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如通微

万如通微
  • 姓名:万如通微
  • 俗姓: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浙江嘉兴人
  • 出生日期:1594
  • 逝世日期:1657
  • 民族族群:

万如通微(1594~1657)明代临济宗僧。浙江嘉兴人,俗姓张。字万如,世称万如通微禅师。年十九,于兴善寺出家受具足戒。初谒闻谷大师,复历参诸名宿,一日偶阅楞严经(大一九·一一一中):‘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似有所得,遂往金粟寺参密云圆悟,久而未契。一日入城,见路旁人家殴叱小厮(卍续一四一·二○二上):‘看你藏在那里去?’师不觉通身踊跃而得悟,后嗣圆悟之法。崇祯十三年(1640)开法如如院,后移住莆州之曹山,复迁往龙池山,阐化十余年。清顺治十四年示寂,世寿六十四。著有万如微禅师语录十卷,今收于明续藏第七十册。[五灯会元续略卷八、五灯全书卷六十六、续指月录卷十九]

万如通微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逻辑学讲义

逻辑学讲义

译自联邦德国达姆斯塔特科学书社1968年出版的《康德文集》第5卷。这是一部由学生听讲笔记整理而成的康德著作,不过它在出版前曾经康德亲自审定过。在该书中,康德在传统的逻辑判断分类外,又创设了模态,开创了研究概念的内容实质的新局面,从形式逻辑发展到先验逻辑。康德对范畴表的旧类范畴,都用正、反、合方式来阐明,从而对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英雄和英雄崇拜

英雄和英雄崇拜

近代英国史学理论著作。托·卡莱尔著。1841年在伦敦出版。本书是作者晚年思想的集中体现,为1840年5月演讲稿的汇编,共分6讲:1.神灵英雄(北欧神话);2.先知英雄(穆罕默德);3.诗人英雄(但丁、莎士比亚);4.教士英雄(路德、诺克斯);5.文人英雄(约翰逊、卢梭、彭斯);6.君王英雄(克伦威尔、拿破仑)。认为,英雄人物是“公正天意”的体现者,因此是历史的主人,一部世界历史,不过是一部伟大的人物传记,而人民只是一群无所事事,愚昧渺小的乌合之众,是英雄们手中不自觉的工具。这一观点后来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流传,被认为是历史上“英雄史观”的典型代表。当然,对本书的“英雄史观”应辩证分析。首先,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确起过一定作用,关键是它夸大了这一作用;其次,它所说的英雄也包括了许多宗教界和文学界的人,因而也有一定群众基础;第3,它肯定了克伦威尔的英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前托利党史学对克伦威尔的否定。本书文笔优美,多不拘语法形式,如行云流水,任思想自由驰骋,令人赏心悦目,马克思、恩格斯对此曾给予高度评价。

阿芒得骑士

阿芒得骑士

《阿芒得骑士》是以十八世纪初叶法国宫廷中的两个贵族集团为争夺摄政王位所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为历史背景的。小说主要依据与这一场斗争有牵连的某些当事人的回忆录,以及保存在国家档案馆中的有关材料。除了由于写小说的需要虚构出了主人公德·阿芒得骑士和巴蒂尔达少数几个人外,其余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大半是真人真事,甚至连书中一些人物所说的话都可以在回忆录一类作品中找得到。然而这部作品又不是单纯的历史演义,因为它的作者的主旨不在于机械地重现历史,而在于渲染书中主人公的爱情和冒险的奇遇。原来的历史事件,经过他的一番巧妙的艺术加工,蒙上了一层戏剧性和传奇性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了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魅力。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忏谢仪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忏谢仪

太上洞渊三昧神呪斋忏谢仪,题「广成先生杜光庭删定」,书出于唐末。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道士为人建斋行道,转读《太上洞渊三昧神咒经》之科仪,谓行此仪可以「首谢罪愆,断截魔瘟,清家安国,保护人民」。其仪式节次有归礼十方天尊、忏谢祝咒,吟颂旋行等。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慈舟法师讲,弟子通彻、通法、通方记录,将释此经大科分二、一者总释名题,二者别解文义

法华经疏

法华经疏

法华经疏,二卷,宋竺道生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