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伯雄

费伯雄
  • 姓名:费伯雄
  • 别名:字晋卿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武进人
  • 出生日期:1800
  • 逝世日期:1879
  • 民族族群:

费伯雄(1800~1879),清代医学家。字晋卿,江苏武进人。居孟河(武进西北),五世业医。少年时习举子业,无所成,遂决然舍儒从医,究心于《灵枢》、《素问》诸书,遍览张仲景以下诸家名医著述,医术日精。咸丰、同治年间,医名大振,远近求诊的患者接踵而来,使他的住地成为繁盛之区。费氏在治疗上,认为常病多,奇疾少。治当戒偏戒杂,宜采用“和法”、“缓治”。这与秦代良医以“和缓”命名,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相通的。他说: “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极乃为神奇,否则眩异标新,用违其度,欲求近效,反速危亡,不和不缓故也”。他认为李东垣补阳、朱丹溪滋阴,开两大法门。但升麻、柴胡、知母、黄柏却不是可以常用的药物,建议后人“但师其温补脾胃及壮水养阴之法可也”,却不取含以上四药的方剂。在以上学术思想指导下,费氏自制了许多平和的新方,且十分重视食物疗法。道光年间,曾两次应召入宫廷治病。第一次治道光皇太后肺痈有效,获赐匾额曰“是活国手”。第二次治道光皇帝失音获愈,获赐联一幅:“著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济世,一路福星”。医学著作中以《医醇》为其力作,自谓“一生精力尽在《医醇》一书”。书中记录了费氏数十年业医心得,立意执简驭繁,补偏救弊,使“后学一归醇正”。原书24卷,分为6门。以察脉、辨症、施治为三大纲领。施治之下又分理(医理)、法(治法)、意(“化裁通变,则又须得法外意也”)三层。咸丰年间(约1852年),此书坊刻定本及家藏副本尽毁于战火。费氏避难异地,又“因左足病废,艰于步履,坐卧一室,益复无聊”,遂追忆《医醇》内容,随笔录出,所得不及原书十分二三,改题书名为《医醇賸义》4卷,同治2年(1863年)成书,后人将此书卷1中的脉学内容另成一帙,名《晋卿脉法》。又撰《医方论》,据汪昂《医方集解》所列方剂,逐方予以评述。另有《怪疾奇方》(1865年刊行)及费氏批注的《医学心悟》等书存世。其医学著作详于杂病,略于伤寒。以擅长治杂症享盛名数十年。《清史稿》评说:“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为最著”。费氏不惟精医,且能书善画,并工诗词,有诗文传世 (《费氏全集》录 《留云山馆文钞》、《留云山馆诗抄》)。年八十而卒。子费应兰,孙费荣祖(哲甫)、费承祖(绳甫)、费绍祖均传家学。孟河费氏作为一医学世家蜚声近代医坛。

费伯雄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沙丘

沙丘

美国科幻巨匠弗兰克·赫伯特的一部著名科幻小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我们才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哈勃用望远镜揭开了河外星系的神秘面纱,我们才知道宇宙中还有千亿个银河系。“自由号”发现了黑洞的存在,我们才知道也许宇宙之外还有宇宙,我们只是永恒中一颗微小的沙粒。一切会思考的机器都被摧毁后,宇宙的焦点重回人类之间的争夺。行星厄拉科斯——人类梦寐以求、竞相抢夺的“香料”的产地,在这里上演着权术与背叛、恐惧与仇恨、希望与梦想的太空歌剧。人们常常用另一个名字称呼这颗干旱的星球——沙丘。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少年保罗在这里抗争着他的宿命。在命运面前,他是如此的渺小,却又如此的强大。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中国历史精神

中国历史精神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间治乱更巷,波谲云诡,常令治史者望洋兴叹,有无从下手之憾,而初读史者,亦每苦于重点之难以把握,以故望而却步。钱先生以其渊博之史学涵养、敏锐之剖析能力分别讲述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国防、教育、地理与人物、道德精神等七大块内容,让读者得窥中国历史文化之堂奥,深入了解五千年来历史精神之所在,从而认清此一代中国人所背负之历史使命及应当努力之方向。

太上感应篇译注

太上感应篇译注

宋代李昌龄撰。一卷。全文1200字,以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极,如影随形”十六字为纲, 叙述行善积德与长生多福的关系。列举20多条善行和 100多条恶行作为趋善避恶的准绳。并说人体中有“三尸” 神专司人过,随时记录人的恶行,于每月庚申日上白天曹、 下讼地府,由此定夺人的寿夭祸福。它将道教的方术和戒 律贯穿于道德修养之中,由神来对人作道德上的善恶评 判,要求人从一念处下工夫。全篇主要宣扬天人感应,因 果报应思想,熔儒、释、道三教思想于一炉。此书问世以 后,受到历代统治者欢迎,在社会上广泛流布。

知医必辨

知医必辨

医论。清李冠仙撰。一卷。冠仙字文荣,号如眉老人,江苏丹徒人。事儒兼医,喜钻研古典医籍,临证经验较多。著有《仿寓意草》等。为矫正时医偏颇,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撰成此书,时年七十八岁。所论十三篇,凡三十二条,约二万余言。包括:举诸书之得失,读医书之难,以例示初学之从违;论诊疾须知四诊、论时邪、论初诊用药,及辨证施治的一些重要问题;关于疟、痢、肝气、类中,及妇、儿、外科中有关疾病论治,多有个人经验,并指出时医误治妄药之弊。认为张仲景方不偏不倚,而自王叔和以下则无有不偏,至张景岳尤甚。主张“遇热症则用河间,遇阴亏则用丹溪,遇脾虚则用东垣,遇寒虚则用景岳”,要在择善而从。所论多有创见,论理精辟,文笔流畅。但是对吴又可《瘟疫论》所持完全否定批判态度,则欠妥当。有一九一八年绍兴医药学报社刊本,《中国医学大成》本,一九八四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点注铅印本。

格物通

格物通

理学著作。明湛若水撰。一百卷。编为六条,称为六格,一格为一类问题。其中《平天下格》四十四卷,《治国格》十四卷,《齐家格》十三卷,《修身格》九卷,《正心格》三卷,《诚意格》十七卷。除《正心格》外,其余五格又分若干细目。全书条目清楚,一览便知要义。旨在阐发儒家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学说。对诸子到明代的儒家思想都有比较具体的介绍和准确的概括,内容广泛,思想精纯,堪称儒家思想的百科性著作。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

观世音菩萨往生淨土本缘经,一卷,失译,附西晋录。