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

- 姓名:安禄山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唐朝
- 出生地:703年1月22日
- 出生日期:757年1月29日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安禄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唐朝叛将。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杂种胡人。本无姓氏,名轧荦山。其母阿史德氏,为突厥巫师,以占卜为业。少孤,随母嫁与突厥将军安波至之兄安延偃,遂冒姓安,更名禄山。及长,会六族语言,为互市牙郎。后为幽州(今北京市)节度使张守珪捉生将,并收为养子,骁勇善战。开元二十八年(740)为平卢兵马使,授营州都督。厚赂往来朝官,以求为他在朝中美言。天宝元年(742)为平卢节度使,入朝奏事,深得玄宗宠信。天宝三年(744),又代为范阳节度使,后又请为贵妃养儿,受宠益深。六载,加御史大夫。安禄山千方百计谀媚取宠,重赂朝中权奸。当时宰相李林甫为杜绝文官因战功入相,以免和他争夺权位,主张重用少数民族将领,谏言:“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更加宠信重用安禄山,使他的权利日益扩大。九载,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十载,又入朝求为河东(今山西太原)节度使,自兼三道节度,重兵在握。其子庆宗官授太仆卿,庆绪官授鸿胪卿,庆长官授秘书监,形成虎狼之势。当时玄宗享乐无度,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朝政大权,纲纪大乱。安禄山认为天下可取,积极准备叛乱,屯兵积粮,招兵买马,点将布阵,并于范阳北筑雄武城,储备军需,伺机而动。玄宗尚一味宠幸,毫无觉察,还赠其养父安延偃为范阳大都督,进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日久,禄山谋反动向渐露,皇太子及宰相屡言禄山反,玄宗不信,杨国忠已怀疑愈深,屡屡进言,并对安禄山加以试探。安反相日白,终于天宝十四年(755)冬,以讨杨国忠为名,起兵范阳,发动了叛乱。当时唐朝太平日久,朝政腐败,毫无戒备,况安禄山蓄谋已久,兵将强悍,于所辖之境畅通无阻,各地闻风丧胆,致使叛军所向披靡。仅一个月便经河北,渡黄河,兵至陈留,擒杀节度使(治今河南开封)张介然、荥阳(今属河南)太守崔无诐。唐将封常清于洛阳仓促应战,战败,退守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后又败退潼关(今属陕西),安禄山攻占洛阳。于天宝十五年(756)正月,安禄山便称帝,国号大燕,自封雄武皇帝,年号圣武。6月,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率兵出土门(今河北获鹿),于常山郡(今河北正定)东嘉山大败叛军,河北10余郡皆杀叛将归降,切断洛阳至范阳交通。叛军见退路被断,军心动摇,欲暂退范阳。正当此时,杨国忠强令潼关守将哥舒翰出击迎战,潼关本宜据险固守,不宜出击,结果哥舒翰被俘,要塞失守,玄宗奔蜀,叛军乘势攻陷长安。至德二年(757)正月,被其子安庆绪伙同严庄、李猪儿等谋杀。
安禄山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阿吽
向田邦子仅有的长篇小说,对人心本质的洞彻之作。阿吽(音hōng)是神社前的一对狛犬石像,张嘴的是阿,闭嘴的是吽,“阿吽”意味着呼吸相连的至交情谊。门仓修造长相俊美,走在街上几乎每个女人都会回头看他;水田仙吉则恰好相反,是个平凡无奇的中年男子。天差地别的两人,感情如神社前的石雕神兽狛犬“阿”和“吽”般亲密。暗地里,门仓却对仙吉的妻子多美默默抱有情愫,多美也对英俊的门仓动了情。直至战争爆发前夕,隐秘的帘幕几乎要冲破禁锢、被一一掀开……
朗热公爵夫人
巴尔扎克名著。历尽磨难的蒙里沃将军在一次舞会上偶遇朗热公爵夫人,为其美貌所动,疯狂地爱上她,然而德朗热夫人一直以丈夫为挡箭牌,拒绝蒙里沃的爱情。当她自己发现也深爱将军,并终于决心为将军献身时,却因误会再次与幸福失之交臂。于是公爵夫人躲进一家修道院,过起隐居生活。蒙里沃找遍天涯海角,欲知结局如何,讲述了一段千古不绝的爱情故事。
古墓之谜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护士艾米被朋友瑞利医生介绍到在位于巴格达附近的美索布达米亚进行挖掘工作的一个考古队,负责照顾领队雷德纳博士的妻子露伊斯。这个考古队一共有十一名成员,包括领队雷纳德博士和他的妻子露伊斯,麦加多夫妇,管理各种杂物的詹森小姐,负责解释碑铭的法国人拉维尼神父,建筑师贾雷先生,负责摄影的矮个子美国人瑞特先生,以及两个年轻的助理柯尔曼和爱莫特。这个考古队之间的关系似乎非常微妙,人与人之间都出乎平常的客套。年轻美丽的露伊斯好像对麦加多先生和队里的其他男性都非常有诱惑力,敏感的麦加多太太也常常因此吃醋。可令人不解的是,露伊斯好像一直非常害怕什么。原来,她的前夫是个罪犯,曾给她写来恐吓信,扬言如果她嫁给别的男人,将会杀了她。为此,露伊斯非常恐惧。但是惨剧还是发生了,在一种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露伊斯被杀死在自己的房间里。波洛为此亲自出马,然而未等查出凶手,又有一个无辜的人遇害。在这个荒凉,偏僻的阿拉伯沙漠里,孤独的生活着的这支考古队是不是遭到了诅咒?到底是谁,接二连三的杀人?那个穷凶极恶的露伊斯的前夫到底在哪里,就是他杀了露伊斯吗?
