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工

- 姓名:董天工
- 别名:字材六,号典斋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崇安曹墩
- 出生日期:1703
- 逝世日期:1771
- 民族族群:
董天工(1703-1771),字材六,号典斋。崇安曹墩(今武夷山市曹墩村)人。雍正元年(1723)拔贡,授宁德、湖南新化司铎,后知山东观城、香河县;因治蝗有功,升任安徽池州知府,任满致仕。
乾隆11年(1746),董天工奉调入台,担任彰化县学教谕。在任期间,他创办学校,广收学生,亲自撰文编写教材,普及文化教育。任职秩满,“靓山川之秀美,退而识之,稽成文献”,编成《台海见闻录》一书,为闽台文化留下一部不可多得的史料。
董天工所著《台海见闻录》总共四卷,内容涉及台湾地理、建置、田赋、风俗等。
董天工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印辨
印学论著。清高积厚著。一卷。此文辨古之体例, 共六百又五字, 有所参考价值, 多系散见于当时各家之著述, 认为前人关于印章体例之说法 “论高而实非”。辑入 《篆学琐著》、《历代印学论文选》。
文说
元代文章理论著作。1卷。陈绎曾著。本书传本久佚,也未见著录。今本是清代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本书是为应付科举考试而撰写的时文程式。全书分列8条,论行文之法,即养气、抢题、明体、分间、立意、用事、造语、下字。陈绎曾强调炼意的重要性,认为要取反复思考得来的“精意”。他论用事,有正用、反用、借用、暗用、对用、扳用、比用、倒用、泛用等9法。论造语,分为正语、拗语、反语、累语、联语、歇后语、答问语、变语、助语、实语、省语、对语、隐语、婉语等14语。谈到下字,分谐音、审音、袭古、取新4法。论及“取新”时说:“凡下字于出奇处,宜用新字面,须寻不经人道语,亦须的当、新奇、不怪僻。今读之若出于自然乃善。”这些见解或失于琐碎,但据此可以看到元人对文章写作的重视。本书是为应试举子而写,所以其立论“大旨皆折衷于朱子(朱熹)”(《四库全书总目》)。陈绎曾还写有《文筌》8卷,有传本,但《四库全书》未收,仅列名于诗文评类的存目。《文说》除收入《四库全书》,还曾编入《文学津梁》丛书。
都门识小录摘录
《都门识小录摘录》一卷,清末民初蒋芷侪撰。记晚清及民初北京市并百态、风俗人情,多为作者耳闻目睹,颇足采观。 据民国印本标点整理。
千百年眼
明张燧撰著的一部史论随笔。《千百年眼》在明代是一部新颖奇特的书,曾盛传一时。它是一部质疑五千历史文化的一部旷世奇书,具有高人逸士的风范,特立独行的视角,读后必有启悟。康熙将此书列为头禁书,自己却终生秉烛攻读不辍。此书上起远古,下迄明季,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科技,还有许多为正史所不载的逸闻轶事。记述具体,议论新奇。正如书名所示,作者想要看透千百年来中国的历史。
鬼谷子注
梁陶弘景注。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版本:一、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简称《四库》本)。二、嘉庆十年江都泰氏刻本(简称嘉庆本)。
无量寿佛赞注
无量寿佛赞注,一卷,宋 元照撰,戒度注。大智律师所制赞词。文约义丰。旨趣宏远。唯心之道尽於此矣。尝慨吾宗二三豪杰注释流行。随言取解暗乎指归。有抑乎作者之意。深可惜焉。偶诸同道。以愚曾习山家之教。薄究斯宗。再命笺注。愚虽不敏。有异前闻。遂采经论格言。直申厥旨。庶几少悟西迈之资粮。非特沽出蓝之誉也。览者取长其理。无取长其情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