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可

函可
  • 姓名:函可
  • 俗姓: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惠州博罗(位于广东)人
  • 出生日期:1611
  • 逝世日期:1659
  • 民族族群:

函可(1611~1659),明代曹洞宗僧。又作函可。惠州博罗(位于广东)人,俗姓韩。字祖心,号剩人。才华超绝,早岁习儒,性喜任侠。其父为万历年间之礼部尚书,甚负声望。父殁之后,投宗宝道独禅师剃发,依止参究而嗣其法。崇祯十七年(1644)入南京请藏,适逢兵乱,遂留止该地。未久,洪承畴欲迎往叙旧,师以诗讥其负明,承畴愧怒,乃请诛之,遂谪迁辽阳千山朝阳寺。于寺敷座说法,深受崇仰。顺治十六年示寂,年四十九,法腊二十。著有千山剩人和尚语录六卷。[五灯全书卷一一六]

函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费德里哥

费德里哥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年轻的爵爷费德里哥心地善良、热情机敏,却嗜赌成性,不仅输光了家产,还害他的十二个朋友失去了性命。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有幸得到耶稣的三个恩典,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他不仅愚弄“地狱的王”和死神,还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最终拯救了他的十二个朋友。 《费德里哥》是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家梅里美一部小巧精致的短篇小说。梅里美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宗教传说和世俗道德,讲述了一个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不断的精彩故事。

习惯重于方法

习惯重于方法

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终身积累了丰富的读书治学经验,并对此问题颇有研究。他关于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做学问的不少精辟见解,值得今人学习、借鉴。本书收入胡适关于读书治学的文章、演讲稿二十多篇,力求全面、准确反映反映胡适的读书治学观点和方法。

节韵幼仪

节韵幼仪

《节韵幼仪》,汪志伊撰。汪志伊,安徽桐城双港人。乾隆中期举人,充四库馆校对。历官至副都御史、刑部侍郎、工部尚书。嘉庆中,先后出任福建、江苏巡抚,湖广、闽浙总督。清除江浙漕粮积弊,整顿福建地方秩序,在湖北疏河建闸,编辑《荒政辑要》,增设苏州正谊书院,颇多政绩。嘉庆二十二年(1817)被革职永不叙用。次年卒。其采择《礼经》中曲礼、幼仪,参以近礼,斟酌古今,择其可通行者编成一书。或三字、或五字,节为韵语,务令易晓。名曰《节韵幼仪》。今据通行本整理。

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

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

曹颖甫编著,全书约32万字。该书原为二编,其中《伤寒发微》成书于1930年,1931年印行;《金匮发微》著于1928年,因故散佚,1931年重加编注,1936年印行于世。1956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将二书合刊出版。合刊本卷首附门人秦伯未序及蒋维乔先生撰曹颖甫先生传。《伤寒发微》部分注起于太阳病篇,止于痉湿暍病篇,并附丁仲英、沈石顽序及自序。《金匮发微》注始于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止于妇人杂病篇,附陆渊雷、许半龙、章次公序。该书乃著者将仲景之书为之实验发挥后而加之详注。有如下特点:①本书为著者数十年临证经验之总结,一字一句都出自心得,与一般汇集前人注释不同;②本书融会仲景全书,本仲景著书之精神,详细分析,不标新立异,亦不泥于一家之偏见;③书中注释各条,不但解析病理,且博引著者多年治验。以为佐证,俾读者知所运用,与徒托空言而无实践者不同;④著者认为内脏解剖当以西说为标准,不应坚执旧说,因此注中间采西说,以阐释中医学理。

绣鞋记

绣鞋记

清代白话长篇讽谕小说。一名《绣鞋全传》、《警贵新书》、《叶户部全传》,又名《赠履奇情传》。四卷二十回。署“乌有先生订”,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前。小说写莞邑进士户部主事叶荫芝(也隐之的谐音,非真实姓名),在母亲丧期归乡守孝,期满后仍逗留家乡,身贵心贪,凶暴残忍,谋夺资财,横行乡里,最终受到法律制裁的故事。叶荫芝有妻有妾,又设计骗娶张凤姐,他与黄成通的叔父黄显国合谋,以逼黄成通还其已分居叔父债务为名,任意抢夺财物,并进行人身污辱,害死人命。此外,挖坟掘墓,威逼当时人以银赎还亲人骸骨,包庇恶霸,对抗官府种种恶迹甚多。作品暴露叶主事的恶行以警世人,作品结局不仅过多引录公文,而且又加一段阴司审断,以说明因果报应。从整个作品来看,对读者了解清代后期社会和公案小说的面貌有所助益。

粉妆楼全传

粉妆楼全传

又题《续说唐志传》。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八十回。托名罗贯中纂辑,首有竹溪山人序, 称得旧集,“谱而叙之”,竹溪山人实为本书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序署嘉庆十年(1805),今存嘉庆二年刊本,署十年有误,作者为乾隆、嘉庆间人可定。作品明显保留口头文学的特色, 所说“旧集”,当指说书人底本,在其基础上加以整理。传世版本颇多,存宝华楼、务本堂、翠筠山房、渔古山房、经文堂、文瑞堂、聚元堂、经元堂、文光堂、松林堂等刊本及爱日堂、金声堂等等。述唐开国元勋罗成之后罗增兵困边关,被奸相沈谦诬为投敌而满门抄斩。罗夫人及子罗灿、罗焜闻讯外逃得免。侯登潜入粉妆楼调戏罗焜未婚妻柏玉霜,玉霜自尽遇救,历尽艰险至镇江投亲,又被沈谦子廷芳骗入相府欲行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