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如通微

- 姓名:万如通微
- 俗姓:张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浙江嘉兴人
- 出生日期:1594
- 逝世日期:1657
- 民族族群:
万如通微(1594~1657)明代临济宗僧。浙江嘉兴人,俗姓张。字万如,世称万如通微禅师。年十九,于兴善寺出家受具足戒。初谒闻谷大师,复历参诸名宿,一日偶阅楞严经(大一九·一一一中):‘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似有所得,遂往金粟寺参密云圆悟,久而未契。一日入城,见路旁人家殴叱小厮(卍续一四一·二○二上):‘看你藏在那里去?’师不觉通身踊跃而得悟,后嗣圆悟之法。崇祯十三年(1640)开法如如院,后移住莆州之曹山,复迁往龙池山,阐化十余年。清顺治十四年示寂,世寿六十四。著有万如微禅师语录十卷,今收于明续藏第七十册。[五灯会元续略卷八、五灯全书卷六十六、续指月录卷十九]
万如通微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南宗抉秘
画学论著。清华琳著。一卷,凡三十则。专论南宗写山水方法。提出“南宗之用笔,似柔非柔,不刚而刚,所谓绵里针是也”的观点。又论用笔、用墨及论三远法,皆从作者亲身的审美体验中提出,强调以“推”为法:“盖有推法焉,局架独耸,虽无泉而已具自高之势;层次加密,虽无云而已有可深之势;低褊其形,虽无烟而已成必平之势。”指出以神表现中国山水三远法,反对以堆叠为推,以穿斫为推。要求“似离而合”的审美原则,“疏密其笔,浓淡其墨,上下四傍,晦明借映,以阴可以推阳,以阳亦可以推阴。直观之如決流之推波,睨视之如行云之推月。”说明以笔墨阴阳表现高、深、平三种境界。是书约作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画论丛刊》和《中国画论类编》据《屏庐丛刻》本收录。
内经难字音义
医经著作。1卷。清陆懋修(九芝)撰。刊于光绪十年(1866年)。陆氏于医学外,复长于音韵训诂之学。鉴于《内经》诘屈难读,且有一字一病、一字一治而难以理解、精究其义者,若置而弗读则所失必多。遂着重于《内经》中难字音义之训释,尤究心于形声通假字之诠释、训诂。如《素问·平人气象论》:“前曲后居”,陆氏据《汉书·郅都传》注谓“居与倨同”;《痿论》“主闰宗筋”则据徐楚《金繫传》谓“闰当作烦撋解”。凡此,均非王冰旧释所能及。此书先注《灵枢》,后注《素问》,引古注以证字义亦不拘古注之先后,只求易辨而已。现存《世补斋医书前集》本。
金壁玄文
宋代廖瑀撰,风水著作。
医方集解
中医方书类著作。共3卷。清汪昂撰。刊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汪氏仿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吴鹤皋《医方考》之遗意予以扩充,采辑古方300首,附方为数更多。收方皆取诸书所共取、世间常用之方,尤为重视选录仲景诸方。至于药味幽僻,采治艰难及治奇证怪病者,概不选录。本书选录古今医籍中常用方剂约六、七百首(分正方及附方)。按不同作用的方药性质分为补养、发丧、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等21类方剂。
日讲春秋解义
六十四卷。此书为康熙皇帝经筵旧稿。由着名宋学家,康熙经学老师李光地主持编定,雍正时由大臣张廷玉、方苞修订定稿,乾隆三年(1738)锓版。宋代由于重《春秋》之慎赏罚、当功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之用,特别重视《春秋》一书,治《春秋》者甚众,据《宋史·艺文志》所着录的《春秋》学专着即有二百四十部左右。其中亦有经筵讲义,如王葆《春秋讲义》、张九成《春秋讲义》、戴溪《春秋讲义》。这些讲义,“大抵皆演绎经文,指陈正理,与章句之学迥殊”。(《四库提要》)此书即是采宋人讲义之体裁以阐发《春秋》“微言大义”。每条经文之下先例《左传》记事,次列《公》、《穀》之义例,反复演绎,大旨归于尊王。据康熙《御序》云:“惟宋康侯胡氏,潜心二十年,事本《左氏》,义取《公》、《穀》,萃诸家之长,勒成一家之书,虽持论过激,扶隐太严,未必当日圣心皆然。要其本三纲、奉九法、明王道、正人心,于《春秋》大旨常得六七,较之汉唐以后诸家优矣。”因而此书“大约以胡氏为宗,而去其论之太甚者,无传经文则博采诸儒论注以补之,亦时有所折衷。”是此书初稿尚推崇胡传。但据乾隆二年《御序》,则云雍正时鉴于康熙皇帝己对“胡氏之说多所驳正”,但当时廷臣“所进讲义一遵胡氏之旧者,于圣心自多未洽”,所以久久不予“宣布”。至雍正七年才命张廷玉、方苞详细校订。乾隆御制序文时又“反复循览,于胡氏穿凿之说旷若发蒙,笔削之旨阐明者亦过半焉。”可知此书之攻驳胡传之说当在张、方“校订”之时。而其攻驳之重点,则在于胡传因激于时弊而托《春秋》大义生发的讽时讥世,尊王攘夷之论,代之以尊尊卑卑、君君臣臣之价值体系。其书之体例是,于经下先列《左传》、《公羊》、《穀梁》之文,再附以讲解。卷首为《总说》,有纲领、通论、经传源流、传注得失四篇,皆引诸儒之语要者。现存康熙六十年内府刻本。
一向出生菩萨经
梵名Anantamukhasa^dhakadha^ran!i^ 。全一卷。隋代阇那崛多译。现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系佛对舍利弗说入无边门之陀罗尼。与刘宋求那跋陀罗所译之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经为同本异译。佛将入涅盘,敕目连集一切声闻缘觉,又敕菩萨集十方菩萨,舍利弗请说法,佛为说陀罗尼,及修行种种四法,亦说过去然灯佛,阿弥陀佛,闻法得菩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