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毓盘

- 姓名:刘毓盘
- 别名:字子庚,号噙椒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江山人
- 出生日期:1867
- 逝世日期:1928.07.24
- 民族族群:
刘毓盘(1867~1928.07.24) 中国近代词人、词学家。字子庚,号噙椒。浙江江山人。幼随父刘履芬客居苏州,后归浙参加童子试,补博士弟子员。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官陕西云阳县知县。辛亥革命后,曾任教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起,任教北京大学,教授词学。1928年7月24日病逝于北京。
幼得父刘履芬亲授填词之法,又拜潘钟瑞、谭献为师,且与郑文焯、刘炳照、王鹏运、江标、吴昌绶等时有交游。论词主张兼融常州、浙西两派,强调协律和立意的重要,但倾向填词以协律为先,对继承浙派传统、精研声律的戈载尤为推崇。其《噙椒词自序》云:“五季北宋,津逮风骚。二窗、中仙,开辟门户。华年选梦,锦字缄愁。律据音先,意写言外。美人香草,无憀极矣。”所著《词史》中亦云:“戈氏精音律,于白石旁谱多所发明,以正万氏之失。其《词林正韵》亦足以正仲恒、吴烺之失也。”
刘毓盘不仅擅长填词,还长期从事词学研究和词学教育。著有《词学斠注》,修正万树《词律》、戈载《词林正韵》若干缺漏;辑录《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辑》。又据课堂讲义整理成《词史》一书刊行。
词集有《濯绛宧词》1卷,一名《噙椒词》。
刘毓盘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三刘家集
一卷。宋刘涣、刘恕、刘羲仲撰。刘涣字凝之,筠州 (今江西高安等地) 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为颍上令。以太子中允致仕。刘恕为刘涣之子。著有《通鉴外纪》。刘羲仲为刘恕之子。著有《通鉴问疑》。刘涣祖孙父子,并刚直有史才,而恕最优。司马光称其博闻强记,细大之事皆有稽据,诚为公论。是集为咸淳中其裔孙御史元亨所辑。盖南宋之末,已无传本,仅掇拾于残阙之余。故涣仅诗四首,文二首。恕仅《通鉴外纪》序一首,并其子所记《通鉴问疑》。羲仲仅家书一首。余皆同时诸人唱和之作,及他人之文有关于涣父子者。其中称涣曰“西涧先生”,称恕曰“秘丞”,称羲仲曰“检讨”,固其子孙之词。至于诸人诗文,标题一概删去其称字之文,而改曰 “西涧先生”、“秘丞”、“检讨”,则非其实。是其编次之陋。有《四库全书》本。
断残集
著译合集。郁达夫著。1933年8月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列为《达夫全集》第7卷。收《关于小说的话》、《关于黄仲则》、《政权和民权》、《移家琐记》、《光慈的晚年》等文学短论、杂文、散记38篇。
人物志译注
三国魏刘劭著。三卷十二篇。从汉末魏初 地方察举用人和品鉴人才的需要出发,对人的本性、才 具以及志业等分别加以阐析。该书的立论方法类似名 家,其言“考课核实”又近法家,而主张“中庸至德”则为 儒家。认为“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 化应节”(《九征》)。因此主张君子要中庸无为、谦让不 争;要求当时的统治者实行清净无为而治。这又显然是 道家的思想。本书对开启魏晋名理玄谈风气有很大影 响。其总结人物评价经验,如所谓“九征”、“八观”、“七 缪”、“效难”等为后人所重视。郑旻《重刻人物志跋》认 为“三代而下,善评人品者莫或能逾之”。有《龙溪精舍 从书》本和《四部丛刊》本等。
亚洲日出
当代散文,杨朔著。北京出版社1957年出版。作者1956年参加亚非作家会议,访问印度、埃及,记叙当地人民的生活、斗争和自然风光的作品;
裴少俊墙头马上
一作《鸳鸯简墙头马上》。简名《墙头马上》。杂剧剧本。元白朴作。四折,旦本。系据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增饰而成。裴尚书之子裴少俊休妻而留下女。千金回家后父母亡故。少俊骑马路过总管李世杰花园,和李女李千金隔墙以诗赠答,遂相爱慕而私奔,居裴家后花园7年,并生一子一女。后被裴尚书发现,强令少俊中进士后,去接她回来,她坚决不回。裴尚书夫妻去恳求,她仍不允。最后由于两个孩子的哭声打动了她,她才与少俊团圆。剧中塑造了大胆追求爱情的少女李千金的形象。她有别于其他杂剧中的大家闺秀:率真、泼辣,敢于蔑视封建礼教而私奔,还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没有闺阁女子的犹豫和软弱,而具有民间市井女子的性格特征。清代梁廷柟批评她出语“浅露”、“无状”,然而这正是这一人物可爱的地方。全剧富于喜剧性,通过戏剧冲突展示人物性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剧本唱词优美,刻画人物细腻动人。
周礼句解
十二卷。宋朱申撰。朱申生卒、事迹无详考。《江西通志》记载有朱申,字继宣,宋太学生。又有李心传《道命录》,有淳祐十一年(1251)新安朱申序,其结衔为朝散大夫,知江州、军州,兼管内勤农营田事,似为二人。朱申《周礼句解》逐句诠释经文,大致根据郑玄《注》、贾公彦《疏》,约括其义,显易其解。其中所见有与《注》、《疏》不同的,如解“太宰之职”;也有力主《注》、《疏》而曲为引证的,如解“大司徒诸公之地”;至于《注》、《疏》之疑不能定的,皆缺而不载。不足在于,《序官》是《周礼》纲领,朱申以其赘而删之,略显简陋,与《周礼句解》体例相违背。朱申《周礼句解》循文衍义,不失严谨,体例完备,全文诠释、较少渗入个人主张,态度平和,言辞简洁,是诠释《周礼》较好的一部书。《周礼句解》版本有:明初刊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正统刊本;永乐刊本;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道光九年(1829)陈金鉴刊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