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奥·施特劳斯

- 姓名:列奥·施特劳斯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德国基尔海因
- 出生日期:1899年9月20日
- 逝世日期:1973年10月18日
- 民族族群:
列奥·施特劳斯(生于1899年9月20日,德国基尔海因,逝世于1973年10月18日,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是一位德国出生的美国政治哲学家和古典政治理论的阐释者。
施特劳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德国军队服役。1921年从汉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在1925年至1932年间担任柏林犹太人研究学院的研究助理,然后在英格兰和法国担任洛克菲勒研究员。1938年他移民到美国(1944年入籍),在纽约市的社会研究新学院(现为纽约市的新学院)担任政治学教授(1938-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1949-1968年)、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蒙特男子学院(1968-1969年)和安纳波利斯圣约翰学院(1969-1973年)担任教授。
他撰写了多本关于托马斯·霍布斯、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本尼迪克特·斯宾诺莎和苏格拉底等政治哲学家的书籍。他的一些较有名的作品包括《论暴政》(1948;修订版1991年出版);《自然权利与历史》(1950),因其学术上的深刻见解而广受赞誉;《迫害与写作的艺术》(1952);以及《什么是政治哲学?](1959)。他还与人合编了《政治哲学史》(1963)。
施特劳斯的研究以区分文本的显性(或外在)意义和隐性(或内在)意义而闻名。在《迫害与写作的艺术》一书中,施特劳斯指出,自柏拉图以来,哲学家们常常出于对审查和迫害的恐惧,被迫将自己言论中最具争议的部分隐瞒起来。施特劳斯主张对这些文本进行细致的阐释,并反对历史相对主义,认为伟大的哲学作品可以为细心的读者提供普遍而永恒的真理。
施特劳斯的书写得清晰明了、富有洞察力且富有挑战性,它们并不是为普通大众而写,而是为学术界同行所写。但他在美国学术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那个时期,定量和行为政治科学家的研究占据主导地位,古典政治哲学的研究几乎被忽视,施特劳斯因其在大学课程中复兴并保持了对古典政治哲学的研究而备受赞誉。
他在美国政治理论领域的遗产也是重要而持久的,“施特劳斯主义者”这一术语经常被用来指代那些认同他思想的人。著名学生包括哲学家和古典学者艾伦·布鲁姆(Allan Bloom)和政治科学家托马斯·L·潘格尔(Thomas L. Pangle)和亨利·V·雅法(Henry V. Jaffa)。更有争议的是,施特劳斯经常被描绘为新保守主义政策圈的有影响力的人物,尤其是在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执政期间(2001-09)的美国外交政策方面。有人将新保守主义与施特劳斯主义联系起来,部分基于一些新保守主义者(如保罗·沃尔福威茨(Paul Wolfowitz))的教育背景,部分因为这两种思想流派都认为相对主义是对西方文化生存的威胁。然而,这一评价存在争议,显然,施特劳斯本人更关注政治哲学的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追求公民美德。
列奥·施特劳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往事与随想
回忆录。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政论家和作家赫尔岑著。该书包含日记、书信、散文、随笔、政论、杂感等多种文体,内容丰富。作者把个人的生活事项同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一些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生动地再现了“历史在偶然出现在它道路上的一个人身上的反映”,艺术地记录了从19世纪20年代一直到巴黎公社前夕俄罗斯和西欧的社会生活和革命斗争状况。前4卷展开了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景象,在这样一幅宽广的历史画面上活动着各式各样的人物,从高官显贵到仆役、农奴。作者善于用寥寥几笔勾出一个人物,更擅长用尖锐无情的讽刺揭露现实生活中的怪人怪事,从各个方面反映了以镇压十二月党人起家的尼古拉一世统治的黑暗恐怖的时代。
太上说十炼生神救护经
经名:太上说十炼生神救护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众生说念诵十方天尊名号,除罪延生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不署撰者。太上老君劝人诵念十方救苦天尊名号。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道光二十年,林则徐领导禁烟抗英运动,因受琦善等投降派谗言而获罪。这二首诗是道光二十二年七月林则徐被贬伊犁,由西安启程作别家人时,随口吟诵而成的两首诗。全诗抒发了诗人在即将流放边疆时刻,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昏庸无能的不满。
艺苑雌黄
诗话。宋严有翼撰。严有翼,生平事迹不详,仅知为南渡前后建安(今福建建宁)人,高宗绍兴年间尝为泉、荆二郡教官。《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谓其“大抵辨正讹谬,故曰‘雌黄’。其目:子史,传注,诗词,时序,名数,声画,器用,地理,动植,神怪,杂事。卷为二十,条凡四百馀”。原书久佚,今传《说郛》本系节编本,仅八则。又有《四库全书总目·诗文评类存目》著录之十卷本,系明人摭拾《苕溪渔隐丛话》所引以伪托旧本,卷数不足,遂于第四卷以后全录《韵语阳秋》而颠倒其次序以凑数。然原书佚文,宋元时诗话汇编中存录颇多,罗根泽据以辑得八十一则,郭绍虞辑得八十四则。其论诗,称赏“前辈为文皆有所本”;又称“诗有夺胎换骨之说”,“信有之矣”;评诗则多重句法、字法及用事出处,于此可见其江西诗派倾向。其评骘辨误,亦不乏可取处。然称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等句,谓“其句可谓豪矣,奈无此理何”,则不足为训。有《宋诗话辑佚》本。
四书大全
三十六卷。明胡广等撰。胡广字光大,吉水(今属江西)人,建文二年(1400)廷试第一,官文渊阁大学士。明永乐十三年(1415)胡广等奉敕而撰成此书。本书辑明永乐前为《四书》注解者计一百零六家,故谓之“大全”。胡广、杨荣、叶时中等三十九人编辑朱熹《四书集注》、真德秀《四书集编》、祝洙《四书附录》、蔡模《四书集疏》、赵顺孙《四书纂疏》、吴真子《四书集成》、陈栎《四书发明》、胡炳文《四书通》、倪士毅《四书辑释》等诸家之说,汇成大编,先列《四书》正文,后置诸家之说,并重在摘引宋代理学家之说,尤其突出程朱之义。明成祖为之作序,此书遂成官定教科书,此后也就以此书取士。顾炎武《日知录》谓此书乃就前儒成编,杂为抄录,而去其姓名,主要剽窃倪士毅《四书辑释》。该书初与《五经大全》一并颁行,然当时以《四书》义为重,故而大行者唯《四书大全》。后来《四书》讲章浩如烟海,大抵以此书为滥觞。至此由汉至宋之经术大变。求取功名者专学此书,连宋儒之书亦不再过目。
中阿含经选译
《中阿含经》为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 《阿含经》是卷帙浩繁的佛教经典中最早形成的一部分,为最初的佛经。《中阿含经》共收有二百二十二部经,是一个庞大的部分,其中保存了原始佛教的很多内容,非常重要。限于篇幅,我们只节选了其中的二十部经,不足其十分之一。但是,“从一滴水可以看到太阳”,希望通过这极小的部分,读者可体察到《中阿含经》的全貌,能领会佛陀当年为众比丘说法传教的殷殷苦心,并了解一些当时佛教的历史,理解有关佛说的基本教义、基本理论,进一步坚定学习佛教,信奉善行,自度度人,常乐我净的信心。这是笔者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