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邦靖

韩邦靖
  • 姓名:韩邦靖
  • 别名:字汝庆,号五泉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陕西朝邑(今大荔)人
  • 出生日期:1488
  • 逝世日期:1523
  • 民族族群:

韩邦靖(1488—1523),字汝庆,号五泉。陕西朝邑(今大荔)人。幼聪异,有“神童”之誉。年十四举于乡。明正德三年(1508)与兄韩邦奇同榜进士,时称“关中二韩”。历官工部虞衡司主事、员外郎,迁都水司郎中。乾清宫灾,上疏指斥时政,下锦衣卫狱,释后夺官为民。嘉靖即位(1522),起为山西左参议,分守大同,锄奸平冤狱,权豪敛迹。以奏请发内帑赈济大同饥荒,不获准许,于二年乞归乡里。起程之日,军民遮道哭留。寻病卒,时年三十六岁。有《韩五泉诗集》四卷、《五泉集》二卷及《正蒙拾遗》、《朝邑县志》等。《全明散曲》辑录其小令一首。

韩邦靖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方法

本书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的传世之作,该书在100多年前出版时曾轰动西班牙,并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畅销至今,在很多国家被列为大学生、青年学者的必读书籍。卡哈尔将他自己进行科学研究的心得以及在大学执教所作的思考进行总结成此书,希望帮助刚刚迈入科学研究大门的年轻人建立正确的研究态度和方法。

武夷新集

武夷新集

诗文别集。北宋杨亿撰。二十卷。亿有《西昆酬唱集》已著录。此集景德四年(1007)成书,乃亿辑其十年诗笔,且自序之。含诗五卷,颂记一卷,序一卷,碑、表等一卷,墓志等三卷,策问、表状等七卷,祭文等二卷。其诗重雕琢用典,铺陈词藻,讲究声律,被称为“西昆体”,在宋初诗坛影响颇大。其代表作为《因人话建溪旧居》,朱熹评之为“巧中犹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来不觉。”然由于过分追求词藻铺陈,显得内容空虚。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浦城遗书》本。另有《两宋名贤小集》本,收有《杨文公集》四卷,载其诗三百余首,多为赏花应制,送友赴任,游览名胜之作。其诗风近李商隐,无唐末五代衰飒之气。

荆川稗编

荆川稗编

《荆川稗编》,凡120卷,明唐顺之撰。全书“辑录历代名贤论文,其体例略仿章如愚《山堂考索》,而大旨欲无所不该,故门目浩博。始之以六经,终之以六官。六经所不能括者,条列以九流之学术,凡为类二十有七。终以六官,六官所不能括者,赅举以历代史传,凡为类二十有五。顺之没后,颇为第一相所窜乱,故玉瑕珠颣,颇累全书。而蒐罗宏富,要足为渔猎之资。”《四库全书·荆川稗编提要》在指出其“牴牾舛驳,尚往往而有”之后说:“特以其网罗本富,涉猎攸资,当语录盛行之时,尚不失为征实之学,录备多识之一助,固亦无不可焉。”《荆川稗编》之部门,大略如下:六经总论、诸家、文艺、画、古器、琴、射、弈、总论、君、相、将、谋、谏、后、储、宗、戚、主、官、倖、好、奸、篡、封建、镇、乱、夷、名、世、节、侠、隐逸、烈妇、方技、吏、户、礼、兵、刑、工。每一部门,辑录历代名贤论文。

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蒋廷黻回忆录》是蒋廷黻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 追随蒋廷黻的回忆,读者可领略湖南城乡清末到民国的人文变迁;感受作为非官派留学生在美半工半读的艰难,如体力劳作换取食宿的艰辛,上门推销图书却一无所获,在餐馆打工收到女友母亲小费的窘迫,等等;还能清晰看到蒋廷黻在哥伦比亚大学所接触到的学者及其观点,如何影响到蒋廷黻一生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理念。 跟随蒋廷黻的国内外游历,读者还可以遍观30年代的苏联、英、法、纳粹德国等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状态,也可以了解民国时期独具魅力的北平、贫困却伟大的西安,以及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风貌,乃至战前东北的经济繁荣和内部矛盾等。 随着蒋廷黻的工作,读者可以了解南开和清华历史系的创建和完善,以及中华民国军政府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院公务系统的繁琐和僵化。 人物方面,除有知遇之恩的蒋介石及诸多国民党高层官员外,书中还提到一起创办《独立评论》的友人胡适、丁文江等,其他如张伯苓,罗家伦、鲁迅、张学良、杨树达等,着墨不多,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侧影。

历年记

历年记

姚廷遴著。所记起于明崇祯元年(1628),止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姚为上海人,先任县吏,继为乡农,深知民间疾苦。在其笔下,或记县官肆虐,如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年初,连续三月,多雨歉收。知县涂贽征粮甚迫,百姓无措,多借营债,如稍缓付,便被吊打,惨状万千,破家者甚多。或叙年岁半歉,如崇祯十五年(1642)春,出现严重饥馑惨状,大家小户俱吃豆麦,面皆菜色,有将榆树皮做饼食,并蚕豆叶亦炒食,掘草根茅根大把食之。对此七十年间气象变化之实录,为研究上海气象史重要依据。如康熙三十五年(1696)六月初一,上海出现大风潮,大雨竟日,河中皆满,至夜更大。宝山至九团,南北二十七里,东海岸起至高行,东西约数里,半夜时水涌丈余,淹死万人,牛羊鸡犬倍之,房屋树木俱倒。灾情发生后,陈知县面对哀鸿遍野,麻木不仁,百姓上告无路。

仪礼郑注句读

仪礼郑注句读

十七卷。附《监本正误》、《石经正误》二卷。清张尔岐撰。《仪礼郑注句读》附《监本》、《石经》正误,是他为《仪礼》标点句读、考证字句的着作。此书全录郑玄《仪礼注》,精摘贾公彦疏,并阐发已意。因郑玄注文古奥难通,张尔岐则分章节解,断其句读,故称之“句读”。《句读》每句空一字书之,难句者为之离析,于字句同异,考证尤详。所校除监本外,还有唐开成石经本、吴澄本、陆德明《音义》、朱熹与黄干《次经传通解》诸家。对其错误、脱漏、颠倒以及经注混淆之处,均进行参证得实。对王尧惠所刻《石经补字》错乱一一驳正。所附《监本》、《石经》正误,考订亦详。《仪礼》一经,自韩愈已苦难读,故学者较少,以至传刻错乱愈甚,张尔岐此书保持《仪礼》经文原意,纠正谬误,对《仪礼》研究有一定贡献,甚得经家赞许、推重。顾炎武给汪琬的信说:济阳张君稷若名尔岐者,作《仪礼郑注句读》一书,颇根本先儒,立言简当,以使朱子见之,必不反谢监岳之称许也。顾炎武《广师》一篇说: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永涣称《仪礼郑注句读》于仪礼家为善本。张尔岐《蒿奄》中有自序一篇称尚有《吴氏仪礼考注订误》1卷,《四库全书》着录《仪礼郑注句读》时没有收录。版本有乾隆八年(1743)高氏刊本,藏于人民大学图书馆;乾隆八年(1743)和衷堂本;乾隆间《四库全书荟要》本;1957年上海书局出版《十三经注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