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轩主人

绿意轩主人
  • 姓名:绿意轩主人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绿意轩主人,《海上花魅影》 据《自序》,绿意轩主人姓萧名鲁甫,字詹熙,衢州人,善画。此书作于光绪乙未(1895),作者有感于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积弱不能自振,及英人傅兰雅谓“中国所以不能自强者,一时文,二雅片,三女子缠足”。用了二个星期即完成此书。手稿曾经王弢看过,得到称赞。十三年之后,稍加补缀而付梓云。书末第三十二回谓此书原名应为《醒世新编》。《花柳深情传》可能是书商为了赢利,招徕读者而妄改的。

绿意轩主人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青眉抄

青眉抄

《青眉抄》是日本以美人画闻名于世的画家上村松园的散文随笔集,为国内首次出版。《青眉抄》包括《青眉抄》和《青眉抄拾遗》两辑,前者包括《眉之记》《九龙虫》《简洁之美》《北斋的插画》等31篇,后者则包含《萤》《帝展的美人画》《浮世绘画家的手笔画》《画道与女性》等32篇,另有其孙子、同为著名画家的上村淳之为该书所作的序言。《青眉抄》以青眉为题眼,切入其数十年孜孜钻研的美人画创作之艺术,剖析她本人从艺之道、艺术之本心,其对日本绘画的揣摩研究、对服饰妆容等在内的日本传统文化有深入系统地研究,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文字清雅、凝练,有自己的成长记录,如上学学画及具体作品的绘画体会,文字朴实,用词准确,文风淳厚,文如其画,如其人。

止斋文集

止斋文集

诗文别集。宋陈傅良撰。五十一卷,附录一卷。傅良字君举,号止斋,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乾道进士。教授泰州,累迁起居舍人。宁宗朝,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嘉泰间,复知泉州,进宝谟阁待制,终于家。谥文节,学者称止斋先生。文章擅名一时,著有《诗解诂》、《周礼说》、《春秋后传》等。此编为其门人陈叔远所编,所取断自乾道三年(1167),讫于嘉泰三年(1203)。少时之作尽削,去取特为精审。凡诗九卷、文四十二卷。附录一卷为楼钥作神道碑、蔡幼学作墓志铭、叶适作行状,又有杂文八篇,不知为谁所续。陈氏“虽与讲学者游,而不涉植党之私;曲相附和,亦不涉争名之见”,在宋儒之中,可称笃实。《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文为“多切实用之文,而密栗坚峭、自然高雅,亦无南渡末流冗沓腐滥之气”。其诗凡五百又二首,诸体皆备,多因事而发。有《四库全书》本。

医学摘粹

医学摘粹

丛书。清庆恕撰。五种,八卷。恕字云阁,满族,辽宁抚顺人。少读儒书,后因母病为庸医所误,二十七岁弃儒学医。博览群书,对徐灵胎、陈修园、高士宗、张隐庵、黄元御等诸家著作深入研讨,云阁以四大经典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后世名著,补充其未备,结合临症经验,摘取古医籍经典与辨证施治有关精华部分,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汇成此书。包括《伤寒十六证类方》二卷,《伤寒证辨》一卷,《四诊要诀》一卷,《杂证要法》三卷,《本草类要》一卷。对诊治伤寒、杂病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光绪二十三年 (1897)重刻本,一九八三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雨村词话

雨村词话

清代词话著作。4卷。李调元撰。李调元著此词话的目的很明确,他在自序中说:“存前人之是,正所以正今人之非”,“择其可学者取以为法,其不可学者取以为鉴”。古为今用,以利于时人创作,态度是可取的。全书杂评前人词作优劣,间亦辨证字句讹误出处,阐述其大意。李调元论词推重南宋,盛称姜夔、史达祖、李清照,并为史达祖作“摘句图”,录数十首。他虽以婉约为宗,但也重视豪宕有寄兴的作品。如说张元幹“平生忠义,见于‘梦绕神州路’”一词;说辛弃疾词“肝胆激烈,有奇气”;评刘克庄〔满江红〕12首,“悲壮激烈,有敲碎唾壶,旁若无人之意,南渡后诸贤皆不及”。李调元也反对南宋词人的率易不经,对辛派词人豪放而有时流于粗略的毛病给予批评。《雨村词话》系杂感式的随笔,没有提出系统明确的理论观点,引用原作大多没有详细核实,以至有不少讹误失考之处,如说〔玉楼春〕“来如春梦几多时”2句为欧阳修现成对句,说程垓为苏轼中表兄弟之类。本书有《函海》本,唐圭璋据以编入《词话丛编》。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

凡二卷。唐代不可思议撰。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略称供养次第法疏、不思议疏。随文解释大日经疏卷七供养念诵三昧耶法门一卷五品。初揭七言四句之归敬颂,其次分为:述大意、说来由、释题目、随文解释等四门。撰者生平不详,依本书卷末所载,仅知其为新罗零妙寺之沙门,且曾亲炙受教于善无畏三藏。

坐禅三昧经

坐禅三昧经

梵名Dhya^na -nis!t!hita-sama^dhi-dharmaparya^ya-su^tra 。凡二卷(或三卷)。姚秦弘始四年(402)鸠摩罗什于长安译出。弘始九年复校。又称坐禅三昧法门经、菩萨禅法经、阿兰若习禅法、禅法要。略称禅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此经系抄集诸家禅要,阐明五门禅之法,并论大小二乘综合之禅观。据僧睿关中出禅经序,诸家系指鸠摩罗罗陀、马鸣菩萨、婆须蜜、僧伽罗叉、沤波崛、僧伽斯那、勒比丘等诸师。本经与觉贤在庐山译出之达摩多罗禅经相同,论说大小二乘综合性之禅观。未译出以前,我国佛教初期之禅观,均系根据后汉安世高所译之禅经;其后由于道安之倡导,北方前秦与后秦之禅观始渐兴隆,并盛行实修方法,然均不出小乘禅之领域。鸠摩罗什译出本经后,大乘佛教与小乘禅乃至大乘禅与小乘禅之关系明确。故天台止观之成立、我国禅宗之诞生,本经促发之功实不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