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之

- 姓名:王晋之
- 别名:字竹舫,号问青山人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蓟州城内人
- 出生日期:1835年
- 逝世日期:1888
- 民族族群:
王晋之(1835年-1888),字竹舫,号问青山人,蓟州城内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喜读先儒性理之学,善吟诗作赋,善画兰、梅、菊、山水,所画超脱风流,自成一格。咸丰六年(1856年),考中举人,历掌乐亭、永平等书院。同治十年(1871年),他携父母和二弟迁居城东穿芳峪,种树开田,牵萝补屋,筑室山中,名问青园。在园中,参之古书,询之老农,验之土地,悉心钻研农事之道。晚年总结所得,撰成《山居琐言》与《沟洫私议》两卷,记载了果树栽培技术和举办水利经验。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病逝。王晋之著作辑成《问青园集》13卷,包括《山居琐言》《贡愚录》《诗草》《园语》等。其诗作以田园诗为主。
王晋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蝇王
小说。英国小说家、198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戈尔丁的代表作。发表于1955年。作品描绘了在一次原子战争期间,一架载满儿童的飞机中弹,孩子们流落到荒无人烟的海岛。一个叫拉尔夫的孩子被选为首领,他领导大家建屋、狩猎,以便能生存下去。而另一个孩子杰克在野心的支配下,带着一部分孩子与拉尔夫对立起来,岛上形成两派。一天,传说岛上出现了怪物,双方都很害怕。此时杰克公开分裂。一个叫西蒙的孩子上山探查,发现怪物只是死去的伞兵和降落伞。当他下山准备向大家说明真相时,却被杰克一伙当成野兽杀死。杰克还迫害其他孩子,杀死了取火的皮格,又准备杀死拉尔夫。正在危急之时,一艘战舰经过,救了他们。小说通过荒岛上的一群孩子如何从文明退回到野蛮状态,表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作品不是普通的儿童小说,而是通过写儿童来表现成人,表现人类,具有明显的象征寓意和悲观主义情绪。
珂雪斋集
明袁中道撰。凡25卷。珂雪,洁白义,出自梁元帝《与萧谘议等书》,取为书斋名,志趣可知。其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诗文因此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叙小修诗》)。论文反对蹈袭粉饰,主张师法自然:“山水之清美,且足以发灵慧之性,而助其深湛之思”(《程申之文序》)。他认为作家应当接近社会和自然,以获得真实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创造出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作品。“士生而处丰厚,安居饱食,毫不沾风霜冰雪之气,即有所成,去凡品不远。惟夫计穷虑迫,困衡之极,有志者往往淬励磨练,琢为美器。何也?心机震撼之后,灵机逼极而通,而知慧生焉。即经世出世之学问,皆由此出,而况举业文字乎?”(《陈无异寄生篇序》)这与其兄见解大致相同,钱谦益以为“小修兄弟间师承议论”(《列朝诗集小传》本传)。当竟陵以幽峭之风反对剿袭剽窃之七子,异军突起时,他却强调真情实感对于审美和艺术创作的极端重要性,反对仅仅限于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上的翻新争奇,认为应“以意役法”,提倡“人人有一段真面目溢露于楮笔之间”(《中郎先生全集序》),排击竟陵之谬。对于中郎“立言亦自有矫枉之过”(袁宏道《与张幼于》),他坚持以历史的、分析的态度进行考察,既肯定其矫枉整刷之功,又提出了性灵与格调的结合,以弥补过正偏激之失。他的散文创作,多写闲情逸致,流露出脱离现实的思想倾向。他的散文美学理论及创作实践的优劣利弊,对当代及清初文坛均较有影响。
闻见近录
1卷。北宋王巩撰。是书记东都旧闻,凡104条。上起后周世宗,下迄宋神宗,其中记太祖、太宗、真宗、仁宗事尤多,有关大臣进退、典故沿革等多史传所未详,可资参证。原本单独行世,隆兴元年(1163)王巩后世将其与《甲申杂记》、《随手杂录》合为一帙。
易外别传
元俞琰述。道教经书。一卷。前有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序。全书阐发魏伯阳《参同契》之学,描述先天图环中之秘,反而求之自身,认为此是养生之切务,不可不知。内收邵康节“心为太极图”,朱紫阳“太紫虚中先天图”, “先天六十四卦直图一,“地承天气图”,“月受日光图”,“后天卦离南坎北图”,“乾坤坎离图”,“八七九六图”,并引《参同契》 《周易》、《阴符经》以及邵雍、朱紫阳等语解释这些图象,着重从养生学角度发论,以“身中之易”为主题。可作研究道教易学及养生学的参考文献。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
潼关之夜
是杨朔的散文名篇。这篇散文最早发表于1938年5月11日的《烽火》杂志第14期上,后于1939年收入由重庆烽火社出版的通讯报告文学集《潼关之夜》中。散文通过作者赴延安途中在潼关的一段奇遇,反映了革命青年的爱国热情和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之情。作品中叙述的“黄同志”,是一位爱国女青年,她与丈夫受到前方战斗的鼓舞,特地从广州来到山西参加抗日游击队,但是八路军只批准了她的丈夫参军,却让她先到延安去学习。她在丈夫的鼓舞下,女扮男装奔赴延安,而在潼关与作者巧遇。作品通过他们夜间散步一段情景的描写,反映出 “黄同志” 一心“只想飞到延安” 的急切心情。全文在自然质朴的记述中,蕴含着一种革命青年所特有的热情。《潼关之夜》是一篇较早地描写国统区爱国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文学作品。这篇作品文字优美,结构简洁,语言纯朴,是杨朔散文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荐福承古禅师语录
荐福承古禅师语录,一卷,宋承古说,文智编,惟清序,宗杲序,附录五灯严统、石门文字禅四则,嗣法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