蚓庵琐语
志怪小说集。一卷四十条。清李王逋著。王逋字肱枕,浙江嘉兴人,少年习儒业,屡试不第,遂改作小说。 “说铃本”,首有徐发序,另有“古今说部丛书”本。是书主要记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之异闻怪事,发作者之感慨。如徐发序中言:录其生平所见异事,可以导人善而儆人恶者。主要内容如下:一、灾兆。如“瓮中作响”条,写崇祯甲申年秀水周瑞家水瓮中忽作响,如蝉鸣,或如人卧鼻息声,此兆主亡国。又有条目记崇祯甲申年城内外民家门上忽有红白圈,或×或点。后罹兵火,凡有圈之家必遭屠戮,×、点之家遭火焚,无者人房俱免。二、定数。如“富盛万年”条写张邑一豪族,子孙贫落,于是将祖上遗下的一大房卖给州人盛万年。拆房时有人捡到四枚银钱,上镌“富盛万年”四字。这是张氏之祖建房时所特镌,用来镇压柱基,欲使子孙富盛长久之吉语,谁知符了盛氏之名。三、怪异,如“树现龙纹”条,写某地香铺塘南有棵方香榜树,高数寻,祟祯十七年的一天,突然树顶出现一大红龙纹,旋转不息,一会儿朝西北而去,从此大树凋零。该书虽多涉灵怪,但不少篇章却能够曲折地反映当时的现实,使人们透视出封建社会中婚姻家庭诸多问题。如“张如九之妻”条,写张如九妻罗氏早亡,遗二女一男,如九续娶吕氏并将罗氏之衣饰给吕。一日,架上衣服忽然碎裂如割,吕氏疑子女毁坏,骂詈不已。忽听罗氏在空中作声曰:汝着我衣,故割破,何与儿女事……接着便听到敲击声,厨笥自开。衣饰尽出,分作三股置儿女卧榻。作者对这件事情的描写,深刻表现出封建家庭中的遗产纠纷,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从形式来看, 《蚓庵琐语》这部小说集是以笔记体写成,文章不拘一格,少则如魏晋之“残丛小语”,多则洋洋千言甚至数千言。叙述中把现实与魔幻结合起来,情节变化多端,引人入胜。该书的一些篇章为后世的笔记小说所征引,具有一定影响。
西征日录
明杨一清(1454—1530)著。杨一清字应宁,云南安定人,少年随父迁居丹徒(今江苏镇江市)。成化间进士,历任陕西督学、陕西巡抚。正德初,受命为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军务。在任期间,建议朝廷拨出大量款项修整边墙、碉堡,增戍兵卒,加强守备。后因与太监刘瑾不和,以“冒破边费”下狱,不久免官赋闲。正德五年(1510),宁夏安化王寘鐇反,武宗被迫再度起用杨一清为总制军务。杨一清从镇江起程奔赴西北,未至事已平。后又历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内阁首辅等职,一生对明朝的西北边防有重大贡献。该书便是他对正德五年出征的详细记述,对于研究明代西北边防设施、西北交通和正德五年的宁夏事变,是非常重要的资料。有明代沈节甫编《纪录汇编》本。
论语集说[四库本]
宋蔡节撰。十卷。在体例上,解说《论语》章句处,凡全用一家者,则独书姓名;于参用一两家者,则各注本语之下;杂用众说者,则叠书姓名于末。其润色以己意者,则曰:“本某氏。”皆谓之集,或附己说于后,则别曰:“节。”谓节自为说者,谓之曰:“释。”其互相发明之说,则夹注于下。其推阐旁意之说,则低一字书之。是时,朱熹之说已行,故该书大旨率从朱熹《四书集注》,其间偶有异同者,如释“贤贤易色”,为贤人之贤,为之改容更貌。此书于淳祐五年(1245)进于朝。其大旨本程颐之学,参以朱熹、张栻等诸家之说,而多取朱熹《论语集注》。诠释简明,辞约理该。有宋刊本,通行为《通志堂经解》本。






![论语集说[四库本]](/d/file/books/563923b6463f8d0c9b03fcf51e2a485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