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时行

- 姓名:冯时行
- 别名:字当可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壁山(今四川璧山)人
- 出生日期:1100
- 逝世日期:1163
- 民族族群:
冯时行(1100—1163),字当可,壁山(今四川璧山)人。宣和六年进士,调江原县丞。建炎间,为奉节县尉,徙丹稜令。绍兴八年,召对,力言和议不可信,忤秦桧意,出知万州。寻罢职,居县北缙云山中,授徒讲学,学者称缙云先生。秦桧死,二十七年,起知蓬州,历知黎、彭二州。隆兴元年,提点成都府路刑狱,卒于官。时行以反对和议而被贬斥,朱熹称其文集“论议伟然”,并以不得一见为恨(朱熹《跋张敬夫与冯公帖》)。其诗如《寄魏相之》、《安清洞夜坐有怀》、《见张魏公二首》诸篇,无不表现出对国事时局的关注隐忧,“忠义之气,隐然可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八)。也能词,有北宋婉约词遗韵,如“南北东西知几许。相思难寄,野航蓑笠,独钓巴江雨”(《青玉案》),“年随流水去无踪,恨不了。愁不了。楼外远山眉样小”(《天仙子》),以清幽的意境寄寓忧思,风格清丽淡远,缠绵婉转。著有《缙云集》四十三卷(《宋史·艺文志》七),原集久已散佚,明嘉靖间李玺访求得残本,重编为四卷,今存《四库全书》本、清赵氏小山堂抄本。近人周泳先又辑有《缙云乐府》。《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十三首。《全宋诗》卷一九三六至一九三九录其诗四卷。《全宋文》卷四二六五至四二六九收其文五卷。事迹见《宋史翼》卷一○、《宋诗纪事》卷五二。
冯时行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唐玄宗文集
唐玄宗李隆基文集,据《全唐文》整理,共930篇。其中制212、诏357、敕154、诰13、批64、册文51、书29;有关宰相张说15、宰相张九龄57、玄元皇帝(老子)13、道士李含光20篇。其中有《禁弋猎诏》、《禁采捕诏》、《禁弋猎采捕诏》是让动物能更好的繁衍生息;而有《禁屠杀鸡犬诏》、《禁屠杀马牛驴诏》,不晓得老百姓能吃什么。
秘珍济阴
妇产科著作。清周诒观撰。三卷。诒观字孚若,湖南湘潭人。少习儒,屡试不售,遂志于医,受业于其族高祖。医术渐精,名噪邑里。晚年感妇科之难,爰撰是书。卷一调经、求嗣、胎前门;卷二临产、产后,间附《达生编》之内容;卷三为产后与妇科杂证。分门别类,简要明了。主要病症多以歌诀述之,颇便诵读。是书乃周氏古稀之年所撰,所选方药,多经历验,颇切实用。有道光十年(1830)两酉堂自刊本。
风骚旨格
诗论。唐人齐己撰。一卷。己有《白莲集》已著录。此编分题论诗,其题为:六诗、诗有六义、诗有十体、诗有十势、诗有二十式、诗有四十门、诗有六断、诗有三格。题下有分论,且引诗一句为证。表现出唐人研究诗体、诗理之一种方法,虽则细致、规整、而终为仅重形式,无济于创作与鉴赏。全书分8部分讲示诗的做法,各以2句或4句诗为例,不加解释。“六诗”、“六义”等题,沿袭传统儒家诗论的说法;从所选用的空灵,谈远的例诗中,反映出了晚唐诗风的趋向。
诗镜总论
明陆时雍撰,一卷,收于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论诗上起先秦,下迄晚唐,依次品论历代作家作品及其渊源递嬗关系,对古诗的评析颇为精僻和全面。作者推崇《风》、《骚》,常以之为源头去探析诗作,但反对依傍前人作诗,要求“绝去故常,划除涂辙”,“得意一往”,才得其佳。诗以代异,因而,汉魏之诗欲步武前朝,“难以冀矣”。并又指出了汉魏六朝诗中许多唐人又无法攀拟的独到处。作者论诗,极重“情”与“文”的关系,这是其论诗的一个中心。《诗镜总论》对先秦至唐代诗歌进行了评论。陆时雍论诗,提出“诗贵真”。所谓“真”,主要指“意似”。他说:“诗贵真,诗之真趣,又在意似之间;认真则又死矣。柳子厚过于真,所以多直而寡委也。《三百篇》赋物陈情,皆其然而不必然之词,所以意广象圆,机灵而感捷也。”
七系付法传
《七系付法传》,又名《宝源录》。成书于1600年,记述印度佛教密乘七个主要修法的传承源流和著名上师的传记。为研究佛教密乘的重要资料,其所述多属汉译佛典所缺。收在《大藏经补编》第十一册。是明末西藏的佛教学者多罗那他(1575~1634)就他所得的印度佛教密宗主要各系传承编撰的一部历史著述。全书共分九分,记述了佛教密宗中七个主要修法的传承源流,对于一些著名的大师分别作了详略不等的传记。这七系是︰(1)大手印教授,(2)拙火,(3)羯摩印,(4)光明教授,(5)生起次第,(6)辞句传承,(7)杂口诀。
四明尊者教行录
凡七卷。南宋宗晓(1151~1214)编。又称四明教行录、教行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系仿灌顶之国清百录、遵式之金园集而收录四明尊者知礼一生之文集。计有教门、问答、释妨、巨儒、高释、往返书信等百余篇。该录编于嘉泰二年(1202)十二月,约当知礼示寂后一百七十余年,故其中颇多遗漏。全书七卷之中,前六卷为四明尊者之作,后一卷则载其他诸师之有关诗文。卷首有宗晓之序,卷末附录元悟之螺溪振祖集、宗晓之宝云振祖集,刊行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