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

- 姓名:刘炳
- 别名:字彦昺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刘炳,生卒年不详,约1361前后在世。字彦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其父斗凤,与元名诗人虞集、揭傒斯交好。炳值元季战乱,与弟煜结里闬自保,后依固守安庆、反抗红巾军之元将领余阙,以其孤军不振辞归。元顺帝至正(1341—1368)末,明太祖起兵淮南,炳上书献策,平江西,授中书典签。太祖洪武(1368—1398)初,为大都督府掌记,出为东阿知县,旋引疾归,卒年六十九。炳生活于战乱时期,一生经历丰富,其诗多以生平经历为题材;许多作品写其从军生活,如《东武吟》回忆其“壮年投笔去,手提三尺箠。戎衣才至骭,短剑光陆离”。这正是当时许多士人的出路。《予昔与孟思鲁参戎事于三衢监司宋公幕府及兵溃得间道还乡遂归休之志故历叙之》诗中叙述其从军作战及归乡过程。作者身在军中,很少看到军队对人民的祸害,但也感到战乱给社会带来的萧条,因此,在许多怀古忆往之作中表现出感伤情绪,如《浔阳行》、《明妃曲》、《题李陵苏武泣别图》以及一些古乐府等。在描写自己生平的作品中也有些反映了沧海桑田之变,从而笼罩着悲剧气氛,如《寄徐宗周兼柬杨焕文、阮宗泰》、《寒食客秦淮忆旧》。特别是《见月行》通过诗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不同情境下望月,从一个侧面再现了作者一生中时局的重大变化。炳擅长古体与七言歌行,其诗于平易流畅中有一股雄爽挺拔之气。著有《春雨轩集》(一名《刘彦昺集》)。传附《明史》卷二八五《王冕传》。
刘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对笛卡尔<沉思>的诘难
17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伽桑狄(Pierre Gassendi,1592~1655)的主要著作。伽桑狄在本书中从唯物主义和经验论的观点出发,对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逐篇逐节进行批判。他否定所谓非物质性的精神本原的存在,认为灵魂、精神不能脱离肉体而独立自存;反对世界有开端及所谓“第一因”的学说,认为世界是无始无终的;反对把错误归结为感觉方面的原因,认为错误在于判断;反对天赋观念论,认为一切观念都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反对关于上帝存在的各种论证,认为上帝的观念是出于捏造或讹传。本书后来连同笛卡尔的答辩以及伽桑狄对笛卡尔的反驳于1644年在巴黎出版,书名为《形而上学探讨》,原文是拉丁文。中译本由庞景仁据法文本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出版。伽桑狄同笛卡尔的争辩,在哲学史上非常著名,不但引起了当时西方哲学家和神学家们的关注,而且也给后世的思潮以重要影响。伽桑狄在本书中所阐发的观点,推动了哲学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成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理论前提。因而,本书是研究西方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复杂斗争的重要文献之一。
基督山伯爵
长篇传奇小说,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小说所描写的报恩复仇的故事时间涉及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两个时期。主人公水手邓蒂斯因替密谋推翻复辟政权的拿破仑党人传递信件,而遭到三个嫉妒、仇恨、惧怕他的无赖之徒的陷害,被打入死牢14年之久,在狱中他向法利亚神甫学到许多知识并弄清被陷害的经过,一个侥幸的机会他逃离了监狱,在基督山岛找到神甫的宝藏,成为亿万富翁,从此邓蒂斯化名为基督山伯爵,开始了他以上帝的名义惩恶扬善的活动,他首先报答了他逮捕前后曾经营救他并一直照顾他父亲的老船主摩莱尔。又过了八年,在他做好了充分准备之后,开始向三个仇敌同时复仇。冤仇清算之后,基督山伯爵给贫民留下了大量财产后,远走高飞了。这部小说是大仲马作品中政治色彩最强、最具正义感的佳作。小说情节生动紧张,富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从而增加了它的艺术魅力。早在二十世纪初期,我国就有中文版的《基督山伯爵》,广为传诵。
秘传断易鬼灵经
鬼灵经自大宋陵罗子所做,专论堪舆一道,其中之妙,灵应异常,非别书所能比也,世之论风水者,纷纷不一,然无秘诀,终难入道,为人开山点穴,焉能趋吉避凶,此书之奥,不究来龙去脉,砂水罗盘,只要见景生情,触机应变,一动一静,一草一木,皆可参详,知往查来,百无一失。未登山先知家道之盛衰,才进门便决丁财之旺弱,观新坟覆旧墓,视宅基审气色,纤毫不爽,正是妙法不多三五句,千金不与世人传,后有乡人张子,为人孝义合里咸知,惟家贫衣食无计,适遇师颇有缘,欲传之,苦不识字,遂口授之,不数日,一一通晓,后名重当世,成为巨富。
诗经稗疏
四卷。清王夫之撰。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今湖南衡阳县)人,祖籍江苏高邮。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与兄介之同举于乡。明亡,在衡山举兵,为清军所败。后勤苦着述四十余年。晚年居衡阳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着述极富。是书乃而农读《诗》时之随笔札记,故每条但举经文一句或数字标目,不全载经文。遇有疑义,乃为考辨,故不逐章逐句一一尽为之说。大旨不从郑氏之笺,亦不信朱熹之说,唯以毛传、《尔雅》为主。所辨证之名物训诂,引据精确,足以补传笺诸说之遗,间有伤穿凿处,然尚无害全书也。四卷之末附《考异》一篇、《叶韵篇》一篇;又附诗译十五则。有《船山遗书》本、《续经解》本。
爱染王讲式
爱染王讲式,一卷,日本觉鍐撰。
咒五首经
全一卷。唐代玄奘(602~664)译。又称咒五首、能灭众罪千转陀罗尼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仅列出五项咒文,即:(一)能灭众罪千转陀罗尼咒,(二)六字咒(文殊之六字真言),(三)七俱胝佛咒,(四)一切如来随心咒,(五)观自在菩萨随心咒等。本经与智通所译之干转陀罗尼观世音菩萨咒经为同本异译,该经谓,诵此陀罗尼能灭除四重禁、五逆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