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跂

- 姓名:刘跂
- 别名:字斯立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东光(今属河北)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刘跂,宋代文学家。字斯立,东光(今属河北)人,刘挚子、王巩婿。元丰二年进士,为毫州教授。元祐初,移曹州教授,为彭泽、管城、蕲水县令。绍圣间,其父入党籍,随父徙于新州贬所。崇宁元年,入元符党籍。刘挚死于贬所,刘跂请归葬,又伏阙诉文及甫之诬,为父雪冤。后累官朝奉郎。晚年筑学易堂,时人又称学易先生。刘跂长于为文,《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所作古文,类简劲有法度”(卷一五五),如《宣防宫赋》、《谢执政启》、《学易堂记》等篇,均为人所传诵。诗歌风格颇似陈师道,虽有时略显生拗,然而大都落落无凡语(同上书)。《龙山寺》、《麦垄》、《题半隐堂》诸诗不乏风致,堪称佳篇(《优古堂诗话》)。著有《学易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原集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全宋诗》卷一○七○至一○七三录其诗四卷。《全宋文》卷二六五九至二六六三收其文五卷。事迹见《宋史》卷三四○《刘挚传》、《宋史新编》卷一一四、《宋元学案》卷二、《宋诗纪事》卷二八。
刘跂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游叙弗伦
古希腊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的早期著作。该书记叙了苏格拉底被雅典人指控不信国神、败坏青年,在待审过程中,巧遇宗教家游叙弗伦,切磋有关对神的虔敬与轻慢的问题,从而揭示出宗教敬神的秘密在于迎合、贿赂神,人神作交易。在论及对神虔敬与轻慢的性质时,苏格拉底认为,虔敬即做自己此刻所做之事,不虔敬即不做此刻自己所做之事;虔敬是神喜好之事,不虔敬则是相反。然而,神与神之好恶并非一致,因此,应该是凡神一致所好者为虔性,一致不悦者则为轻慢。但是,神之好恶仅是虔敬的属性,就本质而言,虔敬即是祈祷和献祭;祈祷是人向神索取物品,献祭则是把物品奉献给神以取悦于它,实际上是神与人之间的交易。神珍视的是赞美、崇拜、感谢的献祭。在这里,对虔敬的规定,由做正当之事、神所喜爱之事,进而转为祈祷和献祭,以此作交易,再转为神所珍爱的赞美、崇拜。如此层层分析,深入事物本质的方法,展示了最初的辩证分析法。是研究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该书见严群的中译本《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198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寂静的春天
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的生态文学和生态伦理学的代表作。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 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 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 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杀虫剂开始引起全社会的 广泛关注。1963年,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中,卡逊和化 学公司的发言人进行了一场辩论,这时她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但她 尽量克制。同年年底她被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并获得许 多奖项,包括奥杜本学会颁发的奥杜本奖章和美国地理学会颁发的 库兰奖章。最重要的是引起美国政府的重视,她最后一次在公众中 露面就是在参议院调查委员会上作证,从而导致1972年在美国全面 禁止DDT的生产和使用,美国厂家开始向国外转移,但其后世界各 国纷纷效法。目前几乎全世界已经没有DDT的生产厂了。《寂静的 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 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 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 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 由各国签署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并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被称为“改变美国的书”之一。
五经算术
对《尚书》、《周易》、《诗经》、《周礼》、《礼记》、《左传》、《论语》、《汉书》等古代典籍中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的注释集。二卷。北周甄鸾撰。成书年代不详。东汉时期为儒家经籍作注的人,如马融、郑玄等,都兼通数学,在其注解中使用了一些为一般读书人难以了解的数学知识。《五经算术》对这些内容详加注解,对当时及后世研究经学的人均有所裨益。
读书录
明薛瑄著。十一卷,续录十二卷,共二十三卷。是作者一生读书、 讲学的笔记。分《读书录》和《续录》两部分。黄宗羲说此 书大意是为《太极图说》、《西铭》、《正蒙》作义疏,多重 复,“盖惟体验身心,非欲成书也。”书中所讨论多是程 朱理学问题,在理气、道器、太极阴阳等关系问题上不 完全同意朱熹观点,主张理在气中、道在器中、太极在 阴阳中,公开批判朱熹“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 以及理能生气的说法。提出“一气流行,一本也”等命 题。后为罗钦顺等人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则完全接受 朱熹观点,宣扬“复性说”,认为性是天地万物之源,“性者万理之统宗欤,理之名虽有万殊,其实不过一性”(卷 五)。以“复性”为根本目的。明万历二十四年刻本未分 次。清乾隆十一年刻本分《读书录》、《续读书录》各十一卷。
楞严经义疏释要钞
楞严经义疏释要钞,六卷,宋怀远录并序。全称《首楞严义疏注经释要钞》,简称《楞严经义疏释要钞》。佛典注疏。宋嘉祐六年(1061)怀远录。是宋子璿撰《首楞严义疏注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义疏》虽流通已久,然缺钞,故应子璿之弟子所请,集成钞文,释疏之要义。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般若灯论释
凡十五卷。又称般若灯论释、般若灯。清辨(梵Bhavya )着,唐代波罗颇迦罗蜜多罗译。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内容为清辨自中观自立派(梵Madhyamaka -sva^tantrika )之观点,对龙树中论各章加以注释而成者。本书之思想特征系以严守龙树以来中观学者之传承为其本位,故不仅处处论破外道及小乘各派之邪见,且批判同是中观派的佛护论师之学说。另一特点即针对瑜伽派之立场,本论之主张一反历来中观学者之观点,尤以对世俗谛与胜义谛之见解更是大异其趣。此外,本论之作者擅长运用因明论理,全书之中,论式结构锐利巧妙,宗因喻各支完备整然,并以之击破反对论者之立义;此为本书另一特点。本论之梵文原本今已不存,汉译本颇不完备。西藏译本收于丹珠尔中,题为般若灯根本中论颂(梵Prajn~a^ -pradi^pa-mu^lamadhyamaka-vr!tti ),迄今犹存,较汉译本受学者之重视。本论之注疏较著名者有观誓(梵Avalokitavrata )之般若灯疏(梵Prajn~a^pradi^pa -t!i^ka^ ),为了解印度末期中观派与瑜伽派之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