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尔顿

- 姓名:弥尔顿
- 全名:约翰·弥尔顿
- 性别:男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伦敦
- 出生日期:1608年12月9日
- 逝世日期:1674年11月8日
- 民族族群:
约翰·弥尔顿(英文: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英国诗人。1608年12月9日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是一位公证人。1620年前后,他进入圣保罗学校。1625年入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并开始写诗。1629年,写出了他的第一首诗歌《圣诞节晨星》。此后不久,又发表了《快乐的人》 (1632)和《幽思的人》(1632)两首诗歌。前者描写一个活泼快乐的青年想体验一切生活的欢乐;后者写一个沉思的青年,排遣肤浅的快乐,而作一个“神圣的忧郁”所支配的人。这两首诗反映了诗人思想上已经形成的二重性格。1634年,他写了假面诗剧《考玛斯》。1637年写了挽诗《利西达斯》。
1638年,他游历当时欧洲的文化中心意大利,会见了意大利的一些文人,拜访了当时被囚禁的伽利略。翌年,他得知英国内战即将爆发,便终止计划中的希腊之行,返回英国,立即参加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1641年,他参加关于主教管理权问题的论战,站在反主教派一边,写了《反对教会管理的主教制》的论文。1644年,他发表了重要的《论出版自由》的小册子,攻击出版检查,主张言论自由。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决,欧洲的封建势力展开了一个反对清教徒革命的运动,他为提高革命人民的信心,发表了题为《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的小册子,申言国王叛国也应受到诛戳。1649年2月,克伦威尔共和政府任命他为拉丁文秘书。任职期间,他为共和政府做了许多重要的宣传工作,替共和政府对保王党的攻击作答辩,写了《偶像破坏者》、《为英国人民声辩》(1650)等论文,但因任务繁重劳累过度,遂于1652年双目失明。1654年又发表了《再为英国人民声辩》。
1660年王政复辟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遭受严重挫折。1660年5月他作为“弑君者”的辩护人遭到逮捕,财产交公,但旋被释放。从此,他退出了政治活动,回到老家,深居简出,过着隐居的晚年生活,专心写诗。在此期间,他完成了长诗《失乐园》(1665)、《复乐园》(1671)和诗剧《力士参孙》(1671)。《失乐园》分12卷,长1万行,叙述大天使撒旦反抗天帝,及夏娃、亚当偷吃禁果被天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主要取材于《圣经旧约·创世记》第2.3两章。4卷长诗《复乐园》是《失乐园》的自然续篇,但与《失乐园》不同,把耶稣描写为人类赎罪争取恢复乐园的正面人物,而把撒旦刻划为邪恶势力的统治者,主要取材于《圣经新约·路加福音》第3、4两章。《力士参孙》是他的最后一部重要著作。它以希腊悲剧为典范,按古典主义“三一律”写成,叙述犹太民族英雄参孙,被妻子大利那出卖,为腓力士人所俘,挖去双眼,囚于狱中,但参孙不忘复仇,终于等到了时机,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壮故事,主要取材于《旧约圣经·士师记》第13—16章。
在英国诗人中,弥尔顿的地位常排在莎士比亚之后,而在其他诗人之前。他的诗作对18世纪诗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弥尔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张长史集
诗文集,南朝齐张融(444—497)撰。一卷。融字思光,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文学家。刘宋时,初历新安王中郎参军,迁封溪令。举秀才,对策中第,为仪曹郎。高帝萧道成建元初,任司徒右长史,建武四年卒。善文辞,孔稚圭曾从他学诗。其诗以《别诗》著名。曾泛海至交州,于海上作长赋《海赋》,文词诡越,独标逸韵。自序曰:“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又戒其子曰:“吾文体屡变,变而复奇。”故《诗品》说他:“纵有乖文体,然亦捷疾丰饶,差不局促。”所著甚丰,有《玉海集》、《大泽集》、《金波集》等凡八十卷,皆散佚。明张溥辑刊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小琉球漫志
地方志。清朱仕玠撰。乾隆三十一年(1766)序刊,传抄本。十卷。卷一泛海纪程,卷二、三海东纪胜上、下,卷四、五瀛涯渔唱上、下,卷六、七、八海东剩语上、中、下,卷九海东月令,卷十下淡水社寄语。小琉球为凤山县西南海中一岛屿,风景独特。此志乃述其山川、风土、地域之殊异与鸟兽鱼虫草木之不同。
周易译注
黄寿祺译注。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本书将《周易》全文译成易读的现代汉语,并加以详细的注释、解说,对《周易》的历史、读易的方法,每卦、每爻爻辞内在含义等向读者作了深入而又浅近明白的介绍。
潼关之夜
是杨朔的散文名篇。这篇散文最早发表于1938年5月11日的《烽火》杂志第14期上,后于1939年收入由重庆烽火社出版的通讯报告文学集《潼关之夜》中。散文通过作者赴延安途中在潼关的一段奇遇,反映了革命青年的爱国热情和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之情。作品中叙述的“黄同志”,是一位爱国女青年,她与丈夫受到前方战斗的鼓舞,特地从广州来到山西参加抗日游击队,但是八路军只批准了她的丈夫参军,却让她先到延安去学习。她在丈夫的鼓舞下,女扮男装奔赴延安,而在潼关与作者巧遇。作品通过他们夜间散步一段情景的描写,反映出 “黄同志” 一心“只想飞到延安” 的急切心情。全文在自然质朴的记述中,蕴含着一种革命青年所特有的热情。《潼关之夜》是一篇较早地描写国统区爱国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文学作品。这篇作品文字优美,结构简洁,语言纯朴,是杨朔散文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增慧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大慧菩萨住于须弥山顶,由童子相菩萨之请,说此咒。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简称《宝箧印陀罗尼经》、《宝箧印经》、《宝箧经》等。密教陀罗尼经典。唐不空译。一卷。说宝箧印陀罗尼法。另有宋施护异译本,题《一切如来正法秘密箧印心陀罗尼经》,一卷。藏译本由慧照(Vidyakaraprabha)、天主护(Deverdraraksita)译,题Hphags-pa de-bshin-gsegs-pa thams-cadkhibyin-gy-is-brlabs-kyisnin-po gsan-barin-bsrel-gyiza-matogces-bya-bahigzuns theg-pa chen-pohimdo。注释书有日本明觉、慈眼、亮汰等的疏抄。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