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云

范云
  • 姓名:范云
  • 别名:字彦龙
  • 性别:
  • 朝代:南北朝
  • 出生地:南乡舞阴(河南泌阳)人
  • 出生日期:451年
  • 逝世日期:503年
  • 民族族群:

范云(451年~503年),南朝梁诗人。字彦龙。南乡舞阴(河南泌阳)人。范缜从弟。少机警,有识具,善属文。8岁能诗,宋豫州刺史殷琰见而奇之。人称有“相才”。早年参预齐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之游,为“竟陵八友”之一。仕齐为郢州西曹书佐,转法曹行参军。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同萧琛出使北魏,受到魏孝文帝的称赏。及还朝,迁零陵内史,累官始兴内史、广州刺史,为政清廉,颇著声誉。梁武帝萧衍与范云曾同为竟陵王西邸之游,深相器重,及即位,迁侍中,累官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居官以能言直谏称。


范云才思较捷,属文往往不用草稿,下笔立成,时人每疑其宿构。他与沈约、谢朓、王融等人友善,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之一。诗以洗丽明净见长,钟嵘《诗品》把他与丘迟同列中品,称其“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萧统《文选》亦选录他3首诗。可见其诗甚为时人所重。有些诗已隐约闪现出唐诗的风采。史载原有文集30卷,已佚。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其诗30余首,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亦收录其佚文。

范云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论文杂记

论文杂记

文论著作。近代刘师培著。原载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日至十月二十日(1905年2月23日至11月16日)《国粹学报》(上海)第1期至10期,正文前有作者《自序》。一卷。共二十四则。所论诗文上自先秦,下迄清末,涉及各种文体。其论力主“文笔说”,推崇骈文,与桐城派主张迥异。所论作家按《汉书·艺文志》所列先秦诸子的“九流十家”分类,如论魏晋南北朝诸家时即指曹植诗温柔敦厚近于儒家,陶渊明诗澹雅冲泊近于道家,谢灵运诗琢磨研炼近于名家,左思诗雄健英奇近于纵横家。论唐宋诗时称李白为纵横家之诗,杜甫为儒家之诗,孟浩然、苏轼为道家之诗,王维、储光羲为农家之诗,黄庭坚为法家之诗。以时代论,则谓西汉文多阴阳家言,汉魏文多法家言,六朝文多道家言,隋唐文多小说家言,宋代文多儒家言,明末文多纵横家言,清代文多名家言。所论虽有牵强之处,却也令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他如判明文学著作与实用文字之区别,倡导“文言合一”,以为文学是进化的等论述都有积极意义。然亦有门径狭窄,过于趋尚古奥之弊。原载1905年《国粹学报》,1928年印行单行本,1934年收入《刘申叔先生遗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将其与《中古文学史》合为一书标点出版,1962年又将其收为郭绍虞、罗根泽主编的《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之一种。

吴语

吴语

《吴语》一卷,戴延年撰。延年字寿恺,号药坪,清苏州府长洲县人。善度曲,工古文词。《皇清书史》卷二十八又称其「工书法」。一生多旅于外,乾隆三十七年前旅居北京,四十九年自粤西还,五十二年又自北京旅居武昌,晚居吴江。与蒋培、杨复吉、朱㚏等交往。沈楙惠《搏沙录》跋曰:「药坪先生,茂苑名流,客游燕粤,缟紵最广。晚岁戢影枫江,回首故交,渺焉天末,杜陵落月之怀,玉局寒灯之忆,胥于此录寄之。至文笔之风流隽永,如啖侧生果,色香味俱绝。先生其移我情矣。」其以诗文鸣世,由此可见一斑。著有《搏沙录》、《吴语》、《秋灯丛话》、《饮石轩诗》、《丛桂山房诗》、《问花词钞》。杨复吉《吴语》跋有曰:「《吴语》二十馀条,辛亥出都时皋以赠馀者,久藏箧衍。今手为校录编次,聊寄暮云春树之感云尔。」又《秋灯丛话》跋曰:「药坪别馀二十年矣,今夏自粤西旋里,侨居松陵,空谷闻跫,得快读别后等身著作,《丛话》亦其一也。忆乙未岁校录濒行所赠《吴话》,不胜暮云春树之感。兹得数心晨夕欣赏慰藉,奚似『何当共翦西窗烛,卸忆巴山夜雨时』,玉溪生良非欺我。」可见本书撰于乾隆三十七年前,四十年经杨复吉校订,收入《昭代丛书》丁集,道光二十四年沈楙惠刊印,后又收入《古红梅阁丛钞》、《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六帙。今据《昭代丛书》本标点排印。

沈氏女科辑要

沈氏女科辑要

二卷。又名《女科辑要》。约成于1764年。原书文字无多。后经徐正杰校订补注,王孟英加按,方始成帙。刊于1850年。内容经水、崩漏、带下等12类,并附治疗方剂。沈氏惜墨如金,裒集前贤旧论,非有真识灼见者不辑;切合实用,必欲与自身临床治验相印证。故其所辑。“精当处勘透隐微,切中肯綮。多发前人所未发。实验彰彰,始觉轩爽豁目。”(张山雷赞语)1933年张寿颐复将此书予以补注,名《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于内容又有较多发挥,然参以西医学说,则未必尽合于理。现存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中法天津条约

中法天津条约

原称《和约章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强迫中国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27日(咸丰八年五月十七日),清政府全权大臣桂良、花沙纳同法国全权大臣葛罗在天津签订。1860年10月25日在北京互换批准书后生效。全约共42款。此外,另订 《和约章程补遗》6款。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联合法国向中国发动了英法联军之役(即第二次鸦片战争)。次年12月攻陷广州。1858年5月,英法联军在俄、美的支持下又攻陷大沽炮台,直逼天津。清政府指派东阁大学士总理刑部事务桂良、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花沙纳与英、法议和。同年6月签订本条约。主要内容:1.今后凡有法国特派钦差大臣公使等予以诏敕前来中国者,或有本国重务办理,皆准进京侨居,与其他西方各国无异。2.今议定,将广东之琼州、潮州,福建之台湾、淡水,山东之登州,江南之江宁六口,与通商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准令通市无异。3.法国可在各通商口岸任凭设立领事等官; 法国商民可在各通商市埠居住、贸易、工作,平安无碍,常川不辍;法人如欲至内地游历,皆准前往。4.今后凡中国与各国议定或整顿税则、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一经施行办理,法国商人均沾,用昭平允。5.天主教士凡备有盖印执照安然入内地传教者,地方官务必厚待保护。凡中国人愿信崇天主教而循规蹈矩者,毫无查禁,皆免惩治。6.法国可任凭派拨兵船在通商各地停泊,弹压商民水手。7. 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法国亦与焉。《和约章程补遗》主要规定,中国向法国支付赔款200万两白银,分六次,每年一次交清。

弘道录

弘道录

弘道录,明朝邵经邦撰。五十六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选录经史子集四部典籍中有关纲常名教之「嘉言善行」,汇辑成编,并附加编者按语。全书分作仁义礼智信五品,每品又分君臣、父子、夫妇、昆仲、朋友五目。记事上起唐尧,下至明代万历年间。盛赞尧舜以来明君贤臣治世之业迹,历代名儒之经伦典范,宣扬儒家道德伦理。故此书虽名「弘道录」,其实与弘大道教无关。

胜鬘经义疏

胜鬘经义疏

胜鬘经义疏,一卷,日本圣德太子撰,编号二一八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