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过

熊过
  • 姓名:熊过
  • 别名:字叔仁,号南沙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富顺(今自贡市富顺县)人
  • 出生日期:1506
  • 逝世日期:1580
  • 民族族群:

熊过(1506-1580)字叔仁,号南沙,富顺(今自贡市富顺县)人。十六岁为诸生,嘉靖七年(1528)举人。八年会试,林文俊擢为第一,张璁以其所策时事多杂老庄语为蹐驳,抑稍置后。廷试成二甲进士,为首揆杨一清所举,选翰林院庶吉士。因不礼张桂,流选为兵部武选司主事。服母丧,再补武选,管贴黄事,与郎余锓疏请革替袭太滥、中官奏带人及抚总奋勇诸科夺士卒功等弊。尚书张瓒劾其喜事,摘疏语“兴都从龙”为斥乘舆,诏逮入狱讯治。给事中王希文论救得赦出。服父丧,再起为祠祭司主事。十九年(1540),擢祠祭司郎中,上书论成祖、仁宗“神主诣陵奉题非宜”,忤严嵩意,为劾去。二十年(1541)四月,谪云南白盐井副提举,复逮送镇抚司,杖四十,遂裹创南归,与杨慎相识于安宁。量移常州府通判,再擢福建按察司佥事,为御史丁汝夔所劾,于二十三年(1543)调湖州府通判。二十四年(1545),左迁安吉州同知。二十五年(1546)七月,复以高简被劾循私殖货、引用非人,牵连削籍,遂返乡家居,年七十五卒。


熊过博览群书,一生著述宏富,所著有《南沙文集》12卷、《庙议》2卷、《六书订解》8卷、《先天历法考异》4卷、《土圭测景图论》2卷、《读史蠡测》4卷、《皇明大事纪》10卷、《乐府琳琅》6卷、《冰厅摭言》2卷、《南中异物志》1卷,又有《三礼直解》12卷,因大量引录佛、道二家之言,于是“遗命勿传”。此外,熊过尝注《圆觉》、《金刚》、《维摩》、《阴符》、《黄庭》、《参同契》凡30卷,为《外家六书》,嘉庆三十二年(1553),举以自焚,不传于世。


熊过“研思经训,实不止以文章名”,于《易》、《春秋》、《三礼》皆有精深考究。为明经旨,他专意求历法,并于小学也颇有成就。杨慎赞其“《八索》续《玄经》,《三传》笑《墨守》”,就是指熊氏于《易》有《周易象旨决录》,于《春秋》有《春秋明志录》。《周易象旨决录》凡7卷,“初脱稿时,龙岩赵氏(维垣)刊板于闽中,后数年水部曾确氏庵(曾省吾)复有捐奉梓于蜀中,此又南墩(堂弟熊迥)按临河东时所锓木,盖据闽、蜀两本重校者,自嘉靖以来凡三刻矣。康熙时闻有刻本,然殊不多朝觏”。


熊过13岁以程颐、朱熹之义理为尚,开始读《易》,但“绎所存典册,鲜有启悟者”。他于是就易家私问,得闻闽人蔡清《易经蒙引》,购而读之。在阅读过程中,熊过发现蔡清“开陈宗义,不及象也”,以为未当,于是稍记其疑者为《赘言》。其兄熊迟于时亦好《易》,见其所作,劝戒“毋容轻为之”,但他“不能忘也”(《周易象旨决录》卷首《自序》)。兄弟相为师友,稍厌弃俗儒之说,他以“万物之理备于《易》,圣人之用尽于《春秋》,说者如聚讼然,卒莫究意旨所寄”(《松石斋集》卷16《熊南沙先生墓志铭》,第253页),于是苞罗旁搜,贯穿异同,书而志之。十余年中,一直不懈地演绎二经之义。


嘉靖八年(1529),熊过举进士,选庶吉士,于是“就读中秘书,欲因尽求古易说”。未几左迁,加以“时方尚文,无有言学经者”,所以他一直没有太多进境。山东李开先“伯华数能致予易说东海唐应德(顺之),欲共求其义”,然而唐顺之“意在自得,不暇及象”,与其明象之旨的思想并不相契。尽管如此,熊过仍“时时私其事”,请唐顺之“绪正之”。在这一过程中,熊过获得维扬葛涧子东的欣赏,“雅所喜惬”(《周易象旨决录》卷首《自序》)。二十年(1541),熊过因事谪迁云南,与杨慎相识于安宁,时时过访,一起讨论《周易》卦象。杨慎又披阅其谈《易》文字,并鼓励熊过完成易著。在紬绎《周易》十余年,又参稽者二十余年后,熊过最终完成其易学著述,更《赘言》曰《象旨决录》。三十年(1551),“书成定著,都为三卷,而各从类标之曰《易象旨》,后遂加‘决录’名之,义乃私窃取矣”,书“凡三卷十余万言”。熊过自称“野人勤勤垂三十年”,始成“《易象旨决录》二册”。

