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白

刘大白
  • 姓名:刘大白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绍兴平水镇人
  • 出生日期:1880
  • 逝世日期:1932
  • 民族族群:

刘大白(1880—1932),原姓金,名庆棪,字伯桢,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号白屋,笔名汉胄、白屋诗人等,绍兴平水镇人。现代诗人和文学家。幼年只读过几年私塾,勤奋好学。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中拔贡。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五月,陈伯平与徐锡麟等在安庆举事失败殉难,作《哭陈烈士伯平》七律四首痛悼。三十四年,与王子余共组《绍兴公报》,任主笔。


辛亥革命后,北上寓居北京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投身反袁“二次革命”。为免受袁迫害,逃亡日本,在东京邂逅沈定一(玄庐),遂成莫逆之交。1915年,流浪于新加坡、苏门答腊等地,以当家庭教师餬口,同时以诗文揭露袁氏窃国害民的罪行,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1916年,袁世凯病死,自南洋回国,任山阴县学堂教员,住绍兴月牙池头,自称白屋刘寓。后应经亨颐聘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执教。五四运动时,兼任浙江省教育会总干事,参与指导一师学生联合各中学学生投入运动。特积极支持经亨颐教育改革,与陈望道、李次九、夏丏尊一起合编《国语法》。与陈望道合编《注音字母教授法》。1921年春,应沈定一邀在萧山衙前筹办农村小学,领导农民运动,参加起草《衙前农村小学校宣言》、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章程》。衙前农民运动失败后,为纪念衙前农民协会领导人李成虎,写有“每饭不忘”、“成虎不死”等诗歌。1923年,沈肃文(沈定一族叔)出任浙江省立第五中学校长,应邀为教导主任。次年因校内发生“驱沈风潮”而辞职,寄住萧山沈定一家,互做新体诗。1924年冬,经邵力子推荐去复旦大学执教中国文学史,继任中国文学科主任。1927年,由邵力子和叶楚伧推荐,为中央政治会议上海分会教育委员。1928年,任浙江大学秘书长兼省教育厅秘书长。1930年,任南京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卸职后回杭州寓所,不久,因肺病加剧病逝,墓葬西湖灵隐附近。


代表作有新诗集《旧梦》(后来重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买布谣》4个集子),以及诗集《邮吻》、诗话《旧诗新话》、《白屋说诗》,论著《白屋文话》、《白屋书信》、《文字学概论》、《中国文学史》、《中诗外形律评说》,及《故事的坛子》、《五十世纪中国历史年表》等。

刘大白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切今之事

切今之事

《切今之事》收录了C.S.路易斯散见于报刊上的时评文字,其中论及文学、教育、人性以及现代思想中的诸多痼疾。路易斯终生警惕报刊,认为知识分子最容易上报刊之当。故而此书之意义至少有二:其一,有助于更全面理解C.S.路易斯;其二,所谈问题虽现于上世纪中叶,然而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于当下仍有意义。

老子注

老子注

又名《老子道德经注》、《玄言新纪道德》。二卷。魏王弼撰。王弼之注《老子》,原“不分道、德而上下之,亦无篇目”(熊克跋语)。今本二卷八十一章的体例系受河上公本影响,其定型亦当在唐以后。此书在当时已为何晏激赏,西晋之末何劭作《王弼传》,称其注《老子》“致有理统”,南朝时期更居于独尊的地位(其时《河上公章句》主要流行于北方)。唐代帝王崇奉道教,玄宗亲为《老子》作注解疏说,王弼注遂不行,至宋已属“希有”(熊克跋语)。清修《四库全书》,广搜民间书册,始得明万历中张之象刻本。此注侧重于从哲学思辩角度阐发《老子》思想。王弼在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的基础上提出“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认为“无”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称“天地虽广,以无为心;圣王虽大,以虚为主”(三十八章注),从而奠定了正始玄学的基调。王弼《老子注》在思想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望,唐陆德明云:自《河上公章句》“言治身治国之要,其后谈论者莫不宗尚玄言,唯王辅嗣(王弼字辅嗣)妙得虚无之旨。”现代学者更誉之为经典式的著作。有《道藏》本、《合刻周秦经书十种》本、《四库全书》本、《古逸丛书》本、《子书百家》本、《四部备要》本、《百子全书》本、《诸子集成》本。

长生殿

长生殿

传奇剧本。清初洪昇作。初名《沉香亭》,继改称《舞霓裳》,至三稿始定今名。剧本取材于杨贵妃与唐玄宗的历史故事。杨玉环册封为贵妃后,专幸夺宠,唐玄宗荒淫无度,朝政腐败,安禄山反叛,唐玄宗携杨贵妃逃入四川,行至马嵬,六军不肯前进,唐玄宗被迫杀了杨国忠,让杨贵妃自缢,反叛平息后,唐玄宗对贵妃思念不已,方士在蓬莱仙班觅得贵妃之魂,又用法术架起仙桥让唐玄宗飞上月宫,与贵妃团圆。剧中歌颂唐玄宗与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揭露了他们的荒淫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的社会现实。剧作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结合起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场面壮阔,情节曲折,曲词清丽典雅,富有抒情色彩,剧中前后两折,宫调决不重复,遣词用韵,字字审慎。吴舒凫说: “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以是传闻益远。”(《长生殿序》)

续明纪事本末

续明纪事本末

清倪在田撰。十八卷。倪在田,字子新,又字田甫,号苕村,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诸生,留心南明史事,著有《扬州御寇录》等。《续明纪事本末》,为《明史纪事本末》续编,体例悉同。对史料广泛搜求、详实考证。记载南明历史的纪事本末体史书。认为福王政权秕政颇多,故以兵事为纲,详于浙,略于闽。永历政权所据地区,湖南北、广东西、四川、黔滇各为一卷,叙其事实。仿《江南义师始末》例,集南渡抗清者史实,题为《东南殉节》。对李定国抗清事迹也记述较详。

崇祯长编

崇祯长编

记述明代末代皇帝崇祯朝史事的书籍,书为编年体例,作者汪楫。全书共68卷。前66卷叙述从1627年8月到1632年10月史事;后2卷叙述从1643年10月到1644年3月史事。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两部,熊十力著。 《唯识学概论》系熊先生讲授唯识学的讲义,1923年由北大印制。本书忠实于此前在南京支那内学院所学,以玄奘、窥基之学为旨归,简明扼要地概述唯识学的思想体系,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为唯识学的入门书,亦可作为研究《新唯识论》的参考。第二部是熊十力在北京大学讲授唯识学的第二种讲义印本,是熊十力改造唯识学的第一个里程碑,标志熊氏离开并批评旧唯识学,转向自创《新唯识论》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