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圆悟

- 姓名:密云圆悟
- 俗姓:蒋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苏宜兴人
- 出生日期:1566
- 逝世日期:1642
- 民族族群:
密云圆悟(1566~1642),明代临济宗僧。江苏宜兴人,俗姓蒋。字觉初,号密云。谥号‘慧定禅师’。家世务农,偶读六祖坛经,初知宗门之事,一日见积薪有省,乃于二十九岁投龙池院幻有正传出家。万历三十年(1602)正传入京,师即任禹门寺监院。一日过铜棺山,豁然大悟,三十九年幻有传以衣钵,四十五年继席龙池祖庭。其后历住天台山、黄檗山、天童山等名刹,凡六座道场,前后三十余年,宗风大振,被称为临济中兴。弟子逾三万人,较著者有道忞、通容、法藏等,又日本黄檗宗之祖隐元亦为其弟子。崇祯十四年(1641),朝廷下诏,令住南京报恩寺,以老病辞免。十五年,示寂于通玄寺,世寿七十七。有语录十二卷传世。[五灯全书卷六十四、五灯严统卷二十四、高僧摘要卷一、天童寺志卷八]
猜你喜欢的书
一位女士的画像
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小说叙述的是自强、自信、富于幻想、但涉世不深的美国姑娘伊莎贝尔·阿切尔被虚伪、贪财、好色的猥琐小人骗取了爱情,以至醒悟为时已晚的故事。故事叙述聪慧美貌的伊莎贝尔·阿契尔在父亲去世后,由姑母杜歇太太从美国带到了英国。杜歇先生是一个从美国到英国定居了30年的老银行家,儿子拉尔夫身患肺病。伊莎贝尔拒绝了青年企业家古德伍德的求婚,也拒绝了杜歇家的好友沃伯顿勋爵的求婚。老杜歇临终前对儿子说自己这一辈子对妻子不甚满意,希望儿子能娶一个像伊莎贝尔那样的好姑娘。拉尔夫心里爱着伊莎贝尔,但他考虑到表兄妹最好不要结婚,而且他身体又有病,因此他更愿意让伊莎贝尔在他的心中永远作为一个美的象征。他劝父亲更改遗嘱,为伊莎贝尔留下一笔财产。伊莎贝尔从艺术品位极好的莫尔夫人身边结识了她的一位朋友奥斯蒙德,不久便坠入情网。他们很快结了婚,但遭到所有亲戚朋友的反对。果然,婚后的奥斯蒙德开始按他的意志来改造伊莎贝尔,他们的感情日趋恶化。拉尔夫病重,临终前欲见伊莎贝尔一面,竟被奥斯蒙德阻拦。后来,伊莎贝尔得知奥斯蒙德的女儿潘茜的母亲就是莫尔夫人。与拉尔夫诀别后,她又遇到了古德伍德。后者说拉尔夫生前曾托他关照伊莎贝尔,他自己也愿意与伊莎贝尔结婚。然而良知和对潘茜的责任使她最终还是离开了古德伍德,返回到她那个并不幸福的家。
頖宫礼乐疏
十卷,明李之藻撰。之藻字振之,仁和人。万历戊戌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是编首列頖宫祀典,次列仪注,次列名物器数,共成八卷。第九卷为启圣祠及名宦、乡贤祠,附以乡饮酒礼。第十卷附以乡射礼。其中如释奠仪之散斋、演乐、涤牲诸礼,及时祭仪注,皆《明会典》及《南雍志》诸书所未载。又迎神乐章,谓明制本宋旧,一成三成,相沿不易。其乐章诸谱,配以六律者,唯填工尺一字,颇能得其源流。盖乐律自宋仁宗时始省去坐、立二部,及堂上、堂下之分。南宋诸儒,又以旧乐加平减之制,无高上、高尺之律,於是所用者惟中和韶乐。明代实沿其制。之藻所谱,又注明时俗之一凡、清凡诸调,与旧调相合者,分毫不爽。又於琴瑟操缦之法,别成一谱。其琴谱不越松风阁之旧规,以数音谱出一字,少用钩剔。盖欲近於和缓,以和韶乐。瑟谱则以六律为主,行迟其声以应节,又与元熊朋来《瑟谱》之一声一字者迥殊。盖历律皆根於数。之藻娴於算法,世所行《天学初函》,即其所刻。故因数制律,足自为一家之学。其末卷载乡饮酒礼兼及乡射礼者,明初之制,犹行射礼於頖宫。迨其中叶,此礼遂废。故《明会典》及《南雍志》诸书载之不详。之藻稽古证今,考辨颇为赅悉。惟《褒崇》一门,仅采史传,不及马端临《学校考》之备。又《仪器图》内犠尊诸制,既不本於《三礼图》,又不以《考古》、《博古》诸图证其异同,仅以时俗陈设者为准,未免稍略。然礼以时王所制为定,是亦自有其义焉,未可尽非也。
燕山夜话
杂文集。作者马南邨(邓拓)。作者在1961年至1962年应《北京晚报》之约,开设了杂文专栏——《燕山夜话》。作者说:“燕山,是北京的一条山脉;夜话,是夜晚谈心的意思。”邓拓先后共发表了近150篇杂文,形式自由,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军事、经济、伦理、文学、艺术,以及工、农、医、史、地等等,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十年动乱中,《燕山夜话》被诬为“大毒草”,作者被迫害致死。1979年,北京出版社再版此书,由邓拓夫人丁一岚写了前言,补充了1963年编印时未收入的《陈绛和王耿的案件》、《鸽子就叫鸽子》、《今年的春节》3篇文章。知识性强,内容博杂。古今中外,无所不谈,被人称之为“小百科全书”。所收杂文针对性强,面对现实,评论时政。如《事事关心》,启发人们,“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爱护劳动力的学说》针对“大跃进”的狂热指出“爱护劳动力是发展生产、使国家富强的重大措施之一”,对头脑发热、好大喜功,无视群众疾苦的人进行了有力的针砭。《说大话的故事》讽刺了说大话、吹牛皮的空谈家。《一个鸡蛋的家当》影射了当时不从实际出发,以空想代替现实的主观主义者。此集杂文,绝大部分在一千字以内,深入浅出,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平易近人。美中不足是,有些文章纯客观谈知识,类似读书笔记。
圆鉴禅师语录
全一卷。全称敕谥圆鉴禅师藏山和尚语录。又作藏山和尚语录、藏山录。日本临济宗僧藏山顺空(1233~1308)撰,日本延宝八年(1680)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辑录高城护国禅寺语、东福寺语、法语、小佛事、赞、自赞、偈颂、遗偈等,卷末附录虎关师炼所撰之圆鉴禅师传一篇。
西方合论
凡十卷。明代袁宏道撰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乃承永明延寿等之主张,对禅儒之徒不知念佛实义而妄加非难者,阐述禅净双修之要旨,显示念佛三昧之真义。计分十门:刹土门、缘起门、部类门、教相门、理谛门、称性门、往生门、见网门、修持门、释异门。又智旭尝评点此书,收之于净土十要第十卷。
菩萨戒本疏
亦称《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律学著述。唐新罗僧义寂述。二卷(或卷下分“本”、“末”作三卷)。系《梵网经菩萨心地品第十》卷下偈颂以后经文的注释书。初科简略标旨归,次释题名,再次随文解释。释十重戒时,以五句辨释文义:制意释名、具缘成犯、判业轻重、学处同异、就文解释。释四十八轻戒时,随文所分为五段,“段段皆说离恶摄善益生义”。作者认为:“前三十戒多为摄善,后十八戒多为利生。”见载于日本《续藏经》及《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