熊过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诸神之死:叛教者尤里安

诸神之死:叛教者尤里安

《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的第一部,弗拉维乌斯· 可劳狄乌斯·尤里安,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侄子。其父被堂兄君士坦提乌斯杀害,后者继承皇位。尤里安自幼成为孤儿,被人秘密抚养。十九岁那年,他获准外出游学;后皇帝君士坦提乌斯立其为副帝,命其出征高卢,欲借敌人之手除掉尤里安。但尤里安英勇善战,击败敌人。君士坦提乌斯率兵讨伐尤里安,途中病逝,尤里安正式登基。此后他致力于两件大事: 一是恢复古希腊的多神教,二是重建罗马帝国在东方的霸权。二者最后皆遭失败。363年东征波斯时,兵败泰西封城,溃退中被敌兵投枪刺穿肝脏而死。信奉基督教的约维安继承其位,基督教徒欢庆胜利。

于湖集

于湖集

又名《于湖居士文集》。诗文别集。宋张孝祥著。四十卷附录一卷。孝祥卒后三年(1173),历阳守胡元功曾编其诗词集,韩元吉为作序(《南涧甲乙稿》卷十四)。又二年(1175),从弟孝忠编印其文集,王质为作序(《雪山集》卷五)。今皆佚。宁宗嘉泰元年(1201)王大成校辑刊集于南昌,即今传宋本。卷首有门人谢尧仁序,从弟孝伯序。尧仁序谓“天下刊先生文集者有数处”,孝伯序称“尽以家藏与诸家所刊属其(王大成)雠校。虽不敢谓全书,然视他本则有间”。可见是晚出较完备之本。卷一为赋、辞、颂、乐章,卷二至一二为诗,卷一三至三○为文,卷三一至三四为乐府,卷三五以后为尺牍。附录为传记资料及时人有关诗文。有《四库全书》本,另有涵芬楼借慈溪李氏所藏宋本影印本,收入《四部丛刊》。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

茜纱窗下·情海恩仇

茜纱窗下·情海恩仇

冯玉奇著。茜纱窗下,1948年1月上海大明书局出版。一册。情海恩仇,十章。1946年10月正气书局出版。一册。本书收录了冯玉奇的两部经典代表作《茜纱窗下》和《情海恩仇》。《茜纱窗下》中荷芬与荷茵姐妹二人心智性格完全不同。荷芬自尊自强、聪慧善良,荷茵爱慕虚荣、年少轻狂,因此遇到不同的人,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情海恩仇》中志豪与宇瑞、宇华与燕飞两对情侣都是患难之际相识,虽然各自家境不同,但是心地坦荡、待人诚恳,最终勇敢打破贫富束缚,坚定地走到一起,只羡鸳鸯不羡仙。两部作品都以成熟的笔法展示了自尊和善良对于人生的巨大影响,将最朴素的价值观以最生动感人的故事呈现出来,堪称民国叙事言情小说的典范之作。

大乘百法明门论疏

大乘百法明门论疏

佛典注疏。唐普光撰。二卷。系普光对玄奘译《大乘百法明门论》的注疏。普光曾参预玄奘译场,担任笔受,亲聆玄奘讲经。此文先分三科:一明造论意;二释题目;三随文解释。在随文解释部分,以缘境分别、四缘分别、四界分别,重数分别、三性分别等五门解释心法;以诸论不同、假实分别,四界分别、三性分别、废立六位等五门解释心所法;以明诸论不同、释妨难、辨其假相等三门释心不相应行法;对色法,无为法及两种无我,均未分立门,仅举数列名解释之。广涉诸论,释义颇精,影响较大,历代大藏经均收。唐晏法师所撰之*《大乘百法论义章》,除卷首分科不同外,依文解释部分即依此《论疏》斟酌损益而成。

常晓和尚请来目录

常晓和尚请来目录

常晓和尚请来目录,三卷,余函,大正二一六三。前有本寂撰雕入唐四家请来录序,即以下四目,大正不载此序。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又名《记法住经》、《法住经》、《无量寿供养仪轨》。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北腾14。唐玄奘译。一卷。首尾俱全,存一百十三行。谓佛临涅槃之际,应阿难之请,叙述佛灭后,正法住世一千年,然后当渐隐没,并叙述了这一千年中,每一百年正法的情况。经谓,佛最后说,正法灭后,另有一批“不可思议诸菩萨等以本愿力生于此时,护持如来无上正法,与诸有情作大饶益。”说明其编纂于大乘产生之后。历代大藏经均收,敦煌本首尾完整,保留了该译本较古老形态,可供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