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椿

- 姓名:邓椿
- 别名:字公寿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双流(今四川双流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邓椿,南宋画论家。字公寿。双流(今四川双流县)人。活动于宋高宗建炎元年至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28-1189年)之间。曾作过通判等官。出身于世代显宦,其父邓雍在任侍郎及提举官时,曾得郭熙旧画不少,他家收藏其他画迹也很丰富。祖父邓洵武,政和中知枢密院事,颇重画学,家富书画收藏。所以邓椿对于绘画名迹,多所见闻,为其写作《画继》,提供了有利条件。椿有感于自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后近百年来无人续著画史,遂稽考文献,参以家藏闻见,辑录了219位画家小传,撰成《画继》10卷,开创了综合利用前人诗文、笔记等多方面资料撰写。《画继》是继《历代名画记》和《图画见闻志》而作,以《图画见闻志》成书的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为起点,至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止,共九十四年间有关绘画的见闻,“上而王侯,下而工技,凡二百一十九人,或在或亡,悉数毕见。又列所见人家奇迹,爱而不能忘者,为铭心绝品,及凡绘事可传可载者,裒成此书,分为十卷,目为画继”(《画继》自序)。《画继》中提出“画者,文之极也”的观点,认为“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表现出文人画与画工逐渐分道的倾向,把绘画看作是文人之能事。此外,邓椿还提倡“高雅”的画风,反对宋徽宗赵佶的偏重法度,也反对石恪的纵逸风格,这对南宋以后的绘画发展趋向,发生了深刻的影响。《画继》保存了我国北宋、南宋之间的宝贵画史资料。
其绘画美学思想,认为绘画是文人之能事,是纯艺术的表现:“画者,文之极也。”(《画继》卷九《杂说·论远》)重视绘画反映客观现实的功能及其认识作用:“画之为用大矣,盈天地之间者万物,悉皆含毫运思,曲尽其态。”强调绘画的抒情寓意作用,指出李营邱所作寒林,“多在岩穴中,裁箚俱露,以兴君子之在野也。”(同上)针对当时院画注重形似、格法、师承的倾向,提出重“传神”的主张。认为绘画要曲尽万物之态,止有一法,“传神而已矣”,批评“止能传其形,不能传其神”(同上)的作品。指出气韵生动不仅是传物之神,而且要表现出画家的人格美。认为人品高“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画继序》)。批评画院画家因人品所限,所作多泥绳墨,未脱卑凡。推崇苏轼画竹“运思清拔,其英风劲气逼人”;范正夫水墨画“标格高秀”,李石山水画“风调远俗,盖其人品既已高,虽游戏者,而心画形矣”。提出评介绘画的审美范畴“高雅”,自称为《画继》“独推高、雅二门”。赞赏“自成一家”的独特审美个性,重视艺术创作中天赋的才能及艺术构思、创作激情的作用,强调师法造化自然。其重传神的美学思想,注意到艺术“再现”与“表现”之间的关系,强调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结合,对于推动文人画的理论有较大的影响。
邓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煎茶水记
唐代关于评品水质的茶书,张又新撰,1卷,今存。张又新,字孔昭,深州陆泽人,父张荐,曾祖张鷟。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卷六详考其生平事历。元和九年(814)状元及第,十二年博学宏词科第一,因其又为京兆解头,时号“张三头”。尝为陇西军宾客,广陵从事,长庆(821~824)中,历官补阙,转祠部员外郎。性倾邪,谄事李逢吉,为之鹰犬,陷害李绅。《全唐诗》卷四八○录绅《趋翰苑遭诬搆四十六韵》,诗自注云:“张又新、苏景修,[李逢吉]朋党也”书中记述茶汤品质与泡水有关:山水、江水、河水、井水的性质不同,会影响茶汤的色香味。对后人启发很大。
鸡峰普济方
医方著作。三十卷。宋代医方,撰人待考,原题宋·张锐撰。据陆心源《仪顾堂成》卷十九考证疑为北宋·孙兆撰)。今存者为清代翻刻宋本,已缺二、三、六、八四卷。卷一为医论及炮炙法;卷四~二十七选录多种病证的治疗方剂,大致综括了宋代医家的一些临床成就,卷二十八~二十九列述丹药。原书散佚,《直斋书录题解》有《鸡峰备急方》一卷,《宋史·艺文志》亦并载,是为此书末卷。
玉坡奏议
五卷。明张原撰。张原,字士元,三原(治今陕西省三原县龙桥镇)人。正德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因上疏论事被谪为贵州新添驿丞。嘉靖元年(1522)召复故官。他对当时的权贵大臣直言不讳,言人所不言,这些奏疏皆收于本集。有《四库全书》本。
北平录
一卷。著者姓名不详。此书记载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遣徐达、李文忠分道出塞,追击王保保以及袭破应昌府的战事。但记载颇为简略。此篇载明初太祖命将北征之事。纪事简略,惟详于徐达、李文忠所上二表,太祖封爵诸臣诏谕及君臣鉴戒之语。似后人摘钞明太祖实录之文。
指月录选译
《指月录》,全称《水月斋指月录》,明代文人瞿汝稷编集,书成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一五九五年),共三十二卷。本书在节选过程中,遵照瞿氏的精神,除了特别著名的禅师宗师,一般不录他的生平事迹,只录他的机缘语句。由于篇幅只是原著的百分之三左右,因而所选的都是禅宗史上著名人物的著名公案语句,附录一概省略。入选人物也只是原著百分之七多一点,自然就失去了传史的作用,因而每一世开头以及某宗某派创始人旁边用硬括号标注的小字也一律取消,只在总目录中保留原有的某宗某某法嗣的小字标注。
虚堂和尚语录
禅宗语录。宋妙源等编集。十卷。虚堂(1185—1269),法号智愚,号虚堂,禅宗临济宗大鉴下二十一世传人。此书是其语录的汇编。卷一包括妙源编《嘉兴府兴圣禅寺虚堂和尚语录》、可宣编《嘉兴府报恩光孝禅寺语录》、无隐编《庆元府显孝禅寺开山语录》、梵阅编《庆元府瑞岩开善禅寺语录》、德溢编《庆元府万松山延福禅寺语录》。卷二是惟俊、法云编《婺州云黄山宝林禅寺语录》。卷三包括德惟等编《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语录》、似藻编《柏岩慧照禅寺语录》、至源和文衡编《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语录》、惟份和文恺编《临安府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语录》。卷四为《法语》、《普说》等。卷五、卷六为天隐编《颂古》、《代别》、《佛祖赞》等。卷七为《偈颂》。卷八为以文、无补、法光等编《虚堂和尚续辑》,道准、禧会等编《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后录》。卷九为正一、净喜等编《临安府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后录》。卷一○为《偈颂》,附法云撰《行状》。此书初刻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