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白

刘大白
  • 姓名:刘大白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绍兴平水镇人
  • 出生日期:1880
  • 逝世日期:1932
  • 民族族群:

刘大白(1880—1932),原姓金,名庆棪,字伯桢,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号白屋,笔名汉胄、白屋诗人等,绍兴平水镇人。现代诗人和文学家。幼年只读过几年私塾,勤奋好学。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中拔贡。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五月,陈伯平与徐锡麟等在安庆举事失败殉难,作《哭陈烈士伯平》七律四首痛悼。三十四年,与王子余共组《绍兴公报》,任主笔。


辛亥革命后,北上寓居北京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投身反袁“二次革命”。为免受袁迫害,逃亡日本,在东京邂逅沈定一(玄庐),遂成莫逆之交。1915年,流浪于新加坡、苏门答腊等地,以当家庭教师餬口,同时以诗文揭露袁氏窃国害民的罪行,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1916年,袁世凯病死,自南洋回国,任山阴县学堂教员,住绍兴月牙池头,自称白屋刘寓。后应经亨颐聘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执教。五四运动时,兼任浙江省教育会总干事,参与指导一师学生联合各中学学生投入运动。特积极支持经亨颐教育改革,与陈望道、李次九、夏丏尊一起合编《国语法》。与陈望道合编《注音字母教授法》。1921年春,应沈定一邀在萧山衙前筹办农村小学,领导农民运动,参加起草《衙前农村小学校宣言》、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章程》。衙前农民运动失败后,为纪念衙前农民协会领导人李成虎,写有“每饭不忘”、“成虎不死”等诗歌。1923年,沈肃文(沈定一族叔)出任浙江省立第五中学校长,应邀为教导主任。次年因校内发生“驱沈风潮”而辞职,寄住萧山沈定一家,互做新体诗。1924年冬,经邵力子推荐去复旦大学执教中国文学史,继任中国文学科主任。1927年,由邵力子和叶楚伧推荐,为中央政治会议上海分会教育委员。1928年,任浙江大学秘书长兼省教育厅秘书长。1930年,任南京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卸职后回杭州寓所,不久,因肺病加剧病逝,墓葬西湖灵隐附近。


代表作有新诗集《旧梦》(后来重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买布谣》4个集子),以及诗集《邮吻》、诗话《旧诗新话》、《白屋说诗》,论著《白屋文话》、《白屋书信》、《文字学概论》、《中国文学史》、《中诗外形律评说》,及《故事的坛子》、《五十世纪中国历史年表》等。

刘大白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媚幽阁文娱

媚幽阁文娱

明文总集。明郑元勋(字超宗)编。共18卷。今存有明崇祯间刻本。集前有陈继儒、唐显悦序以及崇祯三年(1630)自序。清乾隆间将其列入《禁书总目》中,传本极稀。民国间《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第一集辑印了此集,使其得以较为广泛地流传。这是一部极有价值的晚明小品集。

至顺镇江志

至顺镇江志

元俞希鲁编著。成书于至顺年间。共21卷。前列郡县、官制两表,次分27门。体例大体取法宋卢宪《嘉定镇江志》,内容颇详备。希鲁字用中,永嘉平阳(今属浙江)人。从其父德邻侨寓镇江。曾官从仕郎、衢州路江山县尹。此书前列郡县表、官制表,次分地理、风俗、户口、土产、田土、赋税、山水、神庙、僧寺、道观、学校、兵防、古迹、宫室、公廨、廪禄、公役、封君、刺守、参佐等

文心雕龙札记

文心雕龙札记

教授《文心雕龙》的讲义。作者黄侃。中华书局1962年整理出版。书中收有解说《文心雕龙》的札记三十一篇。其中多处涉及文艺心理学。在《神思》篇“神与物游”句下,《札记》指出:“此言内心与外境相接也。内心与外境,非能一往相符会,当其窒塞,则耳目之近,神有不周;及其怡怿,则八极之外,理无不浃。然则以心求境,境足以役心;取境赴心,心难于照境。必令心境相得,见相交融,斯则成连所以移情,庖丁所以满志也。”黄侃所谓“内心与外境相接”即指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审美关系,即“非能一往相符会”。主体须有一种“虚静”的审美态度,才能感知物态而心生“怡怿”。主客体之间审美关系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必令心境相得,见相交融”,既不能单方面被动地接受外物的刺激(“以心求境”),又不能单方面地强迫客观符合主观(“取境赴心”),只有主客默契,心物交融,神与物、心与境融为一体,同一无间,“神与物游”,才能移情。《文心雕龙札记》对《养气》、《体性》等有关创作主体的篇章也有独到的阐发,如“养气之说,正为刻厉之士言,不为逸游者立论也”。“人情万端,文体亦多迁变,拘者或执一文而定人品”,故其说不通。这些见解体现了黄侃对于创作个性和文体风格复杂性的认识。

颜乐堂记

颜乐堂记

庐陵胡则颜名其所居堂曰颜乐,其志固望希于大贤君子之地乎!间求记于余。嗟乎,其可以易言哉!夫颜之乐,极其学之所至,心与道一,而于出处动静从容安适,无往而不得,斯其所为乐也,其可以易言乎?然颜之乐,虽乐其在己者,其心盖未尝一日而忘利民也。孟子称禹、稷、颜子同道,道在是,即心在是,得其心,而后可以言其乐也。

绣球缘

绣球缘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大明全传绣球缘》,又名《烈女惊魂传》、《巧冤家》。四卷二十九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咸丰元年(1851)。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咸丰元年(1851)广东富桂堂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博物院;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上海江南书局石印本,藏浙江省图书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洋海左书局石印本,藏芜湖市图书馆。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广东富桂堂刊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广东富桂堂刊本。明朝万历三十二年,镇国公、驸马都尉,官封九门提督胡豹经恩准回襄阳为母祝寿。胡与皇姑生三子:长子云光任广东布政司,次子云彪任广西梧州府总兵,三子云福居家为虐。胡豹素有不臣之心,与外甥唐玉龙密谋,遣唐落草大雁山招兵买马,共谋大明江山。

瑜伽莲华部念诵法

瑜伽莲华部念诵法

一卷,唐不空译。观自在菩萨之念诵法也,观自在为莲华部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