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岊

- 姓名:林岊
- 别名:字仲山,号苍林子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福州长乐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林岊[jié],字仲山,号苍林子,福州长乐区潭头镇沙堤人,林慎思十二世孙。宋代经学家。少颖悟勤奋好学。六岁诵诗书,八岁通九经,九岁赴京,中奇童科。绍熙元年(1190)特奏名。嘉定中出守全册,重视教育,重建清湘书院,常与诸生讲明正字。与魏了翁交好。在郡九年,多惠政,郡人祀之柳宗之庙。其学通经,长于《毛诗》,著有《毛诗讲义》十二卷(现存本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其说以遵守前人,阐发古义为主。
林岊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蝴蝶杀人事件
《蝴蝶夫人》公演即将开始,主演“蝴蝶夫人”原樱却迟迟没有现身,重要乐器低音大提琴也离奇消失。众人正焦头烂额时,有人报告在舞台后门发现了琴箱, 打开一看,琴箱里装的竟是原樱的尸骸! 剧团众人无比惊骇,纷纷做出夸张表情,一时难以分辨真假。警方介入调查,悄悄提取了原樱爱徒相良 的指纹…… 就在案件一筹莫展之际,新的命案接踵而至。 诡异琴箱、乐谱暗号、密室杀人、不在场证明……在各种线索面前,你能否与名侦探由利麟太郎一同揭穿凶手的阴谋?
履园丛话
笔记。清钱泳(1756—1844)撰。二十四卷。泳,初名鹤,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溪,金匮(今江苏无锡)人。长期作幕客,能诗工书,尤长隶书。作者自弱冠出门负米,历楚、豫、浙、闽、齐、鲁、燕、赵间,积五十年见闻,自为笺记,以所居“履园”名其书。是书约成于道光间,凡八百余则,三十六万六千字。内容既广又杂,分旧闻、阅古、景贤、耆旧、谭诗、艺能、精怪、笑语、谐言等二十三类。其中《旧闻》多记明末清初轶事。《谭诗》专谈选诗标准和鉴赏,记述最有价值。其他各类亦均有可取处。为研究历史、文字、书画等重要参考资料。有道光十八年(1838)述德堂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刊张伟校点本等。
野老书
无名氏撰。《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野老》十七篇,注云:“六国时,在齐楚间。”又应劭说:“年老居田野,相民耕种,故号野老。”宋代王应麟 《汉书艺文考证》中引南朝刘宋袁淑《真隐传》认为,作者曾游于奉、楚间,年老时隐居,著农书,以“野老”为号。该书实为战国时农家所作,不必出于一人之手。内容主要是讲农业生产技术。该书早佚。玉函山房辑佚书。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
南宋张行成撰。九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此书专明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之义,乃张氏《易》说七种之一。《皇极经世》含《观物内篇》与《观物外篇》两大部分,张氏以《内篇》理深而数略,《外篇》数详而理显,学先天者当自《外篇》始,因补阙正误,使原文以类相从,并推绎其旨奥,以成是书。此书是张行成所撰“易说七种”之一,专论《皇极经世·外篇》之义。《皇极经世·内篇》,前四卷推衍元、会、运、世之序,后四卷辨明声音律吕之微;《外篇》是比物引类以发挥蕴奥。张行成认为《皇极经世》一书,其《内篇》理深而数略,其《外篇》数详而理显,认为学邵氏先天之学者当自《外篇》开始,因此他补缺正误,使其文以类相从,又进一步推衍其旨而成此书。
范德机诗集
又名《范德机诗》、《德机集》、《选校范文白公诗集》等。诗别集。元人范梈(1272—1330)撰。七卷。梈字德机,一字亨父,清江(湖北施恩)人。以荐举为翰林院编修,后官海南、海北道廉访使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耽诗工文,用力精深,号为大家,人称文白先生。与虞集齐名。有诗话《木天禁语》,《四库总目提要》谓其系伪托。《四库全书》曾据山东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简称《范德机诗》。现存主要版本有影钞元刊本,无序跋,仅于“纲目”之后附款“至元庚辰(1340)良月益友书堂新刊”。为临川葛雝仲穆编次,儒学学正孙存吾如山校刊。孙存吾为元代选家,另编有《元风雅》。揭傒斯撰有《范先生诗序》,序称庐陵“杨中(字伯允)将刻其诗,命其子继文请序”。是尚有另1种范梈诗集,但未见传本。
居业录
八卷。明胡居仁的讲学语录,由其门人,女婿余祐编辑成书。余祐于 《序》中称,此书取 《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之意为书名。此书分《道体》、《为学》、《主敬》、《致知》、《力行》、《出处》、《治体》、《教人》、《警戒》、《辨异端》、《观圣贤》等十二类,共一千一百九十九条。每条或数字,或数十百字不等。所论包括圣贤德业、经传旨趣、学问功夫,治道修身、性命渊源,对佛老之学的批判。主要阐发程朱性理之学。他提出 “心与理一”,认为天下事之理虽在外,统之在吾一心;应事接物之迹虽在外,实为吾心之所发见。所以圣人以一心之理,应天下之事,内外一致。理与气不相分离,心与理一致。心存则气清,气清则理益明。理明气清,则心益泰然。理无不善,而气有清浊。贤者因气之清,而能明其理,有其善;愚者因气之浊,以蔽其理,而失于善,流于恶。他在书中强调“王道”之外无坦途,所谓“王道”即存天理遏人欲而已。所谓天理,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所谓人欲,即不孝不悌、不睦不渊、不任不恤、造言乱民。存天理则人欲遏,天理必见。修身要先穷理,而穷理在于读书论事,推究到极处。他主张以义制利,不以利害义。认为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学者以此立心,便能广大高明,充之则为纯儒,推而行之即为纯王之政。强调君子应当守道安贫,此书与薛瑄 《读书录》 同被理学家称赞,推为醇正之作。正德 (1506—1521)中,张吉曾删其书为 《居业录要语》,吴廷举删其书为 《居业录粹言》,陈凤梧又有 《居业录类编》三十一卷,颇失胡居仁本义,所以流传不广。明人曾将此书与薛瑄《读书录》、罗钦顺 《困知记》合刊,称 《三先生语录》。有 《四库全书》本,《正谊堂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