘、呕吐、霍乱、泄泻、失血、水肿、黄疸、五淋、脱肛等病进行论述,配诊法图五十二幅。论病理、法、方、药具备。内容丰富,论述详明,有一定参考价值。有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驼庵传诗录
《驼庵传诗录》依据叶嘉莹女士听课笔记整理而成。本书所记讲录前一部分:从先秦之“诗骚”到魏晋之三曹、渊明,再由唐宋之各诗词名家至元明之戏曲大作,直至近代诗词名家王国维。在一个渐进的时间流中,顾随先生以其独到说解揭示出每一位作家所具有的独特作风,更揭示出所有作品之所以能够动人心弦的内在动力;讲录后一部分:顾随先生从诗歌创造角度,对诗歌中的“知、觉、情、思”、“诗歌特质”、“诗人修养”、“诗境”、“诗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阐释。
穆庵文康禅师语录
穆庵文康禅师语录,一卷,元文康说,清逸、智辩、宝日等编,附日本义堂日工记二则。南岳下第二十三世,嗣了庵欲。收录住明岩大梵等禅寺的开堂语、小参、上堂、秉拂、偈赞等。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八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