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休

- 姓名:李承休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京山府加利县
- 出生日期:1224年
- 逝世日期:1300年
- 民族族群:
李承休(1224年—1300年),高丽王朝后期大臣、文学家。字休休,号动安居士,生于京山府加利县,是加利李氏的始祖。1263年,李承休向李藏用、柳璥等写了求官诗,并受他们举荐担任庆兴府书记。1273年,作为书状官前往明朝,立下功劳,担任杂职署令兼都兵马录事。1280年,因向国王谏言被罢职。后专注创作。他创作了《帝王韵纪》和充满佛教内容的《内典录》,以反映其对民族文化和民族史的自豪感。另有文集《东安居士集》。《帝王韵纪》是收录了中韩两国七言诗和五言诗的叙事诗集,反映了当时以李承休为首的新晋进士们的历史意识,是重要的文献资料。有人评价该书反映了元朝的政治压迫下对民族文化优越性以及历史传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也有人认为该书宣扬儒教史观,将对元朝的事大主义合理化,具有事大、非自主的特点。
李承休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儿童文学小论
论文集,周作人著,儿童书局1932年3月出版。 本书收入了周作人1912年至1924年间所写的11篇儿童文学理论文章,其中《童话略论》、《童话研究》、《古童话释文》、《儿歌之研究》、《儿童的文学》、《儿童的书》等,都是“五四”前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代表性的理论成果。作者在书前的序文中说:“这几篇文章虽然浅薄,但是根据人类学派的学说来看神话的意义,根据儿童心理学来讲童话的应用,这个方向总是不错的,在现今的儿童文学界还不无用处”。1933年2月,儿童书局出版了赵景深编著的《〈儿童文学小论〉参考资料》,对《儿童文学小论》中的有关名词、史料、典故、人物等作了注释,对研究该书和儿童文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灵宝六丁秘法
灵宝六丁秘法,防六丁玉女传授,据考应为唐代道书。原本三卷,《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收入,合为一卷。内载醮祭六丁玉女法、祭六丁符法、六丁隐遁法局、六丁无言万一法。以及各种符箓、咒诀、神印。大抵言醮祭存思招遣六丁玉女,以占问吉凶,隐遁藏形,飞升尸解,斩邪驱魔等道教杂术。此类方术盖出于古代阴阳五行家。
瓜分危言
近人梁启超撰。四章。详述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掠夺铁路权、内河航运权、财权、兵权、用人权等中国主权的情况。成书于戊戌变法失败后,梁氏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出发,强调列强所以敢于瓜分中国,原因在于不变法图强。初刊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清议报》,后收入《饮冰室合集》。
清代文字狱档
原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于1931年至1934年分九辑陆续出版。该书用纪事本末体分类编纂,共收录清代前期雍正、乾隆两朝65起文字狱的原始档案材料。其中有: 谢济世著书案、王肇基献诗案、丁文彬逆词案、刘震宇治平新策案、胡中藻坚磨生诗钞案、屈大均诗文及雨花台衣冠塚案、尹嘉铨为父请谥折并祀文庙案、沈德潜选辑国朝诗别裁集案、戴如煌秋鹤近草案等等。这些案件,曾在清代的宫廷内外、朝野上下,甚至全国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是书将每起案件中,承办官员所上的奏折、案犯的口供、雍正和乾隆的谕旨等文件汇辑在一起,不但可使我们清楚了解这些案件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从中看到雍正、乾隆二帝在处理这些文字狱案件中的思想意图和阴谋权术,认清统治者为巩固政权而不择手段,肆意罗织罪名、诬陷滥杀无辜的历史事实。是书所据材料为军机处档案、宫中所存缴回的经皇帝朱批的奏折和记录皇帝起居言行的实录等,因此对研究清代前期的政治司法情况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又取材审慎,体例谨严,所引材料均在标题之下一一注明出处,使对是书的征引和参用更觉可靠、方便。是书原由本世纪30年代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辑出版,1986年,上海书店据此版重印,分上、下册再版。
顾随说禅
这本《顾随说禅》囊括了《揣龠录》及许多知名佛经、禅理,顾随用其简练、雅致的语言对其进行阐述。 散文大家张中行在这本书的序中说“顾先生虽是在家人,讲禅却还是坐在禅堂之内;行文似是为上智说,轻轻点染,希望读者闻一以知十;顾先生的笔下真是神乎技矣,他是用散文,用杂文,用谈家常的形式说了难明之理,难见之境。我们读禅宗语录,都会感到,这些和尚都有个性,赵州是赵州,马祖是马祖;读顾先生的这部大著,这种印象尤其真切,只要一句半句,就知道这是苦水先生,绝不是别人。” 他是周汝昌、叶嘉莹、黄宗江等名家的导师,著名学者张中行作序,经典、独到的禅学笔记!
般若心经注解
般若心经注解,二卷,明佚名注,内题䦚通显道甚深功德宝卷,有慧定募刻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