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

- 姓名:刘炳
- 别名:字彦昺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刘炳,生卒年不详,约1361前后在世。字彦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其父斗凤,与元名诗人虞集、揭傒斯交好。炳值元季战乱,与弟煜结里闬自保,后依固守安庆、反抗红巾军之元将领余阙,以其孤军不振辞归。元顺帝至正(1341—1368)末,明太祖起兵淮南,炳上书献策,平江西,授中书典签。太祖洪武(1368—1398)初,为大都督府掌记,出为东阿知县,旋引疾归,卒年六十九。炳生活于战乱时期,一生经历丰富,其诗多以生平经历为题材;许多作品写其从军生活,如《东武吟》回忆其“壮年投笔去,手提三尺箠。戎衣才至骭,短剑光陆离”。这正是当时许多士人的出路。《予昔与孟思鲁参戎事于三衢监司宋公幕府及兵溃得间道还乡遂归休之志故历叙之》诗中叙述其从军作战及归乡过程。作者身在军中,很少看到军队对人民的祸害,但也感到战乱给社会带来的萧条,因此,在许多怀古忆往之作中表现出感伤情绪,如《浔阳行》、《明妃曲》、《题李陵苏武泣别图》以及一些古乐府等。在描写自己生平的作品中也有些反映了沧海桑田之变,从而笼罩着悲剧气氛,如《寄徐宗周兼柬杨焕文、阮宗泰》、《寒食客秦淮忆旧》。特别是《见月行》通过诗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不同情境下望月,从一个侧面再现了作者一生中时局的重大变化。炳擅长古体与七言歌行,其诗于平易流畅中有一股雄爽挺拔之气。著有《春雨轩集》(一名《刘彦昺集》)。传附《明史》卷二八五《王冕传》。
刘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习惯重于方法
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终身积累了丰富的读书治学经验,并对此问题颇有研究。他关于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做学问的不少精辟见解,值得今人学习、借鉴。本书收入胡适关于读书治学的文章、演讲稿二十多篇,力求全面、准确反映反映胡适的读书治学观点和方法。
选择要略
择日之书,朝鲜世宗年间李纯之撰。全书上中下三册408页。作为一部古代重要的择日指南,涵盖了吉凶日历、祭祀仪式、选官就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详细记录了各种日子的吉凶祥瑞,指导人们在重大决策或活动中选择合适的日期。这一部分包括了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分析,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关于祭祀仪式的内容涉及了宗教、礼仪、道教等多个方面。这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各种祭祀活动的程序、祭祀对象以及祭祀时的吉凶宜忌。
医脉摘要
本书上、下两卷,署为"萧廉泉先生所著"。同社陈龙池君,从友人李宇仁君处录示。李君酷嗜医籍,亦在旧书肆中所得原署"希琴叠研斋主人手抄",未刊稿也。其间,鉴别证候之疑似,并验舌诊脉之方法,附以时方歌、药性赋,为医学入门之阶梯,与第一集第五种《医阶辨证》互相发明。古今医籍中不可多得之作,惜未审萧先生何许人也有知者,应惠函相告,俾表扬以志勿谖。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直音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直音,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北宋以后。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书就《度人经》六十一卷本中出现的古字、难字加注读音,但不解释字义。便于读者诵读经文。
情中情
《情中情》,五章,未完。标“写情小说”。署“侠心女史译述,我佛山人点定”(不署原著者)。载《月月小说》第1号、第2号、第5号,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五日(1906年11月1日)至三十三年正月十五日(1907年2月27日)印行。所谓“点定”者,即文字加工之谓也。故本卷据《月月小说》本点校收入。
一九三○年春上海
短篇小说。丁玲著。发表于1930年《小说月报》21卷9期。写左翼文艺兴起而带来小资产阶级文艺队伍的分化和革命文艺的成长。若泉和子彬是两个友情很深的小资产阶级文艺青年。1930年,左翼文艺运动开始勃兴,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若泉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迎接左翼文艺运动的春天,并投入革命文学的创作;而子彬则顽固坚持个人主义立场,恪守“艺术之宫”,不久投入“流星派绅士”的怀抱,在小报上化名辱骂、攻击左翼文艺运动,虽经若泉的多次劝告,却毫无回转之意。由于远离“左翼”朋友,胸襟褊狭的子彬变得极为孤独和烦躁,想在与美琳的庸俗爱情生活中躲避时代的风浪。美琳是一个冲出封建家门,追求恋爱自由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她开始因崇拜子彬的才华和文采而与他相爱,但不久在若泉等左翼文艺界人士的影响下,从狭小的私爱圈中挣脱出来,离开子彬,加入工人群众的斗争行列。作品通过男女青年的感情纠葛、恋爱冲突,反映了“左翼”文艺运动在前进中的巨大力量,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恋爱至上和精神空虚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