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松

俞松
  • 姓名:俞松
  • 别名:字寿翁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杭州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俞松,字寿翁,自署吴山人,后世学者均认为他应是杭州人,生卒年不详,活动时间大致在南宋理宗时期(1205-1264)。他收藏各种不同版本的《兰亭序》时人李心传(1167-1240)说他“家有此帖数十,多渡江以前中山摹拓之旧”。由于家藏兰亭帖甚多,因之为其奠定了研究禊帖的基础。此外,俞松也收藏其他古代法书绘画,如锺繇(151-230)的《宣示帖》,米芾(1051-1107)的行书尺牍等图。俞氏继桑世昌的《兰亭考》而作的《兰亭续考》一书共两卷,但体例与之迥异。其中,上卷记载俞松本人自藏以及他家藏本共计一十六种,并兼录各家题跋:下卷则载其自藏《兰亭帖》,且经著名学者李心传题跋。该书在考订版木源流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非常重视题跋的作用。淳祐年间(1241-1253)李心传5在《兰亭续考序》一文中曾这样说道:“惟嘉禾俞寿翁以酷好精识之故,家有此帖数十,多渡江以前中山摹拓之旧,因次第其所藏与所见蒸为一编,以续桑氏之《考》。"

俞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内载天尊授王母六妙秘旨。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述王母受授密旨之神话,并述六妙密旨。似房中术。

偶然草

偶然草

现代散文集。石评梅著。北平华严书店1929年4月初版。内分上、下两部,收1926—1928年间所作散文20篇。其中有《墓畔哀歌》之类深情悼念爱人的文章,作者经历诸多不幸之后,涉世较深,视野渐广,心怀也渐渐开阔起来,终于写下:“我只好振作起来向前摸索,看着荆棘山石刺破了自己的皮肤,血淋淋下滴时虽然痛苦,不过也有一种新经验能令我兴奋”(《花神殿的一夜》)。遗憾的是,她来不及写出振作之后的新作,就不幸病逝,与她所爱的高君宇长眠于陶然亭湖畔的“春风青冢”里了。

朱子抄释

朱子抄释

明吕柟编。该书是一部朱熹《语录》的选编。成书于吕柟出任国子监祭酒时。自称当时各版本的朱熹《语录》内容庞杂,而且选录者人数众多,学术界形成了门户争论的风气,大都借朱熹之名抬高自家,为此选编该书,力求将朱熹学术本旨发扬光大。该书仅从《朱子语类》中选取部分内容编成二卷,并对其加以发挥。卷一主要记录了朱熹为学之道、涵养功夫、格物穷理说、知行关系论以及对各家《易》说的评论等;卷二收录了朱熹对各家之道的观点,同时也提出了编者的见解,对一些命题做了深入探讨,比如天地、阴阳、太极、天地之性、气质之性等。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阿弥陀经摘注接蒙

阿弥陀经摘注接蒙

阿弥陀经摘注接蒙,菩萨戒优婆塞德明李炳南述,此编采弥陀疏钞撷补为蓝本。编排仍依其式。所以存其原型。于前人不掠其美。不乱其例也。

介石智朋禅师语录

介石智朋禅师语录

介石智朋禅师语录,一卷,宋智朋说,正贤、宗坦、延辉等编,林希逸序,内题介石和尚语录。南岳下第十八世,嗣浙翁琰。

诸星母陀罗尼经

诸星母陀罗尼经

密教经典。唐法成译。一卷。谓释迦牟尼应金刚手菩萨之请,先论说供养星法与八星秘密心咒,然后宣说诸星母陀罗尼及其功能、供养法。又谓依法持诵满九年者,无死畏,无星宿堕落怖畏,亦无月宿作恶怖畏;能供养诸星,诸星亦随其愿而授予之。本经历代经录均未著录,历代大藏经亦未收入,仅存于敦煌遗书中。敦煌出土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二十一卷。异译本有唐法天译《圣曜母陀罗尼经》一卷,见载于历代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