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越峰

- 姓名:罗越峰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山阴县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罗越峰,生平未详。浙江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清代名医。藏书甚富,医书尤多,半为其祖敬轩、父履安手录。在行医40年间,有感于疑难病症易为俗医所误,穷乡僻壤缺医少药,故其历十余年,广为搜集各种急症简易之方,并将所得之方分别门类,于1895年编辑成《疑难急症简方》4卷。罗氏重视药物的炮制,首先对所选方剂中的药物进行真伪鉴别,再根据病症和药物本身的性质采取适宜的炮制。为了适应外、伤科用药的需要,创造出新法,如鱼鳞烧末用酒送服,治骨入胸膈作痛;贯众去毛,用醋液浸泡透,再用慢火炒热为末,治赤白带下;黑大豆炒焦研,热酒淋之,去豆饮酒,治男子便血等;紫苏用姜汁、米醋拌匀,水浸透后服用,可治视物不清等。所选方药中采用炒炭者较为普遍。有些毒剧药由于外用和熬制膏药,有时亦直接生用。
罗越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唐人小说
《唐人小说》是唐代传奇小说选集,今人汪辟疆校录。有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修订本。 汪辟疆,名国垣,江西彭泽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除编校《唐人小说》外,尚有《光宣诗坛点将录》、《目录学研究》等著作。 《唐人小说》分上下两卷,“上卷次单篇,下卷存专著。篇章先后,则以作者时代次之” (《唐人小说·序》)。计上卷收录单篇唐传奇30篇,下卷从《玄怪录》、《续玄怪录》、《纪闻》、《集异记》、《甘泽谣》、《传奇》、《三水小牍》等7部传奇集中选录作品38篇,全书共收传奇小说68篇,多于鲁迅《唐宋传奇集》选目。 《唐人小说》是一部收罗较为完备的唐传奇选本,所选作品多为唐传奇中的名篇佳作。此书与鲁迅《唐宋传奇集》唐传奇部分的选目既有重合又有差异,特别是从几部传奇专集中选出的作品,除《步飞烟》外,多为《唐宋传奇集》所无,故二书可以互补。此书采用《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太平御览》等多种书籍进行了细致的校勘订正,各篇之后附有按语,介绍作者简历,故事源流等等,有助了解故事产生演变过程。又因唐传奇影响及于元明,后世多据以改编、创作杂剧、传奇,故编者又于有关篇章之后开列杂剧、传奇剧名及撰人,正如编者所云:“俾治唐稗者,得由此而进治元明剧曲;而治元明杂剧大曲者,亦可由此而追溯本事”(《唐人小说·序例》)。像《离魂记》后,不仅记有:“此即元人郑德辉《倩女离魂》剧本之本事也”,而且追本溯源,详细摘录了《幽明录·庞阿》、《灵怪录·郑生》、《独异记·韦隐》等篇的原文,为愿深入研究《离魂记》的学人提供了便利条件。
韦护
现代长篇小说。丁玲著。上海大江书铺1930年9月初版。作品写于1929年,连载1930年1月至5月《小说月报》第21卷第1号至第5号。《韦护》是丁玲第1部长篇小说。描写一个从苏联留学归来的革命青年韦护,爱上“豪迈和纵性”的少女丽嘉。两人由热恋而同居,过着“梦幻和甜蜜”的生活。但是,结合不久丽嘉因为爱人忙于工作无暇和她温存而不快,韦护则感到革命与恋爱的矛盾愈来愈突出:“一面站在我不可动摇的工作上, 一面站在我生命的自然需要上。苦斗了好些时”,韦护忍痛离开丽嘉,跑到广东去了。丽嘉虽然感受到恋爱幻灭的悲哀,但还是振作了精神,她对女友表示:“我们好好做点事业出来罢!”作品取材于瞿秋白及其当年故情的爱人、也是丁玲的同窗挚友王剑虹的亲身经历。丁玲在《我所认识的瞿秋自同志》中说过:“我想写秋白、写剑虹,已有许久了”,“韦护是秋白的一个别名”,在《韦护》中,我“只写了他的革命工作与恋爱的矛盾”。作品中的男主人公韦护是丁玲创作中所塑造的第一个革命者的形象,这一形象,对于人们认识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早期共产党人的生活,提供了形象史料。作家本人说:“我并不满意这本书,但也不愿舍弃这本书。韦护虽不能栩栩如生,不切合本人,但总有一些影子可供我自己回忆,可以做为后人研究的参考资料”(《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韦护》的出现,标志着作家创作思想和题材的转变。丁玲自己指出:“我觉得《韦护》在我的写作上是比过去进了一步,当然,还没跳出恋爱啊、革命啊的范围,但它已是通向革命的东西了。”(冬晓《走访丁玲》)
摩诃婆罗多的故事
一个人旅行了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拉贾戈帕拉查理《摩诃婆罗多》是两三千年前古印度的一部包罗万象、篇幅巨大的民族史诗,以诗体描述婆罗多王族般度的儿子和持国的儿子之间争夺王国的一次大战,反映了上古印度社会的各个方面。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复杂,并包蕴大量的神化、传说及政治、宗教和文化的经典思想与高超智慧,对古代和现代印度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是为年轻人而写,为该史诗众多现代改写本中比较优秀的一部。作者拉贾戈帕拉查理,是甘地的战友,也是印度有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和作家。
金光明经文句新记
金光明经文句新记,七卷,宋从义撰。
摩诃止观义例纂要
凡六卷。又称纂要、止观义例纂要。宋代从义撰。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九册。乃荆溪大师之止观义例之注释书。本书首述止观义例之大意及撰述之由来,次释本文,复引书中之主要文句以成立自说,引用诸多内典、外典,对止观义例作极详细之解释。
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
全一卷。唐代澄观撰。又作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华严经七处九会颂。收于卍续藏第四册。本书乃总合颂分、释分二部分而成,以五言六十八句之颂,叙述八十华严七处九会三十九品之要义。本书虽仅一万三千余言,然已将华严经要义揭示无遗,且其文辞平易,实为华严教海之入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