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璧

- 姓名:李璧
- 别名:字季章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丹棱(今属四川)人
- 出生日期:1158
- 逝世日期:1222
- 民族族群:
李璧(1158-1222),宋文学家。字季章,号雁湖居士,又号石林,丹棱(今属四川)人,李焘第六子,李埴之兄。以父任授监凤州比较务,主管刑、工部架阁,通判永康军。以词赋冠类省试,登绍熙元年进士,除将作监簿。二年,召试馆职,对策五千言,深议无隐,除正字。五年,为校书郎。庆元元年,除著作佐郎兼权刑部郎官,三年,出知阆州,移汉州,提点夔路刑狱。嘉泰三年,除秘书少监,迁宗正少卿,仍直院。四年,权兵部侍郎,俄改权礼部侍郎兼内制,兼枢密副都承旨。开禧元年使金贺生辰,还言兵未可动。二年,起草伐金诏书,权礼部尚书,拜参知政事。三年,预诛韩侂胄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后为御史劾罢,谪居抚州。嘉定二年,令自便。越三年,复元秩,奉洞霄祠。八年,以御史奏削三秩,仍罢祠。越四载,乃复。十三年,起知遂宁府,缮城郭,阅禁旅,百废具兴。明年引疾奉祠。十五年卒,年六十四。平生嗜学,博览群书,谙熟本朝典制。为文本于明理实用,不为浮言诡词。少而好诗,晚谪临川,有《王荆公诗注》五十卷(存),以注释精准见称,所作绝句也与王安石相似(《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有《雁湖集》一百卷、《内外制》二十卷、《临汝闲书》百五十卷、《援毫》八十卷、《涓尘录》三卷,已佚。今存《中兴战功录》一卷,有《藕香零拾》本。《全宋词》第四册录其词十首。《全宋诗》卷二七四四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六六八四至六六八七收其文四卷。事迹见真德秀《故资政殿学士李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九八本传。
猜你喜欢的书
万历永安县志
郡邑有志,备史采也。史,公是非、示劝惩、昭治忽,纪往诏来,垂当年得失之镜,风励人心之大机也。或谓:志,史之流也。余以天下之史,必合郡邑之志,而通采以成之,是可以易言哉!仲尼作《春秋》,因鲁史旧文笔削其义,而天下之乱臣贼子惧。故曰: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又曰:吾志在《春秋》。盖位不在,而道在。焉以空言而托诸行事,将以为是非之权衡,劝惩之轨范?所系以适于治之大端也。三代以还,班、马且有遗论,是岂可以易言哉!
两地书
鲁迅与许广平的通信集。时间自1925年3月至1929年9月,共135封(鲁迅的68封),1933年4月由上海青光书局出版。全书按年月编排,共分三集。第一集,北京(1925年3月至7月)35封;第二集,厦门一广州(1926年9月至1927年1月)78封;第三集,北京—上海(1929年5月至6月)22封。鲁迅在序言中说,本书所收虽限两人之间的通信,“其中既没有死呀活呀的热情,也没有花呀月呀的佳句”,讲的是“学校风潮,本身情况,饭菜好坏,天气阴晴”,“推测天下大事”等,似乎是些“平凡的东西”,但平凡中显示出不平凡,自有“特色”。它使读者看到“工作的相需相助,压迫的共同感受”,从而“增加人们两心共鸣的急速进展”(许广平:《关于鲁迅的生活》)。
穷通宝鉴
《穷通宝鉴)》为中国的“命学四书”之一,与《三命通会》《滴天髓》《子平真诠》齐名。据说是江湖人士压箱底的秘本,而数百年间由于江湖人士传抄错误甚多,该书由清代的余春台将江湖旧籍《栏江网》加以整理、归纳而成,在民国时期又经徐乐吾增补评注而成《造化元钥 评注》,受到广大命理学者青睐,成为命理学史上一座难以超越的丰碑。作为“命学四书”之一,它是诸多命理著作中内容最易懂的一部古籍,更重要的是,它首次提出“调候”这一独特的论命方法。它论命的主要依据是落实立足于每月的实际气候与日主之间的关系,依实际天时气候情况优先于月令禀受之正五行来论述命局。
皇明纪略
明皇甫录撰。一卷(一作四卷)。书成于嘉靖中。皇甫录,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顺庆知府。本书主要记述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前史事。其中亦收录科举、任官等事。如国朝科第,状元张信训诸王子,国初选庶吉士分置府部,主考乡试之选任,状元孙贤等等。
内绍种禅师语录
3卷。清 种说,照维等记 附颂古
大乘北宗论
全一卷。略称北宗论。为唐代流行之北宗禅籍。作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另有大英博物馆所藏敦煌本(史坦因第二五八一号)。本书标题之下有‘大乘心’三个小字,内文篇幅极短,全论仅四六九字,系以偈颂之形式,从北宗之立场来论述大乘心及生死与涅槃之对立。例如(大八五·一二八一下):‘我尚不起大乘心,何况声闻心?(中略)我尚不起涅槃心,何况生死心?’又本书‘忘心’之主张,尤受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