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作之助

- 姓名:织田作之助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大阪市
- 出生日期:1913年10月26日
- 逝世日期:1947年1月10日
- 民族族群:
织田作之助(おだ さくのすけ,Oda Sakunosuke,1913年10月26日—1947年1月10日),当时人们昵称其为“织田作”,1913年生于大阪市南区生玉前町。1931年4月,织田考入第三高中文科甲类,学生时期,他特别沉醉于契诃夫、勒纳尔、波尔特里什等人的现代戏剧,并被自称继承法国象征诗流派的同学白崎礼三感化,开始阅读兰波和瓦雷里的作品。1934年2月,织田在毕业考试期间开始咳血,随后与同样患有肺疾的白崎礼三前往纪州白滨温泉和小豆岛疗养,9月病情好转回京都复学,却未通过毕业考试,留级三年级。
1935年12月,与青山光二、白崎礼三等人共同创办了了同人杂志《海风》,登载剧本《早晨》,却因上课天数不足未能获准毕业,最终退学。1937年5月单身赴京,期间受到司汤达作品的吸引,从剧作家转型为小说家。
1940年2月,在室生犀星等人的推荐下,《俗臭》入围第十届芥川奖,同年4月在《海风》上登载短篇小说《夫妻善哉》,成为改造社第一回文艺推荐作品,正式出道文坛。
1941年,受司汤达《红与黑》的影响完成长篇小说《二十岁》、《青春的反证》,然而,由于战时社会环境,《青春的反证》遭到禁售。1944年,刊载于《电影评论》的脚本《四个都城》被改编为电影“归来的男人”。1946年8月,在读卖新闻连载《周六夫人》,却因咳血而中断。翌年1月10日,于东京的医院中病重去世。
织田作之助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小说 家劳伦斯的代表作,出版于1928年。小 说描写了康斯坦斯因丈夫下半身瘫痪, 而不甘寂寞地与庄园狩猎人偷情,不久 怀孕的康斯坦斯离婚不成,只能远走苏 格兰。作品通过康斯坦斯在婚姻、爱情 上的反叛和追求,深刻反映了机器文明 及其战争对人性和人间最宝贵事物的摧 残和破坏,同时也把康斯坦斯的追求, 从单纯的肉体欲望的满足提升为现代 人精神追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其 严肃的寓意、社会批判的主题,真切透 辟的写实手法和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成为名著,并对现当代英国乃至西方文 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刘二和与王继圣
《刘二和与王继圣》是赵树理一篇没有写完的小说。他计划写三部分,每部分三章。但实际上只发表了前三章,后来又在他家属保存的遗稿中找到了第四章第五章。本篇前三章初刊于1947年太行华北新华书店编辑的《新大众》杂志。曾编入1958年版《赵树理选集》;但删去了每章前原有的小标题。本集在收辑这篇作品时,参考了工人出版社1980年版的《赵树理文集》,增收了作者遗稿中的四、五两章,并恢复了每章前的小标题。
灾难的岁月
现代新诗集。戴望舒著。上海星群出版社1948年2月初版。收新诗25首。这是作者继《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之后的第4部诗集。收入的诗作写于1934年12月至1945年5月。《古意答客问》和《灯》2首写于旅居法国时期。诗人在法国闭门读书,补偿过文学生活的宿愿,与世无涉:“你问我的欢乐何在?/——窗前明月枕边书。”归国后至抗战前,诗人信奉“忠实于自己的艺术”的信念,创作了《秋夜思》、《小曲》、《赠克木》、《眼》、《夜蛾》、《寂寞》、《我思想》等诗。这些诗的基本色调是:“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来振撼我斑斓的彩翼。”“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从《元旦祝福》到《偶成》16首写于抗战时期。《元旦祝福》是诗人抗战后写的第一首诗,抒发了强劲的爱国的呼号。《白蝴蝶》、《致萤火》、《过旧居》、《示长女》、《赠内》等表现了个人生活的哀愁,但不绝望。诗人在香港因为宣传抗战,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写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抒发自己视死如归的豪情,和对于正处在光明与黑暗的搏斗中的祖国和人民的怀念。《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传诵的名篇。诗人身陷囹圄,看不见祖国,他用残损的手掌一次次地抚摩祖国的地图,为她的累累伤痕而哀伤,更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的光明而欢欣鼓舞。《萧红墓前口占》和《偶成》写于抗战胜利前夕。前者感情真挚,蕴含了诗人不可动摇的信念和坚韧的毅力。后者是诗人创作的最后一首诗。生命的春天,灿烂的微笑,明朗的呼唤,重开的鲜花,为作者的创作打了一个句号——诗人由象征主义走到了现实主义。
人行道
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困惑、挫折在所难免,在面对人际关系、家庭、乃至事业的种种问题及困扰时,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时常是带领众人走出困境的重要力量。圣严法师将多年修习佛法的智慧,化成四十一篇知性与感性兼具的短文,包含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如何面对疾病、婚姻、工作,乃至宗教、政治等人生各面向的问题,希望用佛法的慈悲与智慧,陪伴人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平静祥和,走得更有意义。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神宝记
佛典注疏。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善月撰。四卷。是隋智顗撰《仁王护国般若经疏》的注释书。内容分总说和释经两部分。总说又分为二:(1)“悬谈大义”,即申之以“五重玄义”;(2)“依文申释”,即析经文为序、正宗、流通三分,并依次疏释。见载于明《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及《嘉兴藏》等。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元魏菩提流支译。思益梵天所问经之异译。同《思益梵天所问经》。而不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