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丘

- 姓名:浮丘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浮丘,姓李,名浮丘,浮丘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人。相传为周灵王时人士,尝与太子王子晋吹笙,骑鹤游嵩山,修道山中。浮丘即浮丘公,相传为周灵王时人士。著作《原道歌》,并以《相鹤经》(研究仙鹤的著作)授王子晋。后崔文子学道于子晋,得其文,藏嵩山石室,淮南公采药得之,遂传于世人。清代避丘字讳,又多写成“浮邱”。【出典】 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 公接以上嵩高山。” 又,郭璞《游仙诗》:“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浮丘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荔枝谱
北宋蔡襄著。作者是闽人,又曾任福州、泉州知府,荔枝为当地名产,因而得以写成此谱。成书于嘉祐四年(1059)。七卷。分别记述荔枝品种、历史、产地、运销、食性、栽培技术、果实加工、贮藏等。是编为闽中荔枝而作,其一原本始;其二标尤异;其三志贾鬻;其四明服食;其五慎护养;其六时法制;其七别种类。尝手写刻之,今尚有墨板传于世。亦载所著《端明集》中,末有“嘉佑四年岁次己亥秋八月二十日,莆阳葵某述”十九字,而此本无之。按其年月葢自福州移知泉州时也。荔枝之有谱自襄始,其叙述特详洁有笔力,而王世贞《四部稿》乃谓“白乐天、苏子瞻为荔枝传神,君谟不及”,殊非笃论。又案,襄诗篇中屡咏及荔枝,多可与谱相参考者。如《四月池上》一首:“荔枝才似小青梅”句,刘克庄谓:“即谱中之火山”。又《七月二十四日食荔枝》一首:“绛衣仙子过中元”句,即谱中之中元红。又《谢宋评事》一首:“兵锋却后知神物”句,即谱中之宋公荔枝。又有《与昭文相公手帖》所谓“陈家紫号第一,辄献左右”者,则集中不载,别见于洪迈《容斋随笔》。亦可以备此谱故实云。
清微元降大法
清微元降大法,撰人不详。书中所列清微派传承谱系,止于元初黄舜申,故应为元代道士编集。原书二十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此书为宋元清微派道法汇编。全书内容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叙述道法源流,包括〈元始清微应运〉、〈师承集要宗会〉、〈道原〉等篇。本书宣称清微道宗上承元始、上清、灵宝、道德、正一诸派,而会于一。后半部汇集清微派各种道法,以雷法为主。包括清微通玄秘法、元始一炁神玄策法、上清摄山五雷法、西梵碧落五雷法、上清五元五雷法、清微龙光内法等,共计五十种。诸雷法皆先列本部雷神将帅之姓名、冠服及其相貌,然后列举本部雷法所用天经、玉章、灵药、神咒,并概述其功用。全书末附〈道法枢纽〉、〈清微道宗〉二篇。其中〈道法枢纽〉综述清微道法要旨,大略以先天之道为符法之本,以内修心性为书符行法之要。认为一念不生,万物俱寂乃道中之道,符图咒诀皆为末焉。道法无存想、无造作、无叱喝,无祝赞,唯以一点灵光通天彻地,以我之精神合天地万物之精神,精精相抟,神神相依,方能以符召神。本书融合道教内丹派及佛教禅宗、儒家理学心性修炼之说,标志道教符箓术在理论上达到完备的成熟。
水云集
全称《谭先生水云集》。道教书,3卷,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的金代道士谭处端撰。三卷。收诗词歌颂二百四十余首,示门人语录一则。内容多宣传全真教旨,主张儒释道三教由来是一家,道禅清静不相差,以钟吕海蟾为全真三祖。集中又多咏内丹,感叹人生短促,劝人断除名缰利销,割情弃爱,出家修道,念念清静,从而得见自我真性的本来面目。又劝在家信众以忠孝为先,常行仁慈,如此便胜似出家。为研究早期全真道思想的参考资料。收入《道藏》太平部。
律诗定体
一卷。清代王士祯撰。王士祯论诗虽主神韵,但也很重视音节与格律。《律诗定体》选录五、七言律诗各四首,字旁标平仄符号,概括地说明唐人律格。王士祯解释说:五律、凡双句二四应平仄者,第一字必用平,断不可杂以仄声,以平平止有二字相连,不可令单也。其二四应仄平者,第一字平仄皆可用,以仄仄仄三字相连,换以平韵无妨也。大约仄可换平,平断不可换仄,第三字同此。若单句第一字,可勿论。此论颇合汉语诗律中二音步的规律。此书丁福保跋记谓觅得新城王化家塾旧抄本。郭绍虞认为颇可怀疑,不符事实。此书最早之刊本为清嘉庆间雪北山樵所辑《花熏阁诗述》,其中有《渔洋答问》一卷即已收入之。后来,同、光间王懿荣刊《天壤阁丛书》中之《声调谐汇刊》亦收此书。常见者则为 《清诗话》本。
神奴儿大闹开封府
元杂剧剧本。简名《大闹开封府》、《开封府》或《神奴儿》。无名氏撰。末本。剧叙开封府李德仁,妻陈氏,生一子名神奴儿。然其弟李德义无嗣,弟媳王氏,贪悍乖劣,调唆德义与其兄分家。德仁念李家乃敕赐义门,不肯。王氏哭闹,将德仁气死。又唆使德义将寡嫂赶出另居。会老院公领神奴儿嬉戏街头,神奴儿喜欢傀儡,老院公往买。德义醉归见神奴儿,恐其走失,抱其回家,至家醉卧。王氏为独霸家私,乘机将神奴儿勒死,埋于阴沟。德义醒来寻找神奴儿,王氏反诬是德义趁醉教其杀人。德义惧官,只好作罢。神奴儿托梦给老院公,言被王氏勒死。陈氏和老院公往德义家寻尸。王氏反诬陈氏与人有奸,杀子灭尸,并诉于官。县官受贿,将陈氏屈打成招。老院公死于狱中。龙图阁待制开封府尹包拯赏军回来,神奴儿鬼魂拦路。包拯知有冤情,重审此案。神奴儿鬼魂上堂诉其原委,案情得以大白。此剧正末为李德仁、老院公、包拯3人,不同于杂剧常格。宋元戏文亦有《神奴儿》,可见这个故事流传较广。是《龙图公案》的关目之一。现存主要版本有《元曲选》本。
重订西方公据
凡二卷。清代彭际清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九册。全书摘录古德之教示及其劝说念佛往生之行业,并叙念佛之利益。书名公据,本于苏东坡曾佩阿弥陀佛画像一轴而曰:‘此轼往生公据也’一语。旧本仅一卷,略见杂乱,彭氏予以订正,加为二卷,而题曰‘重订西方公据’。计分起教大纲、净业正因、净课仪式、西方境观、往生功行、莲宗开示、往生现果等七章。其中之第四西方境观揭列接引、见佛二图,以助观力,并以九莲华标示九品往生之机类。第五往生功行,亦绘四莲华,以记诵经、忏悔、作福、普度之行业。第六莲宗开示,收善导之专杂二修说、临终正念诀、永明之禅净四料简等十一条法语。第七往生现果分为集验、书证二项,记录作者当时